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GDP增量都超過江蘇了,廣東是不是已轉型成功,又開始第二階段的高速發展?

南朝煙雨


要看廣東與江蘇的競爭,不妨來看珠三角與長三角的競爭。

上世紀80年代,珠三角因為深圳的對外開放,引發了一場爆發力很強的經濟發展熱潮,大量資本、人才等集聚到了珠三角。因此,珠三角的發展很快。而此時的長三角,還沒有形成,而是各自獨立發展,江蘇依靠鄉鎮工業,浙江依賴個體經濟,上海則仍然依靠國有經濟。雖然兩個區域發展得都不錯,但總體上還是珠三角影響更大,爆發力更強。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珠三角依然按照原有的節奏發展,長三角則換了一個活法,大力發展私營個體經濟和外向型經濟,且為了發展這兩塊經濟,在政策、環境、資源配置等方面步子很大,力度很大,開放度很高。同時,加大了改革力度,國有企業退出步伐加快。因此,無論是私營經濟還是外向型經濟,都發展得相當好。繼而出現了江蘇與廣東的老大之爭,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地位之爭。那時候的珠三角、尤其是廣東省,似乎感受到了壓力,頻繁到江蘇、浙江等地學習,謀求轉型與環境改善。可以這樣說吧,是爭取厚積薄發的機會,是積聚能量、低調轉型。那時江蘇這邊的官員有一種說法,叫做廣東到江蘇來學習如何改革開放了,江蘇人比廣東人思想更解放了。

進入二十一世紀一0年代以來,儘管江蘇與廣東的發展依然都很好,且競爭越來越激烈,江蘇大有趕超廣東的希望。但是,有一點忽視了,那就是廣東已經初步轉型成功,而江蘇依然在吃老本。尤其是外向型經濟,在金融危機以後遭遇了很大的影響,經濟增長也出現了瓶頸。特別是蘇州經濟,一旦出現增速放慢,任何地區都帶不動,也無法帶。這就是為什麼近兩年來江蘇又被廣東距離拉大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江蘇在相當一段時間都是被GDP牽著鼻子走,而沒有勇氣以犧牲經濟增長速度來換經濟轉型、產業轉型、產品轉型,以至於到今天終於嚐到了“甜頭”。


譚浩俊


廣東發展越來越好。

大批國外製造商轉投東南亞、印度等國,看衰廣東的聲音不絕於耳。但是新年伊始亮成績單之時,廣東省傲視群雄,依舊蟬聯GDP總量全國第一。

廣東在上世界70~80年代,低調的廣東還跟在江蘇後頭,而今卻是江蘇一心想趕超廣東,廣東憑什麼在第一的位置上,屹立不倒,發展歷史和數據告訴你答案。

1.廣東省的前世今生

1978年全國GDP排名前四的省市分別是上海、江蘇、遼寧、山東,江蘇GDP增速高達24.6%。當時蘇南的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表現出了強勁的生命力,讓其他地方眼紅不已。而彼時千里之外的深圳還只是一個小漁村,日後的世界工廠東莞有八成勞動力在從事農業。

1984年,當深圳國貿大廈創造3天一層樓的奇蹟時,江蘇已經是中國的No.1,山東則超越了遼寧上升到No.2。1988年,穩坐中國經濟龍頭老大六年之久的江蘇,終於跨過了千億GDP的門檻。同時擠進這個千億俱樂部的,而廣東也悄然逼近。

1989年,深圳、珠海最早向勞務市場打開大門,“百萬勞工下廣東”轟動全國,這股孔雀東南飛為廣東帶來大量人才,也助推了廣東GDP首次趕超江蘇。這第一的位置,廣東站上就再也沒有讓過位了。

2.廣東省的轉型之路

2008年廣東率先提出轉型的政策,將勞動密集型產業遷往粵東西北,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進入珠三角的門檻,加快經濟結構調整。這是舊經濟向新經濟升級的過程,陣痛不可避免。

碰巧的是,金融風暴席捲之後,國際經濟一片狼藉,港資撤離廣東,對外貿高度依賴的廣東難以扭轉出口頹勢,當時以“世界工廠”東莞為代表的城市,連續三年沒有完成GDP增長預定目標,增速墊底,當地大批代工企業倒閉。

