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上馬》連載⑫|一把斧頭引起的分裂

歡迎分享批評,圖片轉自網絡。

《拓跋,上馬》連載⑫|一把斧頭引起的分裂

《拓跋,上馬》連載⑫|一把斧頭引起的分裂

今天主要談:拓跋氏早期的帝位傳承。“分國三部”的來由。拓跋氏權力核心的隱藏力量,匈奴、烏桓、鐵弗和宇文……

會嚴肅一點,主要是為了理清拓跋氏權力核心各種力量的相互關係。史料少而亂,因此有很多是根據常情做出的推測。本人不是學者,可能很多地方都說得不對,所以,提前準備好挨板磚了。

1.衛瓘埋下的炸彈

公元277年,諸部大人併力殺死拓跋沙漠汗。緊接著,就出現了烏丸王(也就是烏桓王)庫賢“磨鉞斧事件”。

沙漠汗死後,拓跋力微一直悶悶不樂,不久病倒。這時候,一個重要的內奸——烏丸王庫賢出來活動了。烏丸是拓跋聯盟中的重要勢力,在接受衛瓘賄賂的諸部大人中,烏丸王庫賢是史籍中唯一留下名字的人,也可見衛瓘對他一定更為重視,賄賂更為豐厚。可以這麼說,庫賢,就是衛瓘在拓跋聯盟內部埋下的一顆大炸彈。

庫賢做了一個“現場秀”——眾目睽睽之下,在庭院中磨鉞斧。古時候的鉞斧,一般並不用來打仗,而是在宣揚軍威國威的儀仗上使用,有時,是軍隊的行刑官使用。諸部大人見他做這麼件不尋常的事情,都有些奇怪,問他:

“您這是要幹什麼呢?”

“要命!”

“要命?要誰的命?”

“你們沒聽說嗎?大王恨你們進讒言害死了太子,現在他要復仇。他要將各部大人的長子都殺掉。”

哦,原來是這樣。酋長們信以為真,紛紛率領各自的部落逃走。

不久,拓跋力微病逝。據稱,享年104歲。他統治國家(部落聯盟)共五十八年,後來被尊稱為“始祖”。

拓跋力微代表著一個時代。力微的時代過去之後,拓跋集團沉入一個持續十幾年的低谷。

力微死後,次子拓跋悉鹿繼位。他在位九年間,拓跋聯盟中的各部落紛紛叛離。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拓跋悉鹿死,他的小弟弟,力微的幼子拓跋綽繼位。拓跋綽稍有點能力,在位七年間,拓跋部的勢力有所恢復,並與宇文部和親結盟。拓跋綽死,沙漠汗的兒子

拓跋弗繼位,在位一年去世。

拓跋弗死,分國三部:沙漠汗的弟弟拓跋祿官,沙漠汗的兩個兒子拓跋猗㐌拓跋猗盧分管三部。

從力微去世到分國三部,中間過了十七年。這十七年,是慘淡經營的十七年,是雄風不再的十七年,也是拓跋家族內部權力重新分配的十七年。

這十七年,看似風平浪靜,其中內部正湧動著很多影響未來拓跋集團走向的暗潮。

《拓跋,上馬》連載⑫|一把斧頭引起的分裂

2.拓跋氏早期的帝位傳承

[說起拓跋鮮卑的早期歷史,稱謂很令人糾結。按照正史,拓跋家的領袖都是稱“皇帝”的。但是在拓跋真正建國之前,他們只不過是部落聯盟的首領。起先,可能他們遵照匈奴習俗稱“單于”,後來臣民們又呼他們為“可汗”,有點亂是不是。該怎麼叫?不如就簡單一點稱“皇帝”吧,反正,他們的後人真的當了皇帝。]

拓跋鄰是帝位“世襲制”的始作俑者。拓跋鄰傳位兒子拓跋詰汾,拓跋詰汾傳位兒子拓跋力微。

但是,此時的拓跋權力核心,並沒有因此建立起一套嚴格的帝位繼承製度,沒有漢人“傳長”“傳嫡”等宗法制度,也不一定是“傳子”。“兄終弟及”的情況,反而更普遍地存在。可能是因為外部環境比較嚴酷,必須選出強有力的領導人,因此一般會傳給成年的,在部眾間影響力(勢力)較大的直系親屬。傳給兒子,傳給弟弟,傳給哥哥,傳給伯伯,這種情況都有。

主要是看個人勢力和影響力。這兩種力來源於:一,宗族內部的支持。二,母后勢力和皇后勢力,也就是聯姻部族的支持。

咱們重新梳理一下早期這幾位帝王的傳承:

