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禁越补?“禁补令”下培训机构还涨了学费……

今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各地陆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5月9日起,教育部等多部委派出7个督查组赴多省份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项督查。

然而,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重拳治理,一些深谙家长心理和市场规则的培训机构见招拆招,不仅生意依旧火爆,甚至学费还纷纷上涨。

越禁越补?“禁补令”下培训机构还涨了学费……

一名正在补课的孩子。

学生多了,课时费涨了

最近只要有一点点空闲,武汉市民周女士就会在一个知名培训机构的APP上刷刷刷,看看心仪老师的暑期班有没有空名额。周女士无奈地说:“5月16日孩子参加完入学诊断后,就要报暑期班,可是前两期早就没有了,现在想看看8月份的第三期还有没有。真没想到,培训班还是这么火。”

早在暑期到来之前1个多月,上海一些培训机构就已推出暑、秋培训课程,有的知名机构甚至因为学生比预期多太多,在第一轮报名满员后,目前正着手准备增加班级以满足市场需求。

地处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的鹏程教育中心大厦内,领路教育、学而思、龙门尚学、轻松国文等十几家培训机构在此扎堆。在这里,每间教室都坐满了学生,墙上贴的课程表排得满满的。

与红红火火的市场相对应的是,课时费涨了,平均涨幅在20~50元不等。在武汉一个教育论坛的家长群里,有家长反映,一家全国知名培训机构初中课程从每节160元涨到每节200元,“我给孩子报了暑秋两季的课程,交了1万多元”。而一家本地英语培训机构一节课则从150元涨到170元,且须30节课起报。

在沈阳,“禁补令”发布后,培训机构里已难觅在职教师身影,而一些“小饭桌”摇身一变成了新课预习班,老师就是之前那些带着写作业的辅导老师,或者兼职大学生。“预习班的老师也可以上门走穴,到学生家里进行一对一教学。以前的价码多是100元一节课,现在已经涨到150元一节课。”家长李女士说。

越禁越补?“禁补令”下培训机构还涨了学费……

从一层到六层遍布培训机构

依然是小升初“有效筹码”

“禁补令”下,培训机构的生意为何还能依旧火爆? 一些培训机构对一系列新政见招拆招,如把公开的奥数比赛变成机构内部的所谓“综合诊断”“综合能力测评”等,而这些测评依然是小升初的“有效筹码”。

4月初,一家全国知名培训机构在武汉的9个校区,同时组织了一场针对六年级学生规模浩大的综合诊断。这场综合诊断从14:00持续到17:20,不少家长提着盒饭和点心,为考试间隙的学生快速补充能量,希望孩子能拿到好名次。

一些小升初家长称,不久前他们还在担心今年没有奥数杯赛,拿什么证明孩子实力?民办初中的自主招生依据什么标准来选拔优秀学生?现在,多家大型教培机构组织学员进行的“综合能力测评”,覆盖语数外三个学科。“这些大型测试,如果排名靠前,也可以作为‘有效筹码’。”

“不少知名民办初中自主招生简章里都有一项叫‘查看其他相关资料’,这里面大有文章。”武汉家长张女士称,她的孩子从小学二年级起参加数学培优,每学期都要参加资优生测试决定能上什么层次的班,竞赛A班生相当于全市奥数尖子生。

一位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即便奥数杯赛取消了,没有相关奖证可以出具,但只要有证明你是出自这个班的学生,哪怕只有听课证,都可以作为“其他相关资料”在优质民办初中自主招生中成为“香饽饽”,家长怎么可能不动心?

要“禁补”更需“健身”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范先佐说,培训市场始终热度不减,一方面在于应试教育的病灶未除,另一方面源于一些家长的“着急式教育”:看着别家孩子在补习,认为自己孩子如果不照样做就会落后。

国家督学杨国顺认为,一些培训机构片面强化分数论,推波助澜了三大症状:一是加剧了家长及学生盲目择校的焦虑症;二是加剧了学生难以承受过重课外负担的迷茫症;三是加剧了社会对学校教育不解甚至误解产生的恐慌症。

鞍山一中教务科长李强胜等专家认为,“禁补令”落实的关键在于优质教育的均衡、评价体系的多元。他们建议,教育部门严格监管民办初中学校招生全过程,力争做到公开透明,同时应严查举行内部测试的民办教育机构,严查“超纲教学”“提前教学”。

落实“禁补令”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落实“禁补令”,先要斩断学校利益输送链。

学校是学生减负的主阵地。这些年,各地在禁止教师有偿补课上动作频频,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可不能否认,仍有少数教师心存侥幸,玩起“变通”的把戏:或在“家校共建共育”名义下违规补课,或为培训机构“站台吆喝”吸粉拉人气,或当信息源,违规为他人介绍生源、提供信息,“剪不断、理还乱”,和校外培训机构保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暑期补课热的重要推手。

此次省教育厅强调,对违规补课的学校和地方,发现一起、查处一处,并将追究校长和当地教体局相应的责任,可谓是正本清源。只有用好督查问责利剑,才能不断夯实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的责任机制,让他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发挥好“前哨站”作用,遏制学校为了升学率违规组织学生补课的冲动,当好老师身边的监督员,斩断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利益输送,让教师廉洁从教,还校园一方纯净。

落实“禁补令”,校外培训机构要去“虚火”。“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同学过暑假”“比你聪明的人还在努力,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补习”“我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当前,一些培训机构一面炮制危言耸听的“爆文”,渲染竞争压力;一面组织线下讲座,制造虚假“政策信息”,名为给家长解读政策,实为加剧家长的竞争焦虑,让家长很难“淡定”。因此,要遏制疯狂的“补课热”,必须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加以整顿规范。

一方面,要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摸排清查工作,资质如何、师资构成、课程设定、场舍是否符合办学要求,要做到胸中有数、心中有底,对无资质、有安全隐患、有不良行为的培训机构该整顿就整顿、该取缔就取缔;

另一面,对手续齐全、资质良好的正规培训机构,也应加大对学科培训的内容、班次、上课时间等项目的抽查与监督,防止“挂羊头卖狗肉”,以挖掘潜能的名义,对学生进行超前授课、提前学习,从而破坏学习的公平性,引发补课跟风潮。

落实“禁补令”,家长还应有正确的教育观。“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过度教育,家长也难辞其咎。有的是对孩子期望过高,有的是盲目从众,“他人在努力,我们又怎么能休息”,有的是不知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还不如送去补习一了百了”……

这些五花八门的理由,其实折射出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与育人的专业素养。所以,对家长进行旨在提高家教素养及教育能力的活动很有必要。我们可以借助学校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学校主办家庭教育培训”,有针对性开展讲座辅导、亲子交流、情境演绎、体验模拟等一系列培训活动。

这不仅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长观,引导家长充分观察认识自家孩子优缺点,从而进行高水平专业化的引导,帮助孩子达到更有高度的全优人生,也可以压缩一些不良机构的忽悠空间,让家长多几分冷静理智,对其保持几分警惕,从而给火爆的补习热“降降温”。

此外,在暑期里,政府应开放更多的公共文化场所与平台,与社会力量携手一道,组织起丰富多彩的假日活动,让假期的孩子“有地玩、有活动参加”,而不是让一个个补习班、一道道练习题填塞长假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