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最近优酷热播的《北京女子图鉴》和刘若英的新电影《后来的我们》,都在讲述关于北漂的故事。

北漂题材的内容也总是能引起大家关注,北漂的人在寻求认同感,没有北漂的人又很好奇那些北漂的人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群人在北京打拼,经历着艰辛和酸楚,为这座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近的一支H5测试,重现了他们在大城市经历的人生选择,测试“大城市战斗指数”,在朋友圈引发了一波刷屏。

这是《北京女子图鉴》与新世相联合做的一次新媒体营销;可以说,这个H5制作相当走心。

它采用了测试+游戏互动的模式,根据测试者的选择,最终为每个在异地打拼的人合成一个城市关键词。

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通过真实的故事和真实的情感,设置社会议题,利用自媒体的洞察力和传播力将剧集的主题呈现出来。

你会经历租房、找工作、约会等现实生活的场景,然后去做真实又残酷的人生选择;比如:生活遭遇难题、同事关系的处理、爱情与事业的抉择等等。

开发者分别设计了男、女故事线。女性故事线画风清新,注重剧情和内心感受;男性故事线则像一款红白机游戏,有很强的操作感。

故事一开始,测试者要选择自己打拼的城市,城市名都可以自己进行自定义。然后从选择租哪种房间开始,进入这段城市之旅。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据开发团队透露,前后一共为这个H5创作了近200个画面。以往的测试类H5通常设置在10题以内,这次的题目和延伸剧情加在一起却做了30多个;每一个都用了完全不同的逻辑、故事和画风,总体工作量相当于以往的3倍。

设计是以新世相征集到的近7000个城市真实故事为素材,从“来到大城市的第一天”开始,让用户浸入式体验北漂生存状态。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我们看到的分享海报中,没有一个是一模一样的。据说,测试结果海报有超过100万种。结果会根据每个场景的不同选项,最终会导向10个战斗关键词、5个关键指数、20种人物形象、22种海报配色方案,100多组文案… 这些元素组合起来,可以实现无穷无尽的结果。

如果你也看了《北京女子图鉴》,就会发现,整个H5故事的串联与这部电视剧希望去传达的核心态度有着惊人的一致:自由意味着做自己的主人,最重要的选择只能自己做,并要为后果负责到底。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每一个在大城市奋斗的女孩,即便无法成为最初想象中的自己,却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认识和了解了自己。

她买了房,而当初喜欢她的男生跟别人结婚了...

她为了喜欢的男生来北京,却没有跟他走到最后...

她拿当年计划买房的40万去读书了,回来后房子涨到320万...

——她们来北京,为了欲望付出代价,曾得到而不满足。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个现实版“北京女子图鉴”:一位北漂的女孩的故事~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初到北京

来北京念书,父母没有送,和同学坐一天一夜的慢车硬卧。

下车后上了金杯车。灰头土脸被运到学校附近的旅馆住下了。

去什刹海吃了来北京的第一顿饭:点了京酱肉丝,太甜太难吃了。

然后去买电话卡,第一次发现电话卡还要 50 块钱来买号。

唯一的好感是北京的秋天真好看,胡同里很安静——这让我感到兴奋,感觉成为剧作家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第 2 年:初心萌动」

大一暑假,我没回家——来北京一年,已经感受到生存紧迫感。

参加一个职业发展工坊,在那里认识了他:戴眼镜,皮肤比我还白,一脸聪明样。

两星期后,有次去北大卖书。我和他们小组PK,结果我拖着两个不干活的公子哥大获全胜。

他说:我就看到小籽,上去就一本,上去就一本,我就撤了。那还是我的地盘呢。

在这之后我们成了土豆粉好搭档。簋街和知春路的土豆粉每一家我们都如数家珍。

有次吃着土豆粉,我和他说,我要在北京买房。他很吃惊,你想得这么远?

我点点头,接着这个话题迅速被他岔过去了。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第 7 年:分手边缘」

他 2012 年第一次回国是 2 月 13 日,那天闺蜜带给我一盒费列罗,说是他去了趟她们单位,托她捎给我的。

第二天我和他去簋街金鼎轩吃饭,他一身西装穿双运动鞋,跟恶狼一样把所有味道的肠粉点了个遍。

接着用半小时说了他对自己 3 年后的规划。

接着他问我:

——你会愿意去国外生活吗?

——跟谁生活啊?跟你吗?

——……

——没想过,我快在北京买房了。

1 年之后他就结婚了。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第 12 年:羡慕又失落」

平安夜又是 1 点下班:回到家一不小心脚踹到凳子,很疼,对着凳子大骂了 5 分钟,然后蹲地板上大哭。

半年来手上的项目很不顺,上面对我有怀疑,12月我的团队被集体解散,我完全被架空。

打开朋友圈,看到他在朋友圈晒娃,屋子里有棵歪了的圣诞树,照片看起来暖洋洋的。

羡慕又失落:奋斗了半天,我不就是想要他这样的生活吗?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现在的我」

2016 年底我搬进了第二套房子,总价大概 500 万。

但我到现在都没有谈过一场恋爱。

上学时想的都是拿到最高分;工作后就是没日没夜赚钱——我再也没看过北京的秋天了。

去年下半年是我最黑暗的一段日子,但和身边的同龄女朋友说起来,大家却都说:没什么是不能失去的,熬一熬就出头了。

我真觉得大家越来越冷血了。

我现在有些迷糊:要强这件事,到底界限在哪里?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这样的故事渐渐听多了,你就会发现,北漂的故事都是相似的:

出发的动机:不安于已有的生活;

残酷的当头一棒:租房、搬家、艰难的找工作;

理想与现实的偏差:北漂与老家同学的对比;

生活水平引发的思想变化:拜金;

结局:定居、回家、依旧租房混在北京~

后来的我们,是不是遇到了不一样的自己?

当然还有两种遗憾是北漂故事的标配:

恋人分手:当初爱的死去活来的两个人,迫于现实无奈分手。多年后,偶尔见到彼此,即使一方已经有了很强的经济基础,对彼此还有眷恋,但也没有了再在一起的可能,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父母的孤单:因为长年在异地,或许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但跟老家的父母聚少离多。不管孩子在外边怎样,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吃不好、穿不暖,盼望着孩子多回家。日复一日,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一路跌跌撞撞之后,慢慢也就明白了:人生,就是怎么选择都可能会后悔;所以无需后悔。

特别想问问大家:你变成当初理想中的自己了吗?如果还在打拼,你还记得自己当初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