拓跋力微死後,因為大兒子沙漠汗被殺,所以帝位由次子拓跋悉鹿繼承。悉鹿死後,帝位由悉鹿的小弟弟拓跋綽繼承。這兩次帝位傳承,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因為彼此勢力差不多,就輪流坐莊。

拓跋綽死後,哥哥拓跋祿官仍在,按照“兄弟輪流坐莊”的道理,本應該傳給拓跋祿官。但是,這時候新的勢力抬頭了。家族裡的“諸父兄”(也就是宗族長老)一致推舉沙漠汗的小兒子拓跋弗繼位。

也就是說,沙漠汗死後,他這一族的勢力反而抬頭了,他的兒子終於代父親重新登場了。而且自此以後,沙漠汗的子孫代代帝王相傳,延續二百多年。而沙漠汗,也因此被追尊為“文帝”。

沙漠汗兒子的登場,離不開沙漠汗的妻族勢力的干預。本來,力微就應該先將帝位傳給沙漠汗。結果,出了“陰館擊殺”那樣的事件。沙漠汗死後,拓跋聯盟四分五裂,家族裡有話語權的長老們早已怨聲載道,後悔當初沒有阻止悲劇的發生。沙漠汗的妻族就趁機培植自己的勢力。沙漠汗有兩個妻子,皇后封氏和次妃蘭氏。封后早死,所以蘭妃的勢力先佔了上風。

蘭妃的兒子拓跋弗是沙漠汗的幼子,卻先於兩個哥哥登上帝位,充分說明了蘭妃在幕後做了很多工作。蘭妃出於盛樂附近的匈奴部族——烏洛蘭氏,可以說是背景不一般。在拓跋氏後來此消彼長的勢力爭鬥中,蘭妃的後人最終成為了正統。

可惜,拓跋弗在位一年就去世,他的兒子還小,還沒到出場的時候。

此時拓跋家族有可能傳承帝位的有三人:一,拓跋弗的伯伯拓跋祿官,他是拓跋力微唯一還活著的兒子,上一輪沒輪上,這一次繼位是理所應當。二,拓跋弗的兩個哥哥,拓跋沙漠汗的長子次子,拓跋猗㐌和拓跋猗盧。拓跋猗㐌和拓跋猗盧能力超群,早已各自擁有了自己的死黨和勢力範圍。拓跋弗一死,他的這兩個哥哥就該隆重登場了。

此時的天下,大概是三股力量勢均力敵,誰也壓不倒誰。怎麼辦?只好姑且和稀泥,國家分為三部治理,猗㐌和猗盧分別管理一部,祿官自己管理一部。是為“分國三部”。

3.分國三部的來由推斷

公元295年,拓跋氏分國三部,是為昭帝、桓帝、穆帝,三帝並立的時代。

《拓跋,上馬》連載⑫|一把斧頭引起的分裂

昭帝拓跋祿官,是拓跋力微的兒子。根據後來發生的事情,可以推斷,他繼承的是兄弟拓跋綽的勢力。拓跋綽在位時,與東邊的宇文部有過和親,因此拓跋祿官就自領一部居東,在上谷(今河北懷來一帶)之北、濡源之西。這是拓跋部的大後方,東面與宇文部相接,互相照應。他是個不出色的領袖,在三部之中也最弱,基本是打醬油的。他在位時做的最重要的事,是再次將自己的“公主”嫁給了宇文部的“太子”。

桓帝拓跋猗㐌是沙漠汗的長子,他應該繼承的是當年沙漠汗的領地。沙漠汗在世時,常駐陰館前線,後方的參合陂一帶應該也屬勢力範圍。因此,中部今內蒙涼城、豐鎮一帶,參合陂(今陽高北)、平城一帶,由拓跋猗㐌管理。參合陂是拓跋氏的福地,拓跋氏的命脈之一,也是用兵之地。此地非常重要,很多有趣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西部故都盛樂一帶由穆帝拓跋猗盧管理。猗盧此人,大有祖父拓跋力微之風,可能長期在盛樂一帶協助力微工作,因此積攢了自己的勢力。盛樂,是拓跋氏當時的勢力核心,雄踞草原,傲視西北,當然也是出產英雄事蹟的好地方。

