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發酵解決飼養畜禽糧食不足的問題

天早無情,乾草是寶。受災乾枯的青綠玉米稈、稻草、紅薯藤等植物,農民朋友千萬不要一把火燒掉,這樣既汙染環境,又浪費資源。可以收割粉碎曬乾後,用益生源粗飼料發酵劑製作發酵飼料,以解決災後飼養畜禽糧食不足的問題。

秸稈發酵解決飼養畜禽糧食不足的問題

目前畜牧業發展面臨著兩個問題:

一是飼料安全問題

二是飼料成本問題

飼料安全問題主要是一些飼料生產企業違規使用激素和鎮靜劑、濫用抗菌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嚴重超標、飼料原料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標。飼料成本問題主要是豆粕、玉米、魚粉等精飼料緊缺,價格昂貴。魚粉、豆粕高達幾千元一噸,而廉價的玉米芯、雜餅、植物藤蔓、秸稈、無毒的樹葉等粗飼料,卻無法利用而大量廢去和燒燬,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秸稈發酵解決飼養畜禽糧食不足的問題

發酵池

要解決畜牧業發展目前面臨的這兩個問題,既要科技創新,研究生產出激素、鎮靜劑和抗生素的替代品,以此來減少畜禽的病害,提高粗飼料的利用率,降低飼料成本,又要農民養殖觀念的創新,不使用激素和鎮靜劑,控制和降低礦物質原料和微量元素用,不斷使用生物飼料,用益生源粗飼料發酵劑製作發酵飼料。玉米、米糠、雜餅、玉米芯、紅薯、洋芋、樹葉、植物藤蔓、秸稈等飼料原料經過益生源粗飼料發酵劑發酵後能夠產生多種消化酶、微生素、氨基酸,提高飼料的利用率,同時微生物有益菌在畜禽消化道內繁殖。能抑制動物體內的有害菌,調節動物腸胃道微生態平衡,改善腸胃功能,增加畜禽免疫力,顯著降低畜禽發病率和死亡率。特別是紅薯、洋芋經過發酵後,降解了紅薯、洋芋中的有害物質。可直接用於喂畜禽,減少了煮熟過程,即節省了能源,又保住了紅薯、洋芋中的營養成份。

現將益生源粗飼料發酵劑製作秸稈發酵飼料技術簡介如下:

一、原料玉米稈、高粱稈、花生藤(殼)、紅薯藤、玉米芯、稻草(殼),各種牧草,無毒樹葉等。一切無毒的植物莖、稈、葉均可製作發酵飼料。配製原料時最好3種植物以上,提高飼料的營養平衡。

二、原料加工乾枯秸稈、稻草(殼)、玉米芯等幹物質要用粉碎機粉碎成細糠狀。花生藤、紅薯藤等青綠物質要用刀切碎,越細越好。三、製作益生源粗飼料發酵劑、紅糖、水按1∶1∶500~1000的比例配製成益生源粗飼料發酵劑。即按發酵50公斤秸稈飼料計算,需益生源粗飼料發酵劑100毫升,黃糖100克,水5~10公斤,黃糖先用溫開水溶化。乾枯秸稈發酵水分高,青綠秸稈發酵水分低。

四、準備好發酵器根據發酵飼料的多少,發酵器可用水泥池、塑料桶、陶瓷缸、塑料袋、有內膜的編織袋等,發酵器一定要清洗乾淨,用過消毒劑的發酵器一定要用84消毒劑(藥店有售)作消毒處理,再用清水沖洗乾淨,才能用於製作發酵飼料。

五、製作發酵飼料飼料數量大可用填埋法。方法是:先用發酵劑稀釋液將發酵器四壁和底部噴施一次,有水珠出現為止,然後每裝飼料12釐米左右噴灑1次稀釋液。噴施的溼度為手握飼料,手指間有水出現,但不下滴為止,飼料層之間不能出現夾幹層。一邊裝填,一邊踏實邊緣,越緊越好,直至裝滿。如不能一次裝滿發酵器,可裝填一部分立即在原料上面蓋一層塑料薄膜,第二天繼續裝填。填滿後在料面上多噴些稀釋液,密封好發酵器。一般發酵7天左右,飼料有香味散發時,說明發酵成功。

飼餵時由上而下,逐層採用,用後及時密封好發酵器。如果飼料發臭,說明發酵失敗,不能用,可以曬乾後重新發酵。飼料數量不大可用混合法。方法是:將發酵飼料與稀釋液混合拌勻,手握飼料手指間有水出現,但不下滴為止,若水太少,可增加水分,若水太多,可增加發酵料調節。總之,水分一定要適度,這是製作發酵飼料的關鍵。把拌勻後的混合料裝入發酵器中,越緊越好,密封發酵7天左右有香味散發時說明發酵成功。成功的發酵料密封好可保存3個月。

六、飼餵發酵料非反芻動物,可按畜禽日食飼料的20%添加發酵料,開始由少到多,逐步增加。幼小畜禽由於腸胃功能較弱,最好不喂秸稈發酵料。反芻草食動物,可按80%~100%飼餵秸稈發酵料,有個別挑食的畜禽不愛吃發酵料,可添加0.3%的食鹽調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