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爲日本動畫製作會向何處發展?爲什麼?

安德冰


筆者不是專業的動畫人,但是筆者也認識一位在日本做原畫師的中國朋友,據他的說法是,日本的TV動畫製作,名列前茅的企業是很排外的,只用本土員工,或者本土外包,像京阿尼這樣的公司,就是不會用中國畫師,當然,不是所有動畫公司都不用。反倒可以說,中國的外包和韓國一樣,日本的TV動畫製作,由於總量比以前大的多,因此反而很依賴外包。但是也僅僅是外包,在日本動畫公司,核心的畫師也不會用外國人,說明這個行業,還是比較閉塞。


根據這位朋友的描述,日本的動畫圈子非常小,畫師的話找來找去就是這麼點,比如你想做機器人動畫,你沒有足夠的人脈,資源,可能就是找不到會畫機器人的畫師,資源可能就在這麼幾家公司,或者幾個人手裡。你如果在這個行業換公司做,那麼你去的公司也很可能遇到過你之前合作過的夥伴,甚至有可能你多年的轉換,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會遇到你過去的東家。如果日本TV動畫製作圈子,沒法擴大自己行業的規模,沒法引進人才或者培養新的人才的話,再過5年可能體現不出,再過10年就會暴露各種問題,就比如剛才筆者說的,會做機器人動畫,會畫機器人,會做機器人人設的,就那麼幾位,尤其是做的好的。如果沒有預先培養人才,又不引進人才的話,那麼10年後,上一輩的老前輩們退了,就沒有人再會出錢去做機器人動畫了,就算做出來,也可能是崩壞連連,或者機甲缺乏美感,總之沒法做出80年代那種水平的機器人動畫,也很現實的事情。


然後就是動畫的產量的問題。現在一個季度的新番可以多達50部,甚至有出現過一季度新番多達70部的爆棚現象,但是量在增加,質卻在減少。而由於過多的量,壓的不少動畫公司喘不過氣,於是他們只能外包作品,最後因為外包出去的部分太多,沒法管理作畫,最終導致作品質量下降。這是惡性循環,如果不像京阿尼那樣,減少產量,增加質量的話,這個圈子的未來是迷茫的,而京阿尼的優勢就是,版權握在自己手中,產量控制在1年2-3部的水平,質量牢牢把控,這樣會導致一個結果,如果大家都學習京阿尼做精,那麼業界的動畫產量會大幅度下降,質量會有提高,不過這之間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業界去思考,去解決。


日本動畫經歷了70年代的啟蒙階段,80年代從大熱到冷漠,90年代的浴火重生,2010年左右的黃金時期,到現在2018年目前遇到的各種瓶頸,不是哪個時代的日本動畫都能佳作輩出的,因此如何跨過這道坎,確實很讓忠實的動漫迷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