廣東的轉型發展在經濟數字上著實難看了幾年,換個維度看,卻贏在了環境治理上。

國家打出口號: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應勢而出了新的經濟衡量標準------環境治理

2016年“氧吧城市”排行榜中,廣東省有14個城市強勢入圍50強,成為全國入榜城市最多的省份,其中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9市,就有7市入榜,而江蘇省則全軍覆沒。環境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高度相關。換句話說,廣東在發展質量上更為領先。

3.廣東省的優勢

廣東模式更多元化的,許多地方都是靠市場力量發展起來。例如深圳模式是依靠科技和金融行業。東莞模式是做世界的加工廠。湛江、茂名等地的央地合作模式,則搞大化工、大鋼鐵、大項目拉動。

從發展模式的維度來看,多元化的發展才能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事實證明:廣東經歷2011年中國勞動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2012年以來的外資撤離潮等,依然發展穩健。

如果您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點贊個關注哦~


懂財帝


《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未來五年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如下主要目標。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確立2018年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年。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全省GDP年均增長7%;到2020年GDP約11萬億元,人均GDP約10萬元。經濟社會整體轉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軌道,結構性改革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邁進創新型省份行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高於7%,率先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社會保障城鄉一體化,全面完成扶貧開發任務。到2018年全省小康指數達到97%以上,力爭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基本建立較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發揮經濟特區和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示範引領作用,率先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打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發展環境,現代市場體系基本建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明顯提高,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完善。

基本建立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

加快建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省,構建創新型經濟體系和創新發展新模式。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R&D支出佔比高於2.8%,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技術自給率超過75%,高新技術企業爭取達到1.5萬家,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居全國前列,初步形成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型經濟形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大幅增長,自主創新能力居全國前列,綜合指標達到創新型國家水平。

基本建立有全球競爭力產業體系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和產業中高端發展取得重要突破和進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基本建成產業新體系。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40∶56,現代服務業佔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到63%左右,先進製造業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5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16%。

基本形成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

力爭在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中走在全國前列,單位GDP能耗水耗、單位GDP二氧化碳以及主要汙染物排放的控制水平處於全國前列,形成環境友好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高標準穩定達標,空氣質量總體保持良好,全省區域大氣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力爭率先達到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耕地保有量保持在290.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0.5%,森林蓄積量達6.43億立方米。

展望2030年,經過3個五年規劃的努力和發展,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將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物質技術基礎更加雄厚,生產力水平明顯提高,制度體系更加成熟定型,生態環境更加優美,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水平將在全面小康基礎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1.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018年為我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年

全省GDP年均增長7%

到2020年GDP約11萬億元人均GDP約10萬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高於7%翻一番

力爭提前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

2.廣深兩市人口繼續嚴控

●嚴格控制廣州、深圳兩個超大城市人口規模。

●有序放寬珠海、佛山、東莞、中山市入戶政策,適度把握珠海市落戶節奏,有序放開其他地級市落戶限制,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

●到2020年,實現不少於600萬本省和700萬外省農業轉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

3.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

●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實現公租房貨幣化。

推動保障性住房覆蓋全部農業轉移人口

●到2020年,全省改造棚戶區25萬戶,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基本得到保障。

●到2018年,公共租賃住房保障基本覆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

4.建設多個城際軌道項目

構建珠三角城市群內部1小時交通圈,啟動粵東城際軌道交通網建設,促進汕潮揭同城化發展。

完善大城市公共交通網,加快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地鐵建設,積極推進佛山、東莞、中山等城市有序發展適宜的城市軌道交通。

“十三五”時期重大項目包括

●穗莞深、莞惠、佛莞、廣佛環線、廣清、廣佛江珠、肇順南等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項目

●粵東城際軌道交通工程

●廣州火車站綜合改造、佛山西站擴建、廣州北站擴建

5.市市通高快速鐵路

加快建設以高快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為重點的快速運輸網,基本建成以珠三角地區為核心,輻射粵東西北地區和周邊省(區)的高快速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網,實現市市通高快速鐵路。

