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 VS 你老闆想要的

你想著:沒有功勞還有苦勞

職場:一切都是結果導向

“書山有路勤為徑”的想法是沒有辦法在職場上為你開疆闢土的。學生時代我們目標單一,為了升學玩命讀書,反正跟隨眾人大方向總是錯不了。但是,如果一份工作做到最後你只剩下疲勞,那基本離“走人”不遠了,因為你沒有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不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甚至勤奮都沒勤到點子上。

真正的point應該在於,工作也是需要“邏輯”的。探究任務背後的剛性需求才是根本所在,這就是“做了”和“做到”的區別。

“老闆要求一個活動邀請到一百位參與者,我吭哧吭哧不吃不喝發出去幾百封邀請函,最後僅僅收到個位數的回覆,這件事能怪我嗎?”

答案就是:“不怪你還能怪誰呢?”有沒有考慮到參與者的剛需?他們為什麼要來參加你的活動?如何讓參與者和組織者達到雙贏?為什麼你認為你的活動棒呆然而回復寥寥?有沒有合作方可以更高效地和你“一拍即合”?

思考問題靠的是頭腦,執行任務靠的是手段。不要認為“疲勞”是勤奮的代名詞,就像是於小戈在講述職場競爭時所說的一句話:“一切沒有產出的努力,都是浪費資源。新手和不思考之間不能畫上等號。

你想要的 VS 你老闆想要的

你想著:我咋知道怎麼辦啊?!

職場: 讓老闆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我們經常碰到一種情況,同老闆溝通方案,他經常一臉生無可戀的表情看著我們,好像在說:“這種決定難道要我做嗎?”而我們卻無辜地想:“我們怎麼敢做決定?!”

沒錯,有些事情你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更好,但並不代表你就啥都不用幹了——你要做的應當是提供各種方案,並陳述你的判斷以及原因。

同樣是裝修辦公室,A跑去問:“老闆,你想裝修成什麼樣的?”B卻能夠說:“老闆,這裡有幾種風格可供挑選,比如地中海風格,比如小清新風格,比如霸道總裁風格,比如KTV酷炫風格,之所以提供這幾種方案,原因是預算/風格匹配/實用性……”

如果你是老闆,這兩種員工,你覺得誰更好?員工要懂得幫助老闆減少時間浪費,篩選備用方案。封閉式的問題永遠比開放式的問題省時的多。成為企業員工,要儘量幫助上司減少思考成本,專注攻克主線任務,不然他為什麼要請幫手來完成工作呢?

你想著:不懂咋還不能問了?

職場:這裡不是學校

我們總覺得:“伸手不打笑臉人。”只要自己帶著笑和溫暖請教別人,人家總不可能會拒絕我們。是的,沒錯,一般人都不會拒絕你,但是會煩你。如果養成了一種求助慣性那會更加可怕。

如果你不理解,我們換一個學生時代的例子:

你學習超級好,身邊坐著一個學習比較差的孩子,性格好,但是每次都愛跑來問你,有時候還一臉愁容:“不好意思打擾你了,但是我還是想問一下……以後還請多多指教!”

是不是覺得一兩次沒什麼?那把這種情況乘以十次甚至更多呢?尤其是現在的社會,整體節奏加快,再有誠意的請教都需要他人騰出自己的工作時間來幫你。職場新人始終要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喬布斯說過:“優秀的員工只要告訴他要做什麼事,要什麼效果,他就會想辦法搞定。”同理,越是出色的人,越是善於在條件缺乏的情況下將事情做好。不懂的事情學會自己解決,獨立思考,如果你的腦細胞真的山窮水盡了之後,再去求助別人。

你想要的 VS 你老闆想要的

你想著:累了煩了,還不讓叨叨兩句?

職場:沒人喜歡負能量爆棚的人

任何團隊中,負能量的傳播者都是讓人討厭的存在。比如在微信群裡吐槽兩句:“我的媽呀,我真的要做不完了。”“這活兒太多了!簡直了。”

不要認為職場裡每一個人都應當接受你的疲勞和抱怨。就好像,如果你的朋友一直負能量爆棚,你也會覺得這個人怪怪的。而且通常負能量滿滿的人,很難達到理想的工作狀態,這些黑色的情緒會阻礙一個人出色地完成工作。

你想著:活兒幹太快,就會接更多事

職場:實踐是提升能力的唯一途徑

許多年輕人在進入職場前,看到許多的前輩攻略,認為工作完成快了,就會導致本來不屬於自己的工作內容也成了自己的任務。所以呢?

