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上马》连载⑫|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欢迎分享批评,图片转自网络。

《拓跋,上马》连载⑫|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拓跋,上马》连载⑫|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今天主要谈:拓跋氏早期的帝位传承。“分国三部”的来由。拓跋氏权力核心的隐藏力量,匈奴、乌桓、铁弗和宇文……

会严肃一点,主要是为了理清拓跋氏权力核心各种力量的相互关系。史料少而乱,因此有很多是根据常情做出的推测。本人不是学者,可能很多地方都说得不对,所以,提前准备好挨板砖了。

1.卫瓘埋下的炸弹

公元277年,诸部大人并力杀死拓跋沙漠汗。紧接着,就出现了乌丸王(也就是乌桓王)库贤“磨钺斧事件”。

沙漠汗死后,拓跋力微一直闷闷不乐,不久病倒。这时候,一个重要的内奸——乌丸王库贤出来活动了。乌丸是拓跋联盟中的重要势力,在接受卫瓘贿赂的诸部大人中,乌丸王库贤是史籍中唯一留下名字的人,也可见卫瓘对他一定更为重视,贿赂更为丰厚。可以这么说,库贤,就是卫瓘在拓跋联盟内部埋下的一颗大炸弹。

库贤做了一个“现场秀”——众目睽睽之下,在庭院中磨钺斧。古时候的钺斧,一般并不用来打仗,而是在宣扬军威国威的仪仗上使用,有时,是军队的行刑官使用。诸部大人见他做这么件不寻常的事情,都有些奇怪,问他:

“您这是要干什么呢?”

“要命!”

“要命?要谁的命?”

“你们没听说吗?大王恨你们进谗言害死了太子,现在他要复仇。他要将各部大人的长子都杀掉。”

哦,原来是这样。酋长们信以为真,纷纷率领各自的部落逃走。

不久,拓跋力微病逝。据称,享年104岁。他统治国家(部落联盟)共五十八年,后来被尊称为“始祖”。

拓跋力微代表着一个时代。力微的时代过去之后,拓跋集团沉入一个持续十几年的低谷。

力微死后,次子拓跋悉鹿继位。他在位九年间,拓跋联盟中的各部落纷纷叛离。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拓跋悉鹿死,他的小弟弟,力微的幼子拓跋绰继位。拓跋绰稍有点能力,在位七年间,拓跋部的势力有所恢复,并与宇文部和亲结盟。拓跋绰死,沙漠汗的儿子

拓跋弗继位,在位一年去世。

拓跋弗死,分国三部:沙漠汗的弟弟拓跋禄官,沙漠汗的两个儿子拓跋猗㐌拓跋猗卢分管三部。

从力微去世到分国三部,中间过了十七年。这十七年,是惨淡经营的十七年,是雄风不再的十七年,也是拓跋家族内部权力重新分配的十七年。

这十七年,看似风平浪静,其中内部正涌动着很多影响未来拓跋集团走向的暗潮。

《拓跋,上马》连载⑫|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2.拓跋氏早期的帝位传承

[说起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称谓很令人纠结。按照正史,拓跋家的领袖都是称“皇帝”的。但是在拓跋真正建国之前,他们只不过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起先,可能他们遵照匈奴习俗称“单于”,后来臣民们又呼他们为“可汗”,有点乱是不是。该怎么叫?不如就简单一点称“皇帝”吧,反正,他们的后人真的当了皇帝。]

拓跋邻是帝位“世袭制”的始作俑者。拓跋邻传位儿子拓跋诘汾,拓跋诘汾传位儿子拓跋力微。

但是,此时的拓跋权力核心,并没有因此建立起一套严格的帝位继承制度,没有汉人“传长”“传嫡”等宗法制度,也不一定是“传子”。“兄终弟及”的情况,反而更普遍地存在。可能是因为外部环境比较严酷,必须选出强有力的领导人,因此一般会传给成年的,在部众间影响力(势力)较大的直系亲属。传给儿子,传给弟弟,传给哥哥,传给伯伯,这种情况都有。

主要是看个人势力和影响力。这两种力来源于:一,宗族内部的支持。二,母后势力和皇后势力,也就是联姻部族的支持。

咱们重新梳理一下早期这几位帝王的传承:

