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鑒今(十八)初論商紂王:縱有雄才大略,也難力挽狂瀾

通古鑑今(十八)初論商紂王:縱有雄才大略,也難力挽狂瀾

通古鑑今(十八)初論商紂王:縱有雄才大略,也難力挽狂瀾

通古鑑今(十八)初論商紂王:縱有雄才大略,也難力挽狂瀾

商紂王是繼商朝武丁之後,又一位武功極盛的君主,也是商朝最後一位君主。

數千年來,商紂王一直被蓋以“昏君”“暴君”的帽子,遭受的口誅筆伐數不勝數;但是數千年來,也有許多人不遺餘力地為商紂王翻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孔子的大弟子子貢、顧炎武、郭沫若等人。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就讓我們逐條分析,一層一層揭開被歷史的塵埃掩蓋住的真相。

一、商紂王是個什麼樣的人?

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也就是說,紂王的資質是很好的,天生聰敏,力氣大,可以徒手與猛獸格鬥。

優秀的先天條件,造就了商紂王心高氣傲的性格,也造就了其強硬的執政風格。

商紂王在位期間,發動了多次戰爭,其中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是與東夷的戰爭,紂王與東夷的戰爭前後進行了十餘年,並且最終擊敗了東夷部落。

二、商紂王時期的國家形勢如何?

嚴格來說,整個商朝,除了商湯把國家治理的很好之外,大多數時候商內部是混亂的。早商時期,圍繞著對王位繼承權的爭奪而爆發的“九世之亂”,嚴重耗費了商的實力;雖然後來經過盤庚遷殷,這種緊張的局面有所改善,但是從盤庚執政時“多用舊臣”這一點來看,盤庚時期大臣貴族們的勢力已經開始壯大,但是還沒壯大到可以威脅王權的地步;在武丁時期,武丁“託夢”選用傅說及其他一些出身低賤的人做官,從側面反映出商王對大臣貴族勢力的忌憚與打壓,但是強大如武丁,也沒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導致到了商紂的時代,商紂王面臨的對手要比祖先們強大得多。

三、商紂王內部的障礙與壓力主要來自於兩大集團:

一個是勢力強大的舊貴族集團。

紂王的父親是帝乙,當時的王位繼承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庶長子微子啟,一個是嫡子受德(商紂王),而帝乙最終把帝位傳給了商紂,這就導致了長子微子啟的極度不滿,朝廷內部隨即也分為兩派,微子啟與其支持者不斷造謠重傷商紂,甚至還發生過行刺紂王的事情。

商朝是一個神權政治色彩即為濃重的王朝,在商朝初期,參與立國的伊尹就是一個集政權與神權於一身的代表人物,甚至商湯死後,伊尹的神權是高於王權的。但是經過歷代商王的奮鬥,到了商紂的時候,王權已經完全佔據了上風,但是失敗的神職人員們並不甘心,他們利用大眾們對神的迷信,造謠重傷商紂王。

其實這兩大集團,單獨來說都無法與商紂王對抗,也許他們自己也意識到了這個現實問題,於是,他們聯合了。

面對如此強大的反對勢力,商紂王則以強硬回擊。

紂王為了打擊微子啟在朝廷中的勢力,重用外來人才費仲,並且把軍隊交給同樣是外來人才的飛廉、惡來統領,微子啟抵擋不住紂王強硬的打壓與排擠,最後決定出賣自己的祖國,投靠了周國。

而對於一眾神職人員,商紂王的做法則乾淨利落——殺。

也許最後,商紂王為了打壓敵對集團做的有點過了,同為舊貴族的比干去摘星樓向商紂王勸諫,商紂王則在盛怒之下,殺掉了比干。

雖然後來的歷史上,對微子啟、膠鬲等人的記載都是棄暗投明的讚譽,但是在竹書紀年中,卻寫著“微子啟,膠鬲與周盟”,不論出於什麼原因,身為商王之兄、先王之子的微子啟在帝國最危急的時候選擇了投靠敵人,這就是赤裸裸的背叛,也足見商紂王手段之強硬。相比於“聖人微子啟”投靠周人,紂王自焚與鹿臺,則顯得有尊嚴的多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