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吉利花了43亿在高铁上装WIFI了!

在坐动车或高铁的长途旅行过程中,有的人选择一睡了之,有的人却面带焦虑地拿着手机,盯着“无信号”提示发呆。

而随着京沪高铁复兴号的运营,WiFi信号也完成了在复兴号上全覆盖的任务。但WiFi信号何时才能覆盖其他高铁?这个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日前,腾讯和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控股”)联合宣布:双方组成的联合体成功中标动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动车网络”)49%股权转让项目,未来将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中铁总”)及其相关公司,共同经营铁路增值服务。

腾讯吉利花了43亿在高铁上装WIFI了!

可能一堆小伙伴要问,这种事情不应该是国家去做的吗?然后一波吐槽国企捧私企,更有网友说腾讯终于做了一件利民的好事了。

最近有一股反对国企,盛赞私企的浪潮,希望大家提高警惕,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至少名义上是这样。真的没有国企了,那必然是寡头经济,古代是土地兼并,现代是商业兼并。

虽然国企有诸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工作久了,见的多了之后就知道了,私企最多只能算软组织,真正的骨头,国企居多。虽然有些骨头是烂的,有些骨头缺钙。何况国企花了钱根本不会宣传。

腾讯吉利花了43亿在高铁上装WIFI了!

为了大家能及时的在动车上发朋友圈秀上铺妹子或是骂铁路那帮蠢猪,国家可谓操碎了心。从大概2016年开始(具体时间等有心人去查,本人非通信专业也没有兴趣),要求新建客运铁路4g网络全覆盖,铁塔公司,三大通信公司,铁路部门共同动作,花的钱肯定不止40亿。下面给大家简单举例算下。

据说三大运营商4g网络辐射范围在450m以内,也许是因为塔高原因?具体不太懂。反正就是1km路基至少两个塔,而桥梁地段塔就要加高。而且为了避免大家拿着手机找信号晃酸了手或是被上铺妹子打耳光,塔必须左右换着来。这样在村庄密集地区或地形复杂地区,不容易按450m均匀布置的情况下,就需要加密。这样一来成本是多少呢?西南地区经济水平下,20m矮塔最低成本20万,成本随塔高加速增加。换句话说每公里成本最少40万,不算桥梁段加高或特殊情况加密。这还只是铁塔公司建塔,还没算通信公司放缆安设备,及后期运营费用。

隧道地段怎么办?全长两侧敷设信号电缆,以漏缆设计做为信号源。成本只高不低。这是通信和铁路建设部门联动的,建设期就实施的。

总的来说,每公里算50万不算高吧?那么以2017年投产约3000公里,2018年预计投产4000公里算,是多少钱呢?刚好40亿。这是最理想状况,就是全是平原路基条件下造价。实际只高不低。这钱已经花或正在花,因为年底要通车的铁路按倒排工期现在基本都应该已经建好塔了。而且很多地方还启动了对既有铁路的改造,以中国上万公里的规模,就算有一部分进行改造都是不小的费用。而这笔钱根本不会有什么收益,难道能因为信号好了多收你话费么?

而马爸爸的43亿,是投资入股,要参与分利的。而实际参与的是难度最低、效益最好的动车商业开发。为什么要腾讯参与呢?还不是你们这帮老铁天天骂国企嘛。要开放,让你们马爸爸来修铁路跑火车?马爸爸敢来么?基础产业投资高,利润低,光干活,还挨骂。只有国企才敢干这傻逼营生。而动车网络,摆明是挣钱的生意,可以衍生很多业务,当然要给你们马爸爸啦!

互联网就做2件事, 1.流量 2.流量变现 ,每年高铁数亿的客流量 布署上WIFI 就是得到他们在高铁上的碎片化时间,然后提供服务变现 ,而且还是垄断没竞争的。。。43亿肯定投啊 ,别说43亿了, 就是86亿都投。

其实全世界来看,铁路私营化几乎都不成功。可老铁们可不管什么改革方案啦路网调度啦,他们只会骂:国企傻逼,让私企来!

腾讯吉利花了43亿在高铁上装WIFI了!

当然,中国铁路确实有很多必须改革的弊端。然而,我反对片面理想化私企,什么都不管,以为只要私企来了,就万事大吉了。根本上讲,这种思想和上世纪中叶以为搞集体食堂就能进入共产主义是同一种狂热。

回到这个案例,私营和国营的分野很明显:国企进行回报率低、投资大、社会效益为主的投资;私企进行灵活性高、追求利润率的投资。我觉得这是各自正确的打开方式。

运用人员:刘健GM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