拓跋力微死后,因为大儿子沙漠汗被杀,所以帝位由次子拓跋悉鹿继承。悉鹿死后,帝位由悉鹿的小弟弟拓跋绰继承。这两次帝位传承,不过是顺水推舟而已。因为彼此势力差不多,就轮流坐庄。

拓跋绰死后,哥哥拓跋禄官仍在,按照“兄弟轮流坐庄”的道理,本应该传给拓跋禄官。但是,这时候新的势力抬头了。家族里的“诸父兄”(也就是宗族长老)一致推举沙漠汗的小儿子拓跋弗继位。

也就是说,沙漠汗死后,他这一族的势力反而抬头了,他的儿子终于代父亲重新登场了。而且自此以后,沙漠汗的子孙代代帝王相传,延续二百多年。而沙漠汗,也因此被追尊为“文帝”。

沙漠汗儿子的登场,离不开沙漠汗的妻族势力的干预。本来,力微就应该先将帝位传给沙漠汗。结果,出了“阴馆击杀”那样的事件。沙漠汗死后,拓跋联盟四分五裂,家族里有话语权的长老们早已怨声载道,后悔当初没有阻止悲剧的发生。沙漠汗的妻族就趁机培植自己的势力。沙漠汗有两个妻子,皇后封氏和次妃兰氏。封后早死,所以兰妃的势力先占了上风。

兰妃的儿子拓跋弗是沙漠汗的幼子,却先于两个哥哥登上帝位,充分说明了兰妃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兰妃出于盛乐附近的匈奴部族——乌洛兰氏,可以说是背景不一般。在拓跋氏后来此消彼长的势力争斗中,兰妃的后人最终成为了正统。

可惜,拓跋弗在位一年就去世,他的儿子还小,还没到出场的时候。

此时拓跋家族有可能传承帝位的有三人:一,拓跋弗的伯伯拓跋禄官,他是拓跋力微唯一还活着的儿子,上一轮没轮上,这一次继位是理所应当。二,拓跋弗的两个哥哥,拓跋沙漠汗的长子次子,拓跋猗㐌和拓跋猗卢。拓跋猗㐌和拓跋猗卢能力超群,早已各自拥有了自己的死党和势力范围。拓跋弗一死,他的这两个哥哥就该隆重登场了。

此时的天下,大概是三股力量势均力敌,谁也压不倒谁。怎么办?只好姑且和稀泥,国家分为三部治理,猗㐌和猗卢分别管理一部,禄官自己管理一部。是为“分国三部”。

3.分国三部的来由推断

公元295年,拓跋氏分国三部,是为昭帝、桓帝、穆帝,三帝并立的时代。

《拓跋,上马》连载⑫|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昭帝拓跋禄官,是拓跋力微的儿子。根据后来发生的事情,可以推断,他继承的是兄弟拓跋绰的势力。拓跋绰在位时,与东边的宇文部有过和亲,因此拓跋禄官就自领一部居东,在上谷(今河北怀来一带)之北、濡源之西。这是拓跋部的大后方,东面与宇文部相接,互相照应。他是个不出色的领袖,在三部之中也最弱,基本是打酱油的。他在位时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再次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了宇文部的“太子”。

桓帝拓跋猗㐌是沙漠汗的长子,他应该继承的是当年沙漠汗的领地。沙漠汗在世时,常驻阴馆前线,后方的参合陂一带应该也属势力范围。因此,中部今内蒙凉城、丰镇一带,参合陂(今阳高北)、平城一带,由拓跋猗㐌管理。参合陂是拓跋氏的福地,拓跋氏的命脉之一,也是用兵之地。此地非常重要,很多有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西部故都盛乐一带由穆帝拓跋猗卢管理。猗卢此人,大有祖父拓跋力微之风,可能长期在盛乐一带协助力微工作,因此积攒了自己的势力。盛乐,是拓跋氏当时的势力核心,雄踞草原,傲视西北,当然也是出产英雄事迹的好地方。

在接下来的年月里,沙漠汗的两个儿子将继承父业,掀起拓跋氏雄踞草原的又一个高潮。

4.拓跋权力周围的隐藏力量

[1] 拓跋与乌桓,亦敌亦友好拍档

前面谈到的,在拓跋联盟瓦解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乌丸王库贤,其实就是乌桓王库贤。乌丸,乌桓,只是不同的音译。

