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陽光下被故意縱容的罪惡

P2P-陽光下被故意縱容的罪惡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錢沒了,你還不知道是被誰騙了

7月31日,862億巨型P2P平臺-草根投資暴雷,一時群情洶湧,900萬投資者們血本無歸,不知向誰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

有人在責怪平臺操控人,質疑他們的運作;有人責怪銀行,控訴他們存管不力;也有人責怪媒體,埋怨他們散步不力消息,導致擠兌;更有人在責怪網貸借款人,詛咒他們逾期不還的老賴行為。

那麼,到底是誰拿走了你的錢?哪個又是騙你錢的罪魁禍首?

一.誰在P2P平臺借錢 ?

要搞清楚誰動了你的血汗錢,你先要知道,誰在P2P平臺借錢。

P2P平臺的借款人一是個人,二是企業。

個人借款者的借款比例實際上並沒有你們想象的多。原因很簡單,對於個人借款人而言,P2P與高利貸無異,利率非常高。真正需要錢的話,小錢透支下信用卡,大錢要麼找銀行借低息貸款,要麼找父母兄弟或好友週轉下,不到不得已,根本不會考慮P2P平臺。

對於P2P平臺而言,對個人借款的追債難度其實並不高。我們經常看到報道,網貸1000,逾期被追債10萬云云的新聞,許多個人借款者,基本都被平臺當成肥羊來擼。而且平臺借款時,都會備份個人借款者的通訊錄,幾個騷擾電話一打,一般個人借款者也就服了。那些死活不怕開水燙的,畢竟是少數。

試問,如果平臺不怕借款人逾期,總有辦法追回借款,請問,哪個平臺還用跑路?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P2P的真正借款大頭,是企業!

二.企業在P2P平臺借錢是為了經營?

很多人都會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企業借錢當然是經營需要。

這是真的嗎?

投資者在P2P平臺的收益,基本都在13%左右。高的可能到18%-20%,低的可能在8%-9%。如果你再加上資金第三方存管費率、平臺的廣告費、運營費、員工工資以及高昂的房租等等成本,一款金融產品,P2P平臺的保本收益,起碼需要達到20%。也就是說,企業從P2P平臺借錢,一年的利息起碼20%。

20%高嗎?相比個人借款動則30%的年利息,20%一點也不高。

20%低嗎?對於企業來說,一點都不低!

中國企業有多能賺錢呢?我們經常聽到,實體經濟不景氣這句話。搞實體經濟的朋友一定知道,一般中小企業,年毛利率能達到15%已經是可以了,淨利率能做到8%,已經是一家成功的企業。也就是說,企業投入100萬,每年差不多能賺到8萬塊錢。

而年淨利率高於20%的企業,是不愁嫁的美女,根本用不著去P2P融資,自然會有風投競相追逐。

回到前面,P2P給企業的借款,利率應該比給個人的優惠,差不多在20%左右。也就是說,企業借了100萬,每年要還20萬的利息。

問題來了,借100萬,賺8萬,但要還20萬的利益,企業有這麼傻嗎?

三.企業把錢投到哪裡去了?

看到這裡,很多投資者一定怒不可遏。這些企業借了我們的錢,不去好好搞生產,到底把我們的錢弄到哪裡去了?

你要知道企業經營者一般都不比你傻。好好搞生產,連還你利息都不夠!

大家現在可以找一找,社會上哪些投資,年收益可以超過20%的,而且看上去還穩賺不賠?

不要猜股票,炒股票的企業,這兩年就算不破產,也要清算了!

對了!是房地產!大家可以查查近半年的新聞,有沒有三、四、五線城市房價飛漲,大量企業投資炒房的消息。

四. 為什麼炒房企業會逾期成老賴?

一個四線城市,人均收入3000左右,3年前,房子的均價大概在5000左右一個平方。

前期,一些企業把房價逐漸炒高,炒到7000一個平方,當地剛需無感,最多抱怨幾句。

慢慢的,房價變成9000,剛需們多吃兩年榨菜,咬咬牙也能買下來。

房價到11000,剛需們不買衣服,不去館子,晚兩年生孩子,再賠上一輩子還是買了。

房價到14000,好了,能買房的剛需們都已經傾家蕩產買了,其他人都是根本買不起的。

房價大漲,企業利潤高企,P2P平臺兌付爽快,投資者賺的哈哈大笑!

房價到15000,企業感覺慌了,雖然房價還在漲,但是僅限於紙面上的數字。以前往往1個月有幾十個剛需看房,但現在,只有1、2個剛需加企業在詢價。

剛需沒了,房子便在企業之間倒手。

房價到17000時,P2P平臺已經把社會上的閒散資金吸收殆盡,平臺把錢全借出去了,企業再也借不到錢了。

怎麼辦?剛才說了,剛需已經傾家蕩產買房了,企業手裡的房子短時間根本賣不出去,但是每個月的利息又要還,那就降價賣房!

但即使降價賣房,能買得起的早就傾家蕩產買了房子,買不起的你再降價也買不起!

於是,跟其他博傻遊戲一樣,最後接盤的企業逾期了!

可悲的是,在當今的中國,只有房地產是賺錢的,起碼是年淨利率大於20%的。

於是,基本上所有在P2P上借錢的企業都會逾期,現在還沒逾期的,以後也會逾期,因為,剛需耗盡,房子沒人接盤,社會上沒錢了!

五.誰笑到最後?

這場中產階級的浩劫,大家一定有疑問。

為什麼監管層遮遮掩掩,一副管不了的模樣?

而ZF層面,則是一副“早就提醒過你們有風險”的死人樣?

投資者虧了,P2P垮了,企業逾期了,那到底是誰享用了這場盛宴?

先說一個事。2017年初,各省市分別公佈當地2016年財務預算執行報告:除港澳臺地區以外,餘下的31個省市這一年的預算支出均大於預算收入,總缺口約7.3萬億。31個省市中有22個地區的財政自給率低於50%。2017年,有統計的地方債券規模已達22.22萬億。從最近10年地方ZF債發展來看,2014年之前地方債發行規模和增速都相對平穩,2014年以後債務增長速度可謂相當迅速,幾乎每年以4萬億元的增速突飛猛進。

啥叫財政自給率?地方ZF能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就叫自給。50%的自給率,說的是這些地方ZF,靠稅收、賣地等手段,賺了錢,但只能養活一半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和教師。其餘的,只能靠中央補助發工資。

怎麼辦?老靠中央也不是辦法啊,地方ZF首腦也要政績啊。何況,你連工資都發的吃力,下面誰還服你?還得賺錢啊!

地方ZF怎麼才能快速致富呢?稅收根本別想了,只有每年減得份,那只有賣地了。地每年也在賣,如何才能把地價賣的更高呢?有人想到,只要房價高了,開放商就願意高價買地皮,這樣不就把地價賣高了嘛!

但老百姓基本都是小打小鬧,靠剛需想把房價炒起來無異痴人說夢!

於是企業買房便在很多地方一路綠燈。

地方ZF哈哈大笑,契稅、營業稅收的手軟,房價節節攀升,開發商蜂擁而至,地皮價格應聲上漲,大家年底獎金拿的手軟!

親愛的投資者,你現在知道你的血汗錢去了哪兒了吧?

你現在應該知道,萬能的有關部門,為什麼會遮遮掩掩了吧?

你現在應該知道,窮兇極惡的追債能手,為什麼認輸跑路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