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中國書法經歷了幾千年的時間,其實每時每刻都在創新,尤其當代書法,創新已經成為當代書法的代名詞。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書法一直在高喊著“繼承、創新!”我有時候覺得,我們搞書法的人很容易偏激,但卻忽略本質的東西。為啥這麼說呢?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比如說創新。我從八十年代初接觸書法,就覺得那時候一直到最近這二十幾年的時間,中國當代書法一直在做著非常創新的事情,這一點我們翻看一下這二十年林林總總的各類展覽作品集就會發現,其實真正繼承傳統的不多。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其實創新很容易,繼承很難!為什麼這麼說呢?只要你寫的和古人不一樣,你就是創新了,因為書法史上沒有這麼寫的。而繼承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事情,如果不對古代經典、古代傳統、古代文化乃至技術層面的東西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領會,不掌握這些東西的話,就根本談不到繼承。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看看其他門類的藝術就知道繼承是需要什麼樣的深度了。於是我想,連古人的東西臨摹都不能達到形似,那說明技術上都沒有過關,還談什麼神似呢?!不達到神似,怎麼能夠說繼承呢?繼承應該是兩個層面的:1、技術。2、精神。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我也經常見到一些書法家的簡歷:遍臨諸家,融百家之長。嗚呼,一個人一輩子能夠研究明白一兩家已經不錯了,何況百家?這百家之長何以能夠領會,還要融合呢?有的書法家,連臨帖最起碼的都沒有做到,便要說已經得其神髓,已經集成了傳統。傳統是什麼呢?這恐怕都不知道吧。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至於創新,當然是必要的。一門藝術總要不斷的發展、前進。這個是哲學中事物前進性和曲折性的問題。但是,這幾年我越來越發現,書法這個藝術形式,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古越有味道。因為,古代經典對我們已經耳熟能詳,我們能夠表現古典,這對於所有欣賞書法的人而言,就是一個審美經驗和審美習慣的直接感受。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我們不妨去仔細梳理一下書法史上的每一個代表性書法家,我相信我們會發現,在任何一個朝代卓然獨立的大家,並不是全新的面貌,恰恰是個人面目不是特別明顯的。而個人面目明顯的那些大家,顯然不是最高級的書法家。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於是,我覺得,創新和個人面目不是對傳統的揚棄,也不是完全繼承,而是對傳統做了些微小的個人審美融合。

從當代書法而言,創新很容易,繼承卻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