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看电视

从每期节目主题的策划到每个游戏的设计与测试,从与MC的沟通交流到穿插素人的合理配置,编剧的职责渗透入《奔跑吧》的方方面面。每一期精彩的节目,都源自编剧组头脑风暴的无限创意与细致入微的精益求精。

似乎说起编剧,人们都会联想到影视剧,很难与综艺节目挂钩。

但实际上,编剧对一档综艺节目很重要,尤其是像《奔跑吧》这样历经六季的知名综艺。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从每期节目主题的策划到每个游戏的设计与测试,从与MC的沟通交流到穿插素人的合理配置,编剧的职责渗透入节目的方方面面。

《奔跑吧》的编剧组由6人组成,主要以85后和90后为主,每两期由一人负责,其余人协作。

他们中既有相伴6季的老手,也有加入不久的新人,从起初在中国户外真人秀的处女地上拓荒,到如今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可以说,每一期精彩的节目,都源自他们头脑风暴的无限创意与细致入微的精益求精。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他们对《奔跑吧》这档节目,恰如钱穆在《国史大纲》上所言,怀着“温情与敬意”。

“最大的变化就是不断变化”

各领域汲取灵感,打造素人群像新模式

作为贯穿全六季的编剧,编剧组组长陈未央与《奔跑吧》相伴着一路走来,所有改变都看在眼里。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早在第一季时,《奔跑吧》就将编剧与导演两个工种完全分开,编剧偏策划创意、导演负责执行的模式就此确立。

陈未央坦言,从第一季到第六季,编剧的状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最初几季由于刚刚起步,《奔跑吧》的编剧基本处于一种摸索的状态,每期节目基本都是“三个游戏+撕名牌”的模式。

从第三季开始,编剧们希望做出一些不同的东西,创新更为深入。“利莫里亚之战”、“谁动了我的宝藏”与淘汰者被打上马赛克等主题与设计应运而生。尤其是马赛克的设定,当时在编剧会上一经提出,全体编剧都群情激动,觉得十分新颖,结果也确实得到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而到了第五、六季,观众们明显感觉出节目变得更接地气、更有文化底蕴,包括黄河大合唱、走进联合国、参与龙舟赛等,都是编剧们特意设计的主题。

用陈未央的话说,就是“返璞归真”,他们希望主题和节目内容能既有“烟火气”,又体现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奔跑吧》如何与时俱进,成为编剧们创新的重点。

而《奔跑吧》另一显著的创新点,则是第六季比重明显加重的素人成分。

在素人方面,陈未央觉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龙舟一期的许亚萍教练和联合国那期的邵琦为代表,他们有强大的专业知识,编剧组只要与他们进行一定的沟通,剩余的控场都可以放心交给他们。

比如龙舟那期,编剧组其实只设置了一个替补名额,而具体替补是谁则完全交给许亚萍决定。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另一类素人则以“腕力联盟”和大同那期的百名工人为代表,编剧组会严格筛选登场人员,在交流时往往不会透露全部节目设计,而只是说“这次你们要展示腕力”,但具体如何展示则不会述说,因为这些素人与MC同为游戏的一部分,有必要激发他们意想不到的节目效果。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最终,这些素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陈未央看来,素人在综艺节目中,必须要有自我的展示空间,才能算作真人秀的全新元素。而就结果来看,《奔跑吧》中的素人的确成为了另一个维度的独特展现。

而能够有如此源源不断的新意,源自《奔跑吧》的编剧组平时对生活的丰富积累和吸收。

每一个编剧无论在微博、抖音或各国影视剧、综艺、游戏里看到任何有趣的设计和点子,都会第一时间编剧群中,所有人再一同进行讨论,思考如何将之契合于《奔跑吧》。这种分享与探讨几乎进入一种魔怔的状态。

好比上一季的“观众的决定”,就源自一个编剧看了一部电影之后引发的灵感。编剧们讨论了两个月之久,终于将之转化入节目之中。毕竟随着节目越做越多,可用的点子也在不断减少,编剧们必须更广泛地涉猎各个领域,才能有不竭的灵感支撑节目创新的元素。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这看似难度颇大,但对陈未央等人而言,早已是一种习惯。正如她所言,“我们编剧接触的最新鲜的东西、听到的歌,所有东西第一反应都是:能不能转化为节目。”

“有包含1500多个游戏的游戏库”

游戏设计通宵测试只为防“不测风云”

王慈鸣隶属于《奔跑吧》编剧组中一个较为特殊的部分,她是“游戏组”的负责人,这个3人小组负责节目中所有游戏的搜集、改造、设计和测试。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为了保证六季节目的游戏常玩常新,他们建立了一个游戏库,并从各种领域搜集有趣的游戏创意。

