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隱翅蟲活躍網傳有劇毒熱線提醒毒性沒那麼大

湖州在線訊 “最近微信朋友圈裡都在轉發一條信息,稱一種名為隱翅蟲的蟲類有劇毒可致人死亡,還有人發了被這種蟲的毒液沾到皮膚上後導致腫脹潰爛的照片。隱翅蟲的毒性真的這麼厲害嗎?”市民劉先生日前致電黨報熱線,希望通過媒體的平臺來求證這條信息的真實性。

據瞭解,隱翅蟲是一種常見蟲,身長只有幾毫米,由於其翅膀很短、腹部全裸,乍一看像沒有翅膀,所以被叫做隱翅蟲。每年5月至9月都是隱翅蟲的活躍期,這段時間這種蟲多活動於河流、溝渠、園林、草叢等潮溼的地方,經常會在晚上飛入有燈火的地方,而由於其外形與螞蟻相似,很多時候也會被誤認為是紅螞蟻。

網傳隱翅蟲有劇毒可致人死亡,這種說法可信嗎?“接觸到隱翅蟲,有可能會引起隱翅蟲皮炎,但可致人死亡的說法實屬無稽之談。”記者走訪了湖城幾家醫院後,皮膚科醫生都給出了這樣的結論。

據皮膚科醫生介紹,隱翅蟲體內確實有毒液,這是一種強酸性物質,在隱翅蟲活躍的季節,這種蟲會根據光亮通過開放的門窗進入室內,在人身上爬行,當人有異樣感用手在皮膚上有意無意拍打、壓碎或搓揉隱翅蟲時,其毒液就會溢出,沾到人的肌膚上,導致皮膚炎症,這就是所謂的隱翅蟲皮炎。“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後,皮膚會出現炎症,皮炎的嚴重程度與接觸到的毒液多少有關。皮炎發生部位往往會出現瘙癢、灼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但這種炎症只要處理得當,一週左右時間症狀就會消失。 ”據醫生介紹,隱翅蟲皮炎導致的皮損大部分只在皮膚表面,只要不去抓撓患處引起皮膚再次細菌感染,這些炎症經正規治療後很快就能痊癒,不會危及生命。

雖然隱翅蟲不像傳聞中描述的那樣有劇毒可致命,但畢竟有一定的危害性。黨報熱線提醒,市民平時要注意清除房前屋後的雜草來避免隱翅蟲孳生,夏季睡覺前應仔細檢查有無飛蟲飛入室內,睡覺時應關燈,房間最好安上紗窗。如果不慎有隱翅蟲爬到身上,千萬不要拍打,可以用嘴吹或是用鑷子等工具將它夾走。如果不小心接觸到隱翅蟲的體液,可以用肥皂水、蘇打水等鹼性物質進行中和,如果創傷比較嚴重,應儘快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避免造成更多皮膚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