水泥淡季不淡 震盪上行是大趨勢

今年以來,水泥市場走勢樂觀。昨日,江西、廣西等地的多家水泥企業上調報價每噸15至20元。上週,全國水泥市場價格環比漲幅為0.3%。上上個月,即4月份水泥行業利潤為147.08億元,創歷史單月新高。1-4月,水泥行業利潤為337.48億元,同比增長220%。

這波行情主要受益於供給側改革去產能,錯峰生產,環保治理等因素疊加。接下來的6-8月進入水泥傳統淡季,但上述幾個因素將繼續發揮作用,讓水泥在淡季走出一波震盪上行行情。

水泥淡季不淡 震盪上行是大趨勢

首先是供給收縮。今年以來,山西、江蘇、河南、湖北、廣西、江西等水泥重地都延長了錯峰生產時間,從40天到160天不等,供給收縮力度增大。

另外,政策對水泥原材料礦山管理的加強也進一步收縮了供給量。近期各地政府頻繁針對礦山、水泥產能出臺管理方案調整。據新聞報道,江西九江將繼續加大對礦山的整治力度,關停100座礦山。在2017年九江市就已關閉註銷採礦權183家。山東省、江蘇省等地也在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關閉、搬遷、整改區域內的水泥產線。這將有效從產業鏈條上游去壓縮水泥行業的整體有效產能。

第二是庫容比低。2018 年6 月初全國水泥庫容比僅為54%,從歷史來看處於絕對低位,去年同期61%;華東庫容比僅不到47%,去年同期約57%。在庫容比處於歷史低位的情況下,企業協同的心態將更加穩定,價格下滑幅度有限。只要天氣不特別惡劣,低庫容比下的疊加施工的相對連續,對水泥價格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在水泥行業價格持續攀升的同時,整個水泥行業也正迎來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時代。

2017年12月,中國水泥協會發布《水泥行業去產能行動計劃(2018-2020)》。計劃中提出,三年壓減熟料產能39,270萬噸,關閉水泥粉磨站企業540家,使全國熟料產能平均利用率達到80%,水泥產能平均利用率達到70%。同時,前10家大企業集團的全國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70%以上,水泥產能集中度達到60%。力爭10個省區內前2家大企業熟料產能集中度達到65%。在此政策下,大型水泥企業將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行業定價權持續強化,“規模小、散亂差”的企業將逐步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