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县令写励志奇书《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田和夫读后顿悟

《了凡四训》是明代“平民思想家”袁黄写的“训子善书”,其思想基础是:一切祸福皆由自己掌握,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自强不息,改造命运。《了凡四训》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从曾国藩到胡适,再到星云大师、稻田和夫,对这本书都十分推崇,被称为励志奇书。

袁黄(1533—1606),字坤仪,又名了凡先生,祖籍江苏吴江,生于浙江嘉善(今嘉兴)魏塘镇。他童年丧父,母亲本想让他学医,说学医不单可以治病救人,还能为自己养生保命。袁黄谨遵母命,学医的同时,也学禅学、星象、术数、农业、水利、兵备、历法等。

宝坻县令写励志奇书《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田和夫读后顿悟

袁黄

袁黄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人才。三十多岁时,他在浙江慈云寺遇到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那老者告诉他,你是做官的人,何不读书考个功名?袁黄听从老者的建议,开始读书考试。

万历五年(1577),44岁的袁黄参加县里的会试,因写策论时违逆主考官而落榜。一直考到52岁时,他终于中了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55岁的袁黄第一次做官,被派到河北,授宝坻知县(今天津)。

此时宝坻已连续五年遭受水灾,农田积水严重,全县五谷不收,富人成了穷人,穷人大多数被饿死,能走得动的,全都外出逃荒要饭了。袁黄一个老书生,不知道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幸而得到上司的信任,免除了向上级官府缴纳的四轮车等实物,也不再向京城派送采石的民夫,减轻了县里的负担,百姓得到休养生息,逃荒的人渐渐回乡。

宝坻县令写励志奇书《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田和夫读后顿悟

天津宝坻袁黄像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事,应了袁黄的那句话,人可以改命。到了秋天,积水退去,地里长出一种野草,草茎高三四寸,结出比谷粒稍大的果实,可以吃,百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野谷子”。手下人对袁黄说,这是祥瑞之物,应上报朝廷。袁黄觉得不妥,他的理由是,颂扬天下太平的人,急于用与天象相符之物为祥瑞,而考核政绩的人,会先看人事治理的情况,不能因贪图功名,而取悦皇上。

袁黄的态度,还是实干,不能让老百姓一直吃野谷子吧?他动员百姓疏通三汊河,筑堤阻拦洪水,沿岸种植柳树,水害得到明显缓解,转过年来,宝坻恢复了粮食生产。

宝坻县令写励志奇书《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田和夫读后顿悟

宝坻袁黄纪念馆

袁黄读书时研究过农业,能见土辨色,也懂得顺应农时、沤制肥料。当时少卿徐贞明在河北永平招募南方人种水稻成功,朝廷决定在京城周围推广水稻,减轻南粮北运的压力。袁黄在宝坻积极响应,走访乡野,写下《宝坻劝农书》。

《宝坻劝农书》分八章,包括天时、地利、田制、播种、耕治、灌溉、粪壤、占验。袁黄提出,天下租税皆出于农田,所以农民受累最深……全县农民如能遵行《宝坻劝农书》,可以免其杂役。农民因此赋税减轻,更加信服袁黄。

宝坻县令写励志奇书《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田和夫读后顿悟

袁黄

袁黄主张农业要因地制宜,借水兴农,带着百姓疏浚河道、蓄水灌溉,引潮白河、蓟运河之水,变水害为水利,在宝坻葫芦窝等村较为低洼的地带开挖渠道,种植水稻,获得了成功。

朝廷管理屯田的御史大人途经宝坻到玉田县,袁黄带人迎接,御史大人见到乡野之间田禾茂盛,心中赞叹,问袁黄,这样的成就为什么不上报朝廷?袁黄说,自己只做了分内的事,不值得向朝廷表功,如果身为县令,不做这些,又该做什么呢?那位御史大人对袁黄更加佩服。

后来林则徐在《畿辅水利议》一文中,也提到明代袁黄在宝坻推行水田的情况,大意说,宝坻引蓟运河、潮白河水开荒种田,潮水性温,最适合发苗,就算遇到干旱少雨的年份,也能灌溉自足,确实是非常实用的办法,值得在各地推广。

宝坻县令写励志奇书《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田和夫读后顿悟

了凡四训

袁黄除了带领老百姓开荒种地,还做了许多事,比如遍访乡村,救助孤寡、贫穷之人,饥年给粮食,冬日送棉衣。每每遇到街上有卖儿卖女的,袁黄本人就自掏腰包用俸银把孩子赎回来。有的农户借了富家地主的钱粮,无力偿还,袁黄派人问明情况后,帮助这位贫农还钱。

在宝坻当了五年县令后,万历二十年八月,袁黄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可惜他仕途并不顺利,因朝廷内部斗争被迫辞官返乡,隐居在吴江芦墟赵田村,继续行善直到74岁去世。

袁黄写下四篇短文,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自己的儿子袁天启,这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四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寓理深刻,兼融儒释道三家思想,袁黄把自己一生的经历,完整写了出来,告诫儿子,自己就是这样改变了命运,按照我说的去做,也可以改变你的命运。说明人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运、自求多福。

宝坻县令写励志奇书《了凡四训》,曾国藩胡适稻田和夫读后顿悟

了凡旧作

曾国藩对《了凡四训》最为推崇,他读过之后给自己改号为“涤生”,他说:“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他把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

民国初年,黄智海用白话文对《了凡四训》进行了注解。胡适也认为,《了凡四训》是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作品。净空法师说过:“《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我在26岁,刚刚接触佛法,第一本念的书;它对我的影响非常之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这部书,我对它非常爱好,也常常读诵,也讲过不少遍。”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早年读到《了凡四训》并将其作为人生指导。他说:我邂逅了袁了凡,得到了顿悟的感觉,原来人生是这样的。(文:何玉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