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清代贵族的皮衣

清代讲究穿皮货,自是关外带来的风俗,而且不只是社会上流行,国家且有明文规定,《会典》所载,级别森严,皇家十分重视。

如规定皇帝朝冠用熏貂、用黑狐,吉服冠用海龙、熏貂、紫貂,朝服冬紫貂、熏貂……依次往下到后、妃、皇子、贵戚、百官等,穿用皮衣,都有规定。军民人等不得乱用貂皮、狐皮、猞猁狲,举人以下不得服用天马、银鼠,更不得用黑狐皮。

下图为狐皮:

《红楼梦》:清代贵族的皮衣


我国传统着用皮衣均皮毛向里,外面再缝制面子,独有清代大臣上朝穿用貂褂,毛朝外。规定穿着时期自旧历十一月初一日,至来年正月底,凡王公大员三品以上,及翰林院、南书房行走、军机处七品章京,均可穿用。而且如进宫上朝则非穿不可。

貂褂很贵,翰林院庶吉士、编修等穷京官买不起,多买破旧无毛者穿用,反正是貂褂即可。貂褂补制时,均用背脊上的一片皮,名貂脊。如加染色,以深浅分熏貂、紫貂,颈下毛(脖子下面的毛)最长,最好,谓之貂膆,但不能穿用。王公、满汉大臣经皇帝特赏,才能穿“带膆貂褂”。

貂身上零星处:如前腿叫“干尖”、爪中间叫“爪仁”、两耳叫“耳绒”、额前叫“脑门”,均可由工匠补缀成褂,也算貂褂,价最便宜,也是反穿,但作为便服。第四十九回湘云所穿“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就是这种“貂褂”。清代一直把貂作为贡品,每年东三省将军在验收贡貂之后,剔下者方准贩卖。

《红楼梦》:清代贵族的皮衣

《红楼梦》写到皮衣的地方很多,提到的皮衣术语也很多,如大毛、小毛、出风、里外发烧等等。提到的皮衣名称也很多,如“银鼠褂”、“紫貂昭君套”、“灰鼠披风”、“狐腋箭袖”、“青肷(即青狐肷)披风”、“一斗珠儿的羊皮褂子”、“白狐狸皮的鹤氅”、“天马皮褂子”、“貂颏满襟暖袄”、“猞猁狲大皮袄”、“大狼皮褥子”、“黑狐皮的袱子”、“大白狐皮坐褥”等等,除前所举,还有这么许多名目,都是珍贵皮货的名称,这里不再一一说明,只引两段文字,用作参考。

载涛所写《清末贵族之生活》说到皮衣云: 皮衣又分大毛,狐皮、猞猁狲、金银肷;中毛,深灰鼠、灰鼠、银鼠;小毛,珍珠毛,即羔羊皮。凡外褂皆出风,大扺狐皮筒用天马,白色细毛,深灰鼠、灰鼠、银鼠、珍珠毛则用本毛出风,缀于褂之周缘。其羊皮褂则为简便之服,不出风,名曰四不露。凡袍皆有袖头(箭袖),俗呼马蹄袖……皮则用水獭、貂或海龙。当时创用皮袖头之意,为冬令关外气候严寒,骑马必须放下袖头护手也。

下图为海龙皮:

《红楼梦》:清代贵族的皮衣

另崇彝在《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记皮货云: 貂皮以脊(背上毛)为贵,本色有银针者尤佳。普通皆略染紫色,不过有深浅之分。次则貂膆(脖子下毛),即下颏皮。次则腋(腋下毛),俗称曰肷。次则后腿,前腿毛小且狭,不佳。下者貂尾,毛粗而无光彩。若干尖(前腿毛)、爪仁(爪中间)、耳绒(两耳毛),皆由匠人缀成为褂。做成小毛便服。

狐与猞猁、倭刀(沙狐),皆以腋下毛为上,后腿毛次之,膆(脖子下毛)次之。俗称素颏、白颏。脊(背部毛)则最下,只可作斗篷用。猞猁有羊马之别,羊猞猁体小而毛细,马猞猁既大而毛粗,故行家皆以羊为贵。

倭刀佳者多黄色,闻有红倭刀,珍贵无比,然未之见也。狐肷(腋下毛)名目极多,有天马肷、即白狐,红狐肷,葡萄肷、即羊猞猁,金银肷,青白肷等,不胜记矣……中毛衣较大毛衣不贱,真羊灰鼠与灰鼠脊子尤价昂,自昔已然也。

另西清《黑龙江外记》云: 狐有玄狐、青狐、火狐、沙狐数种,玄狐最为上品。沙狐号“倭刀”,贵逊玄狐,皆非境内所出。惟火狐、沙狐,虞者得之。

下图为沙狐(倭刀):
《红楼梦》:清代贵族的皮衣

以上所引,均可帮助了解《红楼梦》所写种种皮衣之情况。惟载涛所记最粗略,内容有混乱及似是而非处。把“狐皮”和“金银肷”(金银肷其实是狐皮中腋下毛一种)并列在大毛项下,是概念混淆。

说“珍珠毛”是羔羊皮,是似是而非。按,羔羊皮指出生后之羊羔皮。“珍珠毛”为胎羔皮,即未出生之羊羔。取“珍珠毛”皮十分残酷,将怀有羊羔将临产之母羊杀死,取出胎羔剥皮。

另东北有俄罗斯种之黑色羊,羔皮毛色卷曲黑亮,十分名贵,称作“俄罗斯紫羔”,清代满语谓之“骨种羊”或“骨冬羊”。此种羊之胎羔皮,黑灰色卷曲如珍珠毛,但上有白尖,俗名“草上霜”,亦甚名贵。

清代讲究穿皮衣,由珍珠毛穿起,不过是八九月间,依次穿到大毛狐肷、猞猁之类,再依次减到银鼠、珠毛等,差不多有半年时间要穿皮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