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读|竹林七贤和“天竺”有关?别惊讶,这只是一种误读!

历史解读|竹林七贤和“天竺”有关?别惊讶,这只是一种误读!

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年间的一批贤达,他们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七人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七贤,顾名思义是七位贤人的意思。而对“竹林”的解读,却有一些疑问。有其他宗教人士认为,竹林乃是比附“天竺”二字产生的,很可能是以格义的译经方法而对“天竺”的中国化阐释。

有部分人士认为,西晋末年,比附内典、外书的“格义”风气盛行。东晋初,乃取天竺与“竹林”之相似音,加于“七贤”之上,成为“竹林七贤”。因此,“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么“竹林”,而是对“天竺”的格义之称。他们认为,鉴于当时的政治高压,文人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由此就产生了“竹林”与“天竺”的比附。

历史解读|竹林七贤和“天竺”有关?别惊讶,这只是一种误读!

注:对“格义”的误读,造成了七贤与释教的关联

对此,王晓毅先生在《竹林七贤考》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系东晋士人附会佛教经典的观点值得商榷。韩格平先生在《竹林七贤名义考辨》一文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命名与僧徒解经的格义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卫绍生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辨》一文中指出,“竹林”应该在七贤的中心人物嵇康的寓居地山阳县。

《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历史解读|竹林七贤和“天竺”有关?别惊讶,这只是一种误读!

这七人,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即是老庄思想的信奉者。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精神上倡导清静无为,基于此,“竹林”之称也理应与“天竺”无甚关系,大约属于后世某些人的误读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