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新華字典》1998年

當年的“張華”和“李萍”們,放在20年後的今天,命運可能已經天差地別。“階層固化”的壁壘難以擊破,普通人到底何去何從?在下面這個記錄故事裡,有來自農村的孩子、小鎮的青年、帝都的少女,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也許能看到答案,“讀書”真的能影響命運嗎?


三個層次,三種人生

2009年。

甘肅會寧縣野鵲溝小學裡,女孩馬百娟正在聽著語文課,講臺上老師正好講到《我們家鄉真好》,雖然課本里描述的家鄉和馬百娟生活中的家鄉不一樣,但是馬百娟還是認真的讀著,眼睛裡有著亮晶晶的光。由於是在農村,教學水平不是很高,整個學校也只開設了一二年級,老師也是農民出身,抽空就會來給孩子上課,雖然條件不好,但老師和學生都很認真。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在不去學校的日子裡,馬百娟已經是家庭勞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了。打水、砍柴、做飯,樣樣都親力親為,幹起活來熟練的樣子已經全然不似小孩。據說本來馬百娟的父親是不讓她讀書的,按照她爸爸的看法就是“反正上學要打工,不上學也要打工,那為什麼要上學?”直到校長出面遊說,10歲的她才有機會背上了書包。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這天放學後,馬百娟在自己的作文本上寫到:“長大後去北京上大學,然後去打工,每個月掙1000塊,給家裡買面,因為面不夠吃,還要挖水窖,因為沒水吃。”儘管1000塊錢並不多,但足夠支撐一個10歲農村孩子對未來的無限暢想了。

馬百娟做夢才能去的北京高校,被17歲少女袁晗寒輕而易舉地放棄了。出生在帝都的袁晗寒,父親從事的是房地產行業。17歲的她已經在央美附中留級一年了,但期末考試的時候依然還是有幾門不及格,於是她決定休學。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當然袁晗寒並不是遊手好閒,在她的世界裡,一直沒事幹才是最讓人恐慌的。於是輟學的她騎著自行車到處轉轉悠悠,很快,在南鑼鼓巷裡她一眼就相中一間鋪面,毫不猶豫她租下了這個租金2萬的鋪子。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就當交學費了。”對於為什麼要給袁晗寒2萬去開店,她的父母是這樣說的。因為在袁晗寒父母的教育觀念中孩子的愛好大過一切,而這個家庭也完全擁有為孩子愛好兜底的條件。

來自小鎮的徐佳,正好夾在袁晗寒和馬百娟之間,像是中國大多數家庭中的普通一個,父母都是在廣東的打工族。因為念大學是徐佳父親的遺願,這年,徐佳選擇第三次復讀高三,只是希望能把大學通知書拿到父親墳前。對於孩子復讀的這件事,徐佳媽媽的看法是:“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憑高的,不要低的。”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2012年。

靠著存下來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攢的錢,馬百娟一家人終於在寧夏中衛買下了一處房子,有電,有水,能吃飽飯。雖然過上了“好日子”,馬百娟卻不能上學了。水車小學的老師在給馬百娟的家人做最後的思想工作,說馬百娟按時交作業,學習也在努力,卻被哥哥一句“純粹不想念了”輕輕擋回去。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結束了校園生活,馬百娟嘗試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四處碰壁,年紀太小和沒有學歷,已經變成了馬百娟難以跨越的鴻溝。

南鑼鼓巷的小酒吧沒開多久就倒閉了,2012年的袁晗寒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就讀藝術方向的碩士。全世界頂級學者藝術家來這裡講學、開講座,很多人夢寐以求的資源,袁晗寒並不當一回事。在學校,袁晗寒偶爾閒逛,偶爾去魏瑪找朋友玩,偶爾跟父母視頻聊聊天。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2012年,徐佳正在湖北工業大學讀大三,很多大學生大三暑假就開始實習了,早早開始了自己的職業規劃,徐佳也不例外。暑假期間他進入保險公司實習,成了一名電話接線員。幾經面試,中電技術向徐佳伸來“橄欖枝”,現在工作難找徐佳和他的同學們沒有太多選擇餘地,就去了。

2018年。

這年,馬百娟已經是一個孩子的母親,她嫁的是她表哥,對於她的人生,她父親早就蓋章定論“除了嫁人,再沒有別的出路。”曾經對於大學的嚮往,如今更像是兒時不諳世事的囈語,從來不曾真實過。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袁晗寒的故事就像大家想象中的那樣,她成了公司CEO。在德國留學的期間,袁晗寒覺得德國就像一個養老的存在一樣,她還想乘自己年輕的時候多折騰折騰,於是在北京她註冊了自己的藝術品投資公司,像當初那個酒吧一樣,家裡人並沒有要求她做一番怎樣的事業,她自己喜歡就好。

真實跟蹤記錄10年,農村、小鎮、城市三個階級的孩子長大後……

雖然徐佳依然在電力公司上班,但他已經是新晉的中產階級了。大學、工作、結婚,這個農民工的孩子,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必須比別人走得更穩。現如今,他在武漢有了房,有了車,終於在武漢站穩了腳跟,總算擠進了城市中產的隊伍,足以讓母親在村裡人面前挺直腰板。儘管他奮鬥的終點,雖然還遠未到達袁晗寒的起點,但他紮紮實實是三個人中,唯一一個確實被讀書改變命運的人。

只有教育改變命運

徐佳復讀兩次才考上普通大學,天資並不算好,找工作多次碰壁,也沒有爹可拼。但看完故事還是覺得既然不能生為袁晗寒,做徐佳也可以。記得徐佳說在被問到階層的差距時,他說道:“我現在接受這種不公平的存在,但我會努力去改變。”生而為人,生而此在,公平當然需要奮鬥才有可能有待實現。

意識決定出路!人生就是一場自我救贖的過程。徐佳比馬百娟幸運的地方在於,家裡很支持他讀書,有砸鍋賣鐵的決心,而他自己也願意去努力。而馬百娟的父親卻說,女娃總是要嫁人,千百年都是這麼過的,家裡不支持,自己也沒有堅決地要上學,馬百娟最終失去了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

想要了解自考、成考、網教等學歷提升問題可以留言和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