難道能力是通過中規中矩的工作提高的嗎?著名的語言學家曾經提出過有關人類“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個區域存在於我們幼年時期學習解決問題的階段,界定在“兒童已有的獨立解決問題的水平”和“通過成人或更有經驗的同伴幫助兒能達到的潛在發展區域”之間。說白了,就是需要人幫一把,才能習得的技能,而兒童時期的我們,通過習得這部分的技能,進步的最快。

進入職場的道理與這裡相似,如果我們效率夠高,完成了額外的工作,本不屬於我們工作區域內的內容就會成為我們“最近發展區”的事情,獲得的額外技能就是我們真實能力的增長。我們總說複合型人才,跨行型的鬼才是當前的需求趨勢,但是那些希求轉型的人為何屢屢失敗,原因就在於之前練得太少。

你想要的 VS 你老闆想要的

你想著:我是來創造奇蹟的

職場:小事不成,何以談大事

很多初初參加工作的人,都認為“老子天下第一”,要幹就幹個大的。小事兒不要煩我,完全是我通往牛掰路上的擋路石。

但凡領導讓你做些基礎性工作,小到準備後勤物資、改改錯字,那完全是浪費我的時間。一心只瞄著出彩的活兒,說我就只應該幹這種活兒。

但問題是,你能寫哪怕只是條理通順的稿子嗎?可能也並不行。事實經常是我們新手上路,將過多的精力專注在“讓別人刮目相看”這件事上,其實最後手頭上的事情都沒有做好。

真正的“奇蹟”永遠來自於長久的積累和自我打磨。

你想著:工作就是我的作業

職場:主動型人才永遠不會這麼想

這種想法其實就是:等著別人給你佈置任務。我們經常習慣了別人告訴我們做什麼,老師說完成十道題我們就做十道題,老師說考試我們就考試。

但是真正進入職場,不會有上司每天出現,說今天要交一份報表,三個PPT,他們只會規定一個長線目標,至於每天如何分配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在工作中,上司永遠希望我們能夠做proactive的人(預先主動做事),而不是推一下才走幾下。

否則,工作的價值在哪裡?

我們常說能者多勞,這在學生時代是精英思維。比如老師會說:“想要考清華北大的孩子把這道題做做看,能者多勞。”於是自認為不是天才的人就放任自己了,進入工作,這種心態會讓你的能力提升速度慢到爆炸。因為真正的能力需要現實進行打磨和演練。工作不是作業和負擔,最終你都要成長起來,獨當一面。

你想著:彙報太麻煩了

職場:按時彙報>結果不好>不彙報

小的時候大家都有這種經驗,如果忘記帶作業了就去請求課代表別記自己名字就行。但是這種學生世界的“偷工減料”虧的是自己,進入職場,虧的就是公司。

有的新手員工在規定的時間內可能沒有完成任務,於是私心一動,想老闆那麼忙估計也注意不到自己一件小事沒完成,因此就不進行工作彙報了。

然而實際上,公司的每一步計劃都涉及到與他人的配合和銜接,每一個環節、每一件小事都會影響整體的變動。“瞞著不說”這種心理很有可能會拖累整個項目的進度。

總體來講在職場:按時彙報>結果不好>不彙報。

畢竟沒做好及時講了還可以啟動緊急預案,如果不說,拖到最後,倒黴的是一群人。

在斬獲自己想要實現與守護之物的路上,願你能始終保有少年人的熱情與勇敢,亦能有成年人的隱忍與柔韌,並且不被這世界所束縛。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營銷方法和案例的傳播陣地。

你想要的 VS 你老闆想要的

快俠科技——快營銷方法和工具開創者!快俠科技=頂層設計+快營銷,我們為企業提供從“頂層設計到產品升級開發、品牌營銷升級、新零售及新媒體微信生態營銷”等開創性服務,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孫巍(快營銷開創者—快俠科技&必宜華業績增長專家),我們希望用快營銷,激發你的每一步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