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雷聲滾滾!精算師給你指條明路

P2P雷聲滾滾!精算師給你指條明路

最近幾天,P2P的投資人可能很多晚上睡不著覺了:錢寶、唐小僧、聯壁金融、牛板金……一個接一個的暴雷,我不想和你探討跑路和清盤的區別,反正當你的投資到期的時候,總歸你都是一樣取不出來就是了。

3年前出事的E租寶,最終尾款追回結果出來了,大概就是30%左右,這還不是人人有份。

換位思考,如果你是E租寶的投資人,這3年來在QQ維權群裡面從最開始的激情訴求到後來慢慢少人說話,大家可能已經對追回尾款的事變的麻木了。

3年前,有的人感情激動的說懷孕待產在即,沒了錢該怎麼活啊,現在孩子都三歲了,該怎麼活不還得怎麼活。

精算師八哥站在保險圈的角度,把P2P和保險公司的運營機制比較比較,讓大家徹底明白。

准入門檻

保監會對於保險公司牌照的批覆要著超級嚴格的審查,比如公司籌備的時候,每個股東最大出資比例不能超過20%,股東之間不能是關聯機構,就是怕保險公司幕後有單一實際控制人。

股權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穩定公司運營,股東之間互相制約牽涉也不至於出現公司老闆一言堂。

現在有傳200多家公司在排隊申請保險牌照,申請難度不亞於股市IPO審核,能有這麼多公司排隊說明問題就是一個:能撈到保險牌照就是好處大大的啊!

保險公司吸收資金的成本是極低的,你購買的保單,不管是重疾險還是理財險,加上公司整體運營成本推算下來,大概也就是6%左右。

整個金融行業還能有這麼低的融資渠道麼?當然,你說銀行我是認的,問題是,你見到公司可以申請下來銀行牌照的?

可能也就是支付寶、騰訊這些吧。

反過來看P2P,很多都是個體老闆成立的平臺,基本上就是老闆一個人說了算,要投什麼底層業務、怎麼促銷拉存款、選擇什麼時間清盤跑路,完全自己就能決定了。

在這樣機制的公司治理下,怎麼可能不出現大風大浪呢?

監管審查

每家保險公司都受到保監會以全球領先的最嚴格的標準進行監管,沒騙你,真的是全球領先的監管標準。

保險公司在各個省份的分公司,每個月、每個季度都要上報一些相關指標,比如投訴率、保費收入、訴訟案例等;保險總公司每個季度都要在官網上披露運營情況,我說的是所有保險公司,並不僅僅指那幾家上市的。

按照目前的保監會監管規則,各家公司從你拉進來多少保費、投了哪些資產、現金流情況如何,這些統統都要上報,而且各家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每個季度都要排名,誰家收益好壞業界基本都清楚。

試問,在這麼一個數據透明的金融圈裡,你覺得會有信息隱瞞的土壤,讓你突然有一天因為經營不善跑路麼?

絕對是不可能的。

反觀P2P,別說數據透明公開、行業共享了,就連很多老闆估計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業務到底做到了啥程度。

70多家保險公司,搞排名一目瞭然,大中小公司按資排輩清清楚楚;上千家P2P平臺搞排名,真的有實際意義麼?

現在就連象徵意義的P2P行業排名,還有絕大多數平臺沒參與進去,而且參與進去的還有很多是花錢買位置的。

法律保障

人身險公司不能破產是寫進保險法的(第89條),八哥不跟你糾紛討論法律細節,大概意思就是說,壽險保險公司真的經營不善,股東要是珍惜牌照,那就抓緊注資;股東真不想幹了,保監會接管,找外面那麼多排隊的公司進來。

有人會問,萬一保監會找不到接盤股東公司呢?

目前你的擔心是多餘的,實際情況是,最近保監會剛剛否掉了7家保險公司股東的增資許可,看清楚了,是股東想要出資,被保監會給拒絕了。

原因就是我上面說的,這些股東出資有些是關聯方,就是一個幕後實際控制人試圖以各個關聯公司出資,試圖要控制這家保險公司的股權結構。

所以,只要保險市場還很大,融資成本足夠低,真的大可不必擔心找不到接盤俠。

退一萬步講,真的到了那一天,保險公司的審批流程也一定會變嚴,水龍頭是開還是關,是會有提前預判的。

而且,各家保險公司每年要向保險保障基金交錢,防止行業真出現極端事件的情況。

2017年底,保險保障基金餘額1125億,目前保險行業裡龍頭的超大型保險公司的註冊資本是也不超過200億。

明白什麼意思了吧,誰出事都兜得住。

流動性風險

既然保險公司真的不存在破產跑路風險,那會不會出現提現困難,公司現金流出問題,導致我理賠的時候拿不到錢呢?

首先,理賠是基於風險事件的,比如被保人身故、住院、確診重疾等。這些事件並不由投保人可以把控,所以集中出現風險事件的大規模理賠情況,是極少存在的。

其次,真的出現大規模退保的情況,保險公司投資端很多投資資產是可以在市場上抵押進行融資的。

比如有些公司投資股票的時候,都會選擇製造業等有底層資產可以抵押的上市公司,對於文娛類股票是不碰的。

最後,如果資本市場也惡化到流動性枯竭,那保險保障基金裡面的1000多億,還是可以給各家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

反觀P2P,牛板金因為9800多萬的資金逾期為導火索,導致平臺直接崩盤,究其原因,還是對於底層資產風控不嚴、流動性來源枯竭有關。

~~~~~~~~~~~~~~~~~~~~~~~~~~~~~~~~~

從社會公平性角度考慮,如果你與保險公司簽了份幾十年的生死狀,要是中間保險公司破產對投保人違約,這將引發全社會的震盪,對投保人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

而對於P2P本身短期高收益投資行為,投資人就應該自己承擔底層高風險。

有些P2P平臺已經開始尋求財產險保險公司的擔保責任,有的平臺比較雞賊,讓保險公司擔保的是流程支付安全的責任,說白了,是管賬戶被黑客入侵、轉賬流程出問題這類。

但是也有少數P2P平臺,花了保費從保險公司那裡買真正的責任險擔保,即擔保本息全額按時還款。

財產險公司是可以破產的,監管機構也要求財產險公司對單一主體擔保信用保證險的風險敞口不能超過5億,所以啊,這種P2P平臺的擔保業務,在目前雷聲陣陣的黑暗時代,凸顯寶貴。

說句題外話,這類財產險公司把風險攬到自身的話,市場也會對其有所判斷,這類風險業務承保多了,股價自然就難看了。

P2P雷聲滾滾!精算師給你指條明路

具體都有哪家平臺有這類業務,收益率幾何,想知道,找八哥。

——————

大家如果對於保險有任何問題,歡迎給我留言諮詢,八哥(insur_bug)會很樂意在業餘時間回覆大家的任何疑問的,希望多交一些朋友,真正能在保險方面幫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