在接下來的年月裡,沙漠汗的兩個兒子將繼承父業,掀起拓跋氏雄踞草原的又一個高潮。

4.拓跋權力周圍的隱藏力量

[1] 拓跋與烏桓,亦敵亦友好拍檔

前面談到的,在拓跋聯盟瓦解中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烏丸王庫賢,其實就是烏桓王庫賢。烏丸,烏桓,只是不同的音譯。

在拓跋氏發跡到立國的過程中,烏桓一族一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現在有必要把二者相遇、相生、相合、相殺、相助的來龍去脈捋一捋。

在序記中我們曾談到,拓跋部和烏桓部,有著同一個祖先——東胡,後來又各自發展。二世紀初,當匈奴從草原敗退出去之後,拓跋部活動在內蒙古草原和河北北部、平城(大同)一帶。而烏桓部則是先佔據北京、遼東一帶,又有一部分南遷至河北北部、大同和朔州一帶(史家稱“代北烏桓”)。也就是說,在拓跋聯盟的中部和東部,拓跋和烏桓相遇了。

同時相遇的還有草原上留下來的十萬戶(人數有幾十萬)群龍無首的匈奴牧民。這些匈奴牧民有的被編入拓跋鮮卑的聯盟,自號鮮卑人。有的被編入烏桓部,自稱烏桓人。後來還有一些相對獨立,力量較大的匈奴部族,比如獨孤部、鐵弗部,則常常往來於二者之間,有時與這個結盟,有時又投靠那個。在拓跋聯盟強大的時候,獨孤、鐵弗和烏桓則都成為拓跋聯盟的成員。聯盟解體後,獨孤部和鐵弗部則短期內進入烏桓勢力範圍,故而被冠以“烏桓”名稱。

對土地、部眾的爭奪,以及出於戰略考慮相互聯合、聯姻等,則構成了拓跋和烏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拓跋,上馬》連載⑫|一把斧頭引起的分裂

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烏桓王庫賢的行為。拓跋力微勢力最大的時候,烏桓王庫賢投靠拓跋,並得以在拓跋力微左右“親近用事”,幾乎是左右副手。但他還是時刻想著能獨立發展,因此很容易就受到了晉徵北大將軍

衛瓘的策反。由於他的影響力,直接導致了拓跋氏發展中的第一次由盛而衰的大轉折。

此次由盛而衰,拓跋聯盟中的很多鮮卑牧民投靠到烏桓部,一度不受拓跋氏制約。有趣的是,在之後的幾十年磨合中,烏桓部反而成了拓跋氏中部、東部權力核心的後盾。在拓跋氏的權力遞接中,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而代北烏桓自身,則幾乎全部融入到拓跋鮮卑一族。

在接下來的章節中,我們還能看到,烏桓勢力還有兩次深刻影響拓跋氏命運的大事件。一次是拓跋猗盧死後的內亂,一次是拓跋建立的代國滅亡之後,烏桓對拓跋實力的保全。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2] 鐵弗劉虎一族與宇文部

在拓跋聯盟由盛轉衰的這一時期,鐵弗部和宇文部也正式出場了。

鐵弗部,其祖先父親是匈奴族、母親是鮮卑族。晉武帝時期,鐵弗部統領匈奴五部,活動範圍在雁門關南北,總部在五臺山一帶,屬於西晉王朝的“編戶”。公元271年,也就是沙漠汗第一次從洛陽歸國期間,鐵弗

劉猛率眾叛亂,攻打太原,失敗被殺。劉猛的兒子投奔拓跋力微。這是他們第一次親密接觸。拓跋聯盟解體之後,劉猛部族由族人誥升爰帶領,北投烏桓。

劉猛的這兩支後人,之後將多次與拓跋聯盟發生接觸。一百年後,這兩支的後人劉衛辰劉庫仁,將決定拓跋氏的生死存亡。所以,在這裡有必要先提一提。

宇文部,鮮卑六大部之一,地處拓跋部勢力範圍的東部邊界緊鄰。拓跋力微的幼子拓跋綽在位最後一年(公元293年),宇文部發生內亂,酋長莫槐被部下所殺,莫槐的弟弟普撥被立為酋長。“雄武有智略”的拓跋綽趁機與宇文部聯姻,將女兒嫁給普撥之子丘不勤為妻。自此,宇文部成為拓跋部的重要盟友之一。

宇文部的東鄰慕容部過於強大,隨時準備吞掉宇文部,所以,與拓跋部結盟也是形勢使然。它和烏桓部一樣,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拓跋家族的權力鬥爭。

具體發生的故事,後文會慢慢聊。

《拓跋,上馬》連載⑫|一把斧頭引起的分裂

出處:拓跋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