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中国书法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尤其当代书法,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书法的代名词。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书法一直在高喊着“继承、创新!”我有时候觉得,我们搞书法的人很容易偏激,但却忽略本质的东西。为啥这么说呢?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比如说创新。我从八十年代初接触书法,就觉得那时候一直到最近这二十几年的时间,中国当代书法一直在做着非常创新的事情,这一点我们翻看一下这二十年林林总总的各类展览作品集就会发现,其实真正继承传统的不多。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其实创新很容易,继承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只要你写的和古人不一样,你就是创新了,因为书法史上没有这么写的。而继承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如果不对古代经典、古代传统、古代文化乃至技术层面的东西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领会,不掌握这些东西的话,就根本谈不到继承。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看其他门类的艺术就知道继承是需要什么样的深度了。于是我想,连古人的东西临摹都不能达到形似,那说明技术上都没有过关,还谈什么神似呢?!不达到神似,怎么能够说继承呢?继承应该是两个层面的:1、技术。2、精神。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我也经常见到一些书法家的简历:遍临诸家,融百家之长。呜呼,一个人一辈子能够研究明白一两家已经不错了,何况百家?这百家之长何以能够领会,还要融合呢?有的书法家,连临帖最起码的都没有做到,便要说已经得其神髓,已经集成了传统。传统是什么呢?这恐怕都不知道吧。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至于创新,当然是必要的。一门艺术总要不断的发展、前进。这个是哲学中事物前进性和曲折性的问题。但是,这几年我越来越发现,书法这个艺术形式,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古越有味道。因为,古代经典对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我们能够表现古典,这对于所有欣赏书法的人而言,就是一个审美经验和审美习惯的直接感受。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我们不妨去仔细梳理一下书法史上的每一个代表性书法家,我相信我们会发现,在任何一个朝代卓然独立的大家,并不是全新的面貌,恰恰是个人面目不是特别明显的。而个人面目明显的那些大家,显然不是最高级的书法家。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于是,我觉得,创新和个人面目不是对传统的扬弃,也不是完全继承,而是对传统做了些微小的个人审美融合。

从当代书法而言,创新很容易,继承却很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