“十三五”時期重大高快速鐵路項目包括

深茂鐵路、梅州至潮汕鐵路、合浦至湛江鐵路、廣州至汕尾客專、贛州至深圳客專、龍川至龍巖客專、湛江至海安鐵路擴能工程,建設里程約1350公里。

“十三五”時期重大高速公路項目包括

武深高速仁化至博羅段、汕昆高速龍川至懷集段、汕湛高速惠州至湛江段、河惠莞高速、玉林至湛江高速、中山至開平高速、韶關至新豐高速等,建設里程約5100公里。

6.擴建多個機場 拓展國際航線

開展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機場、珠海機場擴建工程,韶關機場改擴建工程,湛江機場、梅縣機場遷建工程。

完善國際航空服務體系,強化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國際樞紐機場功能,提升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揭陽潮汕國際機場等國際化水平,積極拓展國際航線。

7.農民人均收入達2萬元

●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到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2萬元,“三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實施15個地級市所轄的94個縣(市、區)農村地區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實現農村自來水普及率山區達到85%以上,丘陵區和平原區達到90%以上,加強對農村飲水水質的監測,保障農村飲水安全。

●到2020年,90%以上的農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處理,衛生鎮、衛生村普及率分別達到50%、70%。

8.創業企業孵化有保障

實施孵化器倍增計劃,重點依託高新園區、專業鎮、新型研發機構、大型企業,打造完整孵化鏈條:

打造前孵化器— 孵化器— 加速器— 專業園區

到2020年,全省建成孵化器達到800家,在孵企業超過5萬家,累計畢業企業超過2.5萬家。

●到2020年,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6.0張。完善全科醫生制度,到2020年,每萬人全科醫生數達到3人。鼓勵社會辦醫,優化社會辦醫政策環境,到2020年,每千人口社會辦醫床位數達到1.5張。

●支持港澳服務提供者開辦中外合資、合作醫院及獨資醫院及養老機構。探索與香港在養老保障領域對接。

●到2020年,每千人口社會辦醫床位數達到1.5張。


悟飯大隊長


1月中旬出爐的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把GDP增速目標下調到8.5%,比上年同期預期增速下調了0.5個百分



而在此前召開的廣東省委十屆十一次全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表示,廣東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已走過了做大總量、贏得速度就是贏得機遇的發展階段,單純追求速度的經濟發展模式已不再符合經濟發展的階段性要求和廣東的實際。



“我們現在不打一味追求經濟增長這個仗了。保證轉型升級的成功是戰略的成功,而保持總量位次不變只是戰術的勝利。”汪洋說。

這意味著,經濟總量位居全國首位的廣東在保持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增長的同時,將繼續著力提高發展質量。轉型升級將成為廣東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主旋律。



2011年的“升”“降”看點

2011年,在國內外複雜經濟環境下,廣東幾大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

記者採訪瞭解到,廣東全省生產總值達53004億元,比上年增長10%。這是廣東首次突破5萬億元大關,全省人均GDP也將突破7000美元大關,逼近上中等收入國家和地區門檻。



研究顯示,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7000美元,正是其努力應對“中等收入陷阱”挑戰的關鍵時期。

能否及時由投資拉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向創新驅動的發展模式轉變,由加工製造型的經濟為主逐步轉向加大服務經濟比重,是這些國家和地區能否順利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所在。

面對嚴峻挑戰,能否順利轉型升級,事關廣東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順利完成現代化任務的戰略大局。

從廣東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單”來看,指標有升有降,廣東轉型升級的步伐在明顯加快。

其一,內銷比重提高,外貿依存度下降。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統計顯示,全省工業品內銷比重達70%,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從國際金融危機前的152%降至108%。外貿結構明顯優化,預計全年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將自1987年以來首次超過1/3。

其二,自主創新比重提高,現化產業體系快速發展。廣東省政府的數據顯示,預計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3.4萬億元,同比增長17%。先進製造業、現化服務業增加值佔製造業、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均超過50%。高端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LED等8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在加工貿易仍然是進出口主體的情況下,研發費用佔GDP的比重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神話傳播


廣東其實應該說主要是深圳已經轉型成功了,

這從世界500強企業就知,中國上榜115家,絕大部分是央企,剔除央企,深圳上榜最多有平安集團、華為、正威國際、招商銀行、萬科和騰訊6家,北京上海各4家,浙江杭州3家,江蘇南京蘇州各2家,廣東廣州佛山各2家,福建廈門2家。廣東合計10家,江蘇合計4家,關鍵這些企業都是民營企業或混合所有制企業,這才是深圳或廣東強大的地方;