在拓跋氏发迹到立国的过程中,乌桓一族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现在有必要把二者相遇、相生、相合、相杀、相助的来龙去脉捋一捋。

在序记中我们曾谈到,拓跋部和乌桓部,有着同一个祖先——东胡,后来又各自发展。二世纪初,当匈奴从草原败退出去之后,拓跋部活动在内蒙古草原和河北北部、平城(大同)一带。而乌桓部则是先占据北京、辽东一带,又有一部分南迁至河北北部、大同和朔州一带(史家称“代北乌桓”)。也就是说,在拓跋联盟的中部和东部,拓跋和乌桓相遇了。

同时相遇的还有草原上留下来的十万户(人数有几十万)群龙无首的匈奴牧民。这些匈奴牧民有的被编入拓跋鲜卑的联盟,自号鲜卑人。有的被编入乌桓部,自称乌桓人。后来还有一些相对独立,力量较大的匈奴部族,比如独孤部、铁弗部,则常常往来于二者之间,有时与这个结盟,有时又投靠那个。在拓跋联盟强大的时候,独孤、铁弗和乌桓则都成为拓跋联盟的成员。联盟解体后,独孤部和铁弗部则短期内进入乌桓势力范围,故而被冠以“乌桓”名称。

对土地、部众的争夺,以及出于战略考虑相互联合、联姻等,则构成了拓跋和乌桓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拓跋,上马》连载⑫|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乌桓王库贤的行为。拓跋力微势力最大的时候,乌桓王库贤投靠拓跋,并得以在拓跋力微左右“亲近用事”,几乎是左右副手。但他还是时刻想着能独立发展,因此很容易就受到了晋征北大将军

卫瓘的策反。由于他的影响力,直接导致了拓跋氏发展中的第一次由盛而衰的大转折。

此次由盛而衰,拓跋联盟中的很多鲜卑牧民投靠到乌桓部,一度不受拓跋氏制约。有趣的是,在之后的几十年磨合中,乌桓部反而成了拓跋氏中部、东部权力核心的后盾。在拓跋氏的权力递接中,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而代北乌桓自身,则几乎全部融入到拓跋鲜卑一族。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还能看到,乌桓势力还有两次深刻影响拓跋氏命运的大事件。一次是拓跋猗卢死后的内乱,一次是拓跋建立的代国灭亡之后,乌桓对拓跋实力的保全。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2] 铁弗刘虎一族与宇文部

在拓跋联盟由盛转衰的这一时期,铁弗部和宇文部也正式出场了。

铁弗部,其祖先父亲是匈奴族、母亲是鲜卑族。晋武帝时期,铁弗部统领匈奴五部,活动范围在雁门关南北,总部在五台山一带,属于西晋王朝的“编户”。公元271年,也就是沙漠汗第一次从洛阳归国期间,铁弗

刘猛率众叛乱,攻打太原,失败被杀。刘猛的儿子投奔拓跋力微。这是他们第一次亲密接触。拓跋联盟解体之后,刘猛部族由族人诰升爰带领,北投乌桓。

刘猛的这两支后人,之后将多次与拓跋联盟发生接触。一百年后,这两支的后人刘卫辰刘库仁,将决定拓跋氏的生死存亡。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先提一提。

宇文部,鲜卑六大部之一,地处拓跋部势力范围的东部边界紧邻。拓跋力微的幼子拓跋绰在位最后一年(公元293年),宇文部发生内乱,酋长莫槐被部下所杀,莫槐的弟弟普拨被立为酋长。“雄武有智略”的拓跋绰趁机与宇文部联姻,将女儿嫁给普拨之子丘不勤为妻。自此,宇文部成为拓跋部的重要盟友之一。

宇文部的东邻慕容部过于强大,随时准备吞掉宇文部,所以,与拓跋部结盟也是形势使然。它和乌桓部一样,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拓跋家族的权力斗争。

具体发生的故事,后文会慢慢聊。

《拓跋,上马》连载⑫|一把斧头引起的分裂

出处:拓跋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