他们会在例会中将这些创意提出,经过严格的筛选,近一半的游戏加入库中,如今这个游戏库中已有1500多个游戏。

待到每期节目的策划会时,游戏组便会从游戏库中挑选合适的游戏加入节目。说起入选标准,王慈鸣认为“好玩”自然是首要标准。但“与主题契合度”、“MC的适应度”与“安全性”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比如说,在挑选游戏时,要考虑到这个游戏是否适合MC的发挥,奔跑类的游戏会让鹿晗、郑恺出彩,体能类的游戏能让邓超、李晨展现壮硕的身体,嘴炮类游戏是陈赫、王祖蓝发挥的舞台,烧脑类游戏则能凸显Angelababy的聪颖,诸如此类。

另外,游戏组的另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测试游戏,保证游戏的顺利呈现和精彩趣味。

然而,测试并非万全,天有不测风云。比如在大同与百名素人的拔旗游戏,在先前的测试中都非常顺利,偏巧录制当天下雨,地面湿滑,存在受伤的可能,于是游戏组立即进行了调整。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王慈鸣坦言,天气和场地是他们十分头疼的因素。上一季在捷克的草地踩气球游戏环节,游戏组在测试时就发现草地松软湿滑。出于安全考虑,必须改换方案。

然而,录制就在明天,于是当天下午全体编剧就开会商量新方案,最后决定将游戏场地换到了另一块较小但更为安全的地方进行,几乎整个通宵一直在修改配套的游戏方案。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测试游戏不仅排除了危险,同时也是对游戏趣味性的预检。

王慈鸣就说,本季的“吹气足球”在测试时就展现出极强的趣味性,果然在录制时成为了一大亮点。

而有时,测试也无法测出意外的效果。当MC自己上场时,很可能就会出现独特的节目效果。比如同样在本季足球这一期,障碍跑落水游戏中,游戏组就不会料想到,还能有陈赫给杜江递白毛巾这一出。当然,这种“不测风云”也是游戏组希望看到的。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至于《奔跑吧》的“招牌游戏”撕名牌,王慈鸣承认在第六季中,确实有意减少了其次数。因为编剧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经历多达几十次的撕名牌后,观众是否还想看撕名牌。当美味佳肴变成家常便饭,观众自然会“腻味”。

事实证明,在足球这一期中,把原定的撕名牌换成跑男与300个孩子踢球后,收视率表现极佳。王慈鸣表示,不管是撕名牌还是其他游戏,游戏组的宗旨就是——“一定要贵精不贵多,一定要有新的创意在里面,我们才会做。”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团队精益求精,让人无法得过且过”

MC嘉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成长

92年出生的张博睿,是编剧组中最年轻的一位,虽然加入《奔跑吧》时间不长,但却对如何与MC和素人交流深有体会。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他承认虽然在国内综艺中,编剧与MC的接触并不频繁,但许多季的经验还是让编剧们对MC的性格和特长有一定了解,比如邓超会有怎样的表现,陈赫是否有发挥空间等等。编剧们会在剧本设计时对他们的性格和行为进行预设。

在联合国一期中,由于了解到跑男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编剧不仅对英文演讲稿进行了简化处理,还进行了预演。

编剧们会先试读讲稿,以测试讲稿的难度。等到了录制现场,如果MC们还是觉得稿子太难了,编剧既有能力继续降低讲稿的难度,比如简化单词与句式;也可以让MC们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从而弱化演讲本身的内容,毕竟互动也是演讲效果的一部分,并且可以让演讲效果不减反增。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而在飞行嘉宾方面,张博睿觉得也同样存在一个不断创新、持续摸索的过程。比如在第六季的世界杯一期中,他就对作为飞行嘉宾的范志毅和李毅印象深刻。

一开始编剧们讨论时,都对他们的期待值比较低,感觉他们属于中年大叔,与往期帅哥美女为主的飞行嘉宾不太一样,可能和跑男们玩不到一起。结果在录制时发现,他们的效果远超编剧的想象,俩人几乎是自带梗出场,幽默搞笑的风格为这期节目锦上添花。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这也让编剧们意识到,其实不仅是素人与MC、飞行嘉宾与MC的化学反应,这也是节目还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如果不进行尝试,永远也预料不到会有怎样的效果。

可以说,如何让MC与飞行嘉宾相得益彰,同样是中国综艺仍在探索的一个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做到每一期节目都有新意、有立意,编剧组时常要经历“昨天刚说的东西,今天就推翻了,明天又回到原点”的推敲过程。

张博睿承认刚开始,他对这种打磨感到很烦,但后来逐渐体会到,这正是追求完美的过程。

正如他刚加入《奔跑吧》时,了解并不多,认为这只是一个游戏类的真人秀综艺,但在对剧本的不断雕琢之中,他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传承的节目,并且对逻辑的严谨、对游戏的贴合、对主题的深挖总是精益求精,《奔跑吧》是一档力求完美的节目。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正如他说的,“能在这样一个团队工作,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这样精益求精的团队,让人无法得过且过,逼你必须不断完善剧本,也在完善着自己。”

主题策划、游戏设计、MC对接,《奔跑吧》编剧组大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