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未能传达的话(民间故事)

小时候,父母工作比较忙,寒暑假的时候就被送到奶奶家。奶奶家住的不算偏,三环外,四环内。

她老人家爱读书,整天捧着一本古文选,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托着书在台灯下飞舞好一会,才意味深长的说出一句:“好诗,好诗。”实在看不清的时候,就会向我寻求帮助。我那时候哪知道那么多字,但说出来又觉得丢人。所以我时常会丢下一句:“啊!我在学习,没工夫。”奶奶每次都会说:“学习好啊!将来像你爷爷一样考个大学。”

对于她那个时代的人,考上大学已经很了不起了吧。之后几年,父母工作调换,能陪我的时间也多了。我便很少去奶奶家了。

13年的春节,我们又回到了奶奶家。

窗外,烟花,爆竹,鞭炮。无不宣示着新年的到来。吃过年夜饭,父母又跑去姥姥家。这时,又只剩下我和奶奶了。她从房间里拿出一个收音机,摸索了好一会,找到了想要的调频,是一个音乐台,虽然不合时宜,但收音机里传出了拉赫玛尼诺夫的《爱的忧伤》。

“您不看书了吗?”

“啊老了,不中用了。现在只能听听交响曲了。”

我虽然知道奶奶眼睛不好,但没想到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了。

“奶奶,我小时候您看的那本书,您还留着吗?”

“留着留着,在书架上。”

奶奶想起身,但费了好大劲,还是起不来。我拿来了书,开始从第一个字轻轻的念。奶奶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的听。

窗外的爆竹声渐渐稀了。我翻开下一页,“桃花源记”几个字映在我眼前。下面还有一句话:小孙子今天又念了一整天的书,真开心,下次等他不忙时,让他给我讲讲这篇文章。

“奶奶,这篇文章我们刚学过,我记得可清楚了……奶奶?”

原来,奶奶已经伴着我的读书声进入了梦乡。不知道我最后的一句话能否传达到呢?

那次过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奶奶了。那地方好像一个心理上的归宿,生活上的压力压迫我时,我就会想象着给奶奶读书的场景。中考查成绩时,我急得睡不着觉,因为我一知道成绩就要给她老人家打电话。爸爸只是默默的站在我身边,什么也不说。

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出现在屏幕上,我进入了梦想的高中,奶奶知道这件事后一定特别开心。

但爸爸拦住了我。原来,奶奶在中考前几天,在睡梦中过世了,枕边还放着那本古文选。

“奶奶,我考上了梦想的高中,将来也会考一个梦想的大学,奶奶那篇《桃花源记》我学过!记忆特别深。奶奶,其实我学习并不是特别忙,我只是不认识那些字罢了。奶奶……”

也许这就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吧。

一句我这一生,我这一世,永远不可能传达到的话吧。奶奶,即使我们在阴阳两界。但我心中这句话,您一定能听到吧?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