還有就是每年申請pct國際專利數情況,2016年美國56595件,日本45239件,中國43168件但中國增長速度很快每年都是2位數增長,2016年增長率更是驚人的44.7%,不出意外將在2至3年內超過美國躍至世界第一,而中國合計43168件申請數中,廣東23574件,佔全國總量的56%,大大超過半壁江山,而深圳一家城市pct國際專利申請數就超過18000餘件,也幾乎佔我國的半壁江山。

可以例舉的情況還有很多,但只上述世界500強和pct國際專利申請的廣東乃至深圳情況就足夠說明問題了吧,其他地方確實得加油啊。


kuangjw


簡而言之,就是蘇州無錫近幾年沒落的太快!原來靠的外資,現在走了許多,城市觀念老套,缺乏創新!又是地級市,級別低,不像南京、杭州、深圳等有政策支持!靠賣地而生,轉型升級陷入瓶頸,下轄縣級市獨立性強,城市整體缺乏一體化整合,即便形勢不利還各自為政!蘇州下轄四個縣級市過幾年如果還不併入蘇州來擴充面積的話,蘇州還將沒落。無錫也是如此,江陰再這樣獨立下去,最終兩敗俱傷。這就是江蘇蘇南不如廣東的現狀!只是很多眼拙的人看不出來!


非洲王6369252222


廣東與江蘇是兩種不同的經濟結構,對我國經濟的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廣東經濟特點是創新。衝勁比較足,可能起到引領作用。江蘇經濟特點是穩健。是我國經濟的保障。對稅務財攻貢獻,人口勞力吸納起到了關健作用。中國製造集中在江蘇,就是歐州的德國。

江蘇廣東相輔相成,是我國經濟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方面


依旺情深1


經濟總量,廣東坐頭把交椅,做帶頭大哥,江蘇不要不服氣,要喵準廣東,帶頭趕超。江蘇有趕上和超過廣東的主客觀條件:江蘇的短板在蘇北,必須下大力氣為蘇北創造騰飛的條件,改善影響蘇北發展的瓶莖―交通,要有一個好的具有前瞻性的遠景規劃,充分發揮南通等地依附大上海的優勢,在強強聯合中做足文章。蘇南要繼續發揮江蘇排頭兵的作用,蓄勢待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江蘇人才濟濟,要充分發揮江蘇科研院所多的特點,大力挖掘潛力,使優勢成為勝勢。江蘇七千多萬英雄兒女,過去己經取得很大成績,我們的人均TGP超過了廣東,但經濟總量還有差距。差距就是動力,全省人民埋頭苦幹,一心一意奔小康,團結擰成一股繩,前進目標正確,道路正確,趕超廣東大哥,只是時間問題。


用戶21757487672



各位達人,各位前輩,小生菜鳥也來說說裡面有什麼玄機。我從兩張表談一談我的看法。

從上面圖中可以看到廣東省報的2丨個市級單立,上千萬的有11個市級單位,常住人口10999.00萬人,人均值39067元,21個市值41957.84億元,全省總值42969.93億元。這廣東省的基本情況。從數據體現出城市發展快,增速,增量快。人口多,有優勢,數據體現貧富拉距大,發展偏,只追求理想化發展。沒有整體發展。按國家的目標轉型,還有一段距離,雖然也轉入軌道,發展轉型還是慢、長的過程。

江蘇


江蘇報表13個市級單位,產值都上千萬,常住人口7996.4萬人,人均值53011元,13個市值40821.20億元,全省總值42388.71億元。

這幾年發展緩慢,發展趨勢平穩,增速增量比廣東慢低,人口比廣東少3600萬人,人均產值高,相對總值也高。整體發展趨勢好於廣東,江蘇也進入轉型期,轉型還要繼續努力。

從兩組數據對比,不難看出,就看國家政策從哪個角度出發,是整體還是部分轉型。


新時代的菜鳥


看蘇州能不能超深圳就知道江蘇能不能超廣東了,蘇州離深圳05-10年間差距最小,在十年左右,現在又拉開到了15年,其實來深圳和來蘇州的人流就知道,廣東有吸引力,廣東地大,人好,低調,不排外,好說話,天氣好,離港澳近,這些是外來人來廣東最主要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