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现代社会,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既敏感又重要的话题。如何赚钱,如何存钱,如何使用钱,都是生活中的大事回避不了。所以大人可以和孩子谈钱,而且这会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只是需要思考该怎么和孩子谈论这些,好让他们更好的认清金钱的本质,知道钱在生活中的位置!

好比:大人努力赚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成为金钱的奴隶,或者败金主义。

“贫穷”和“富有”,其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直接取决于钱多钱少,而是取决于人对生活的基本态度。

总之需要用正确的三观来给孩子讲解钱这个物质。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如果说“穷”与“富”正确三观这类的话太空洞和广泛,还可以从货币的历史或者一些有趣的故事来讲讲“钱”这个东西。

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

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

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

战国时期出现铲形币、刀币及蚁鼻币。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铲形币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货币,一般材质是青铜,完整的铲形币最高价值可达5000元。刀币是齐国、燕国、鲁国等地的钱币,因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因此,各地的刀币形态也不相同,大小也不一样。蚁鼻钱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流通使用铜贝,是一种面部有字、形状似海贝的货币,但形状像鬼脸,也叫鬼脸钱。

后来秦国统一了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也统一了货币。秦国的货币造型为外圆内方的铜币形式,奠定了中国铜钱的基本模样。古代读书人称钱为“孔方兄”,就这么来的。

元宝是近古代才有的。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因为银是稀缺金属,中国产出不多,大多数都是靠贸易交换来的。元宝的名称在元明出现。我们再看《水浒传》里的英雄,到酒馆就排出大银锭,开始大口喝酒,其实这是土豪的做派。

根据专业人事的研究,以现在人民币为物价:唐朝早期的一两银子,值约4130元人民币,晚唐时约2065元人民币,而到了明代中期则降到了660,。8元人民币,到清朝,只剩下250元左右。

这些历史,我想只要父母愿意慢慢讲,孩子一定喜欢听,如果提前做好功课然后去博物馆边学边看,这会更有意义。

除了历史,家长们还可以让孩子感受钱的用法和来之不易

比如:

1.给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通过做家务,获得报酬,倒一次垃圾可以加了1元钱之类的事情。

2.让孩子去跑腿买东西,给他一定的金额,看超出的钱他还怎么使用(这一定要在安全范围内执行)。

3.给孩子准备记账本,让孩子学会记录账目。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很多家长认为专心读书是最重要的事,钱不是孩子该管的事。但事实上,孩子终有一天要走出去面对现实社会。学会挣钱,了解到钱,从小开始认识钱不是让孩子钻到钱眼里,而是让他们接触社会,懂得一份付出一份回报,珍惜每一分钱,有责任心,拥有自立能力。

回想童年,听到过最大的谎言莫过于

“来,压岁钱妈妈帮你收着!”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关注 “爱德少儿” 和孩子一起做有趣的互动,增进感情增加了解!

用这些有趣的事情去和孩子谈“钱”,既不物质又能涨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