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研发“水下永动机”!

中国成功研发“水下永动机”!

近日,中国某军工研究所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深海型海洋温差自供能漂流浮标样机”,这个浮标机器人在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新型浮标机将服役于 Argo观测系统。

Argo观测系统由大量布放在全球海洋中小型、自由漂移的自动探测设备组成。大部分浮标在1000米漂移(被称为停留深度),每隔10天下潜到2000米深度并上浮至海面,在这过程中进行海水温度和电导率等要素的测量,由此可计算获得海水盐度和密度,观测数据通过卫星传送到地面科研人员.

中国成功研发“水下永动机”!

传统的Argo浮标全部采用锂电池供电,成本高,工作寿命只有3至5年,在服役结束后还将对海洋造成致命污染。

而中国研发的“水下永动”机器浮标充分利用了海洋可再生能源,该研究所工程师介绍,海洋中蕴含着巨大能量,以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形式存在。其中,温差能是利用水体垂向温度差异汲取能量,其在全球海洋能中储量最大,具有可再生、清洁、输出波动小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大洋中做垂直运动的Argo浮标。

中国成功研发“水下永动机”!

但温差能转化技术难度极高,涉及材料、控制、机电、系统工程等众多学科领域,国际上一直没有在海洋温差能的利用上有更多突破。

中国某研究所联合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历经四年终于攻克了海洋温差发电、相变点控制、相变管储能等关键技术,取得多项专利。制成的浮标样机可以搭载CTD(温盐深)、溶解氧、pH、声学、光学等传感器,并无需配置任何电池等外置能源设备,堪称“水中永动机”,引领了海洋探测装备领域的可研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