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近年来,浙江省常山县积极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为可烂垃圾和不可烂垃圾,通过“老骥常青”志愿者宣讲、积分登记兑换日常用品等办法,吸引了全县6万多农户参与。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7月3日,志愿者正在帮助村民朱菊花(抱小孩者)将可腐烂垃圾集中到回收桶。

常山县实施“123”工作法

破解农村垃圾分类推进三大难题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常山县围绕“3全6有”目标,探索实施“123”工作法,着力破解农村垃圾分类推进难题。

“123”工作法,就是以“1元统筹、2分处理、3定机制”为主要内容,落实举措,强化责任,确保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快速推进,并实现常态化和规范化。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1元统筹”解决主体参与难题。针对部分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薄弱、部分村保洁资金短缺等制约长效管理问题,以增强垃圾分类全民参与、成果共建共享的主体责任意识为主线,抓资金统筹和工作监管。

一是以份子钱强意识。

以村为单位,按在册人口,每人每月缴纳1元保洁经费,于当月10日前交村级治水帐户,变以往政府买单、社会损资“外围助力”模式为政府补助、社会捐资与村民统筹相结合的“外助内生”资金筹措模式。村民缴纳保洁经费纳入村规民约,确保长效保持。按照村民缴纳的保洁费数额,常山县乡财政再按1:1进行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垃圾分类工作。

三是设专管员抓落实。为方便日常保洁工作的有序推进、被聚焦的环境问题能及时整改到位,各行政村均成立农村“双治”专职小组,按1名两委干部配1名保洁员”的标准,推进村域环境网格化管理,对聚焦的环境问题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定期对村庄垃圾保洁、垃圾分类、垃圾兑换超市等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与保洁员福利、农户垃圾分类奖励相挂钩。

“2分处理”解决分类繁琐难题。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种类多、杂、乱及农户自身素质水平不高的客观原因,以巩固农村垃圾“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常山县处理”的转运机制为前提,推广垃圾分类“2分+”,计划新增终端设备26处和覆盖面扩大至92个村,加快实现垃圾治理有技术和设备,可消纳。

一是源头分类。从便于理解、操作的角度,将农村垃圾粗分为“可烂垃圾”(剩菜剩饭、果皮瓜壳、烂果菜叶、动物内脏等会吸引蚊蝇的废弃物)、“不可烂垃圾”(除“可烂垃圾”之外的其他所有垃圾)两大类,再根据乡域产业的差异,制定堆肥、制沼等科学化处理模式。给每户分发2个垃圾桶(1个收集“可烂”垃圾,1个收集“不可烂”垃圾), 为农户“二分”提供户内分类设置保障。

二是定点指导。在乡村主干道、人口集聚的自然村,每10户左右为一区块,设置1处景观化垃圾箱放置点,农村“双治”专职小组不定期到放置点开展分类质量巡查,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区块,开展上门宣传和指导,表扬分类优秀户,帮扶分类不到位户。如新昌乡创新“红娘子”模式,以精准和服务到户为“千层底”,发挥“巧妇”在“鞋帮上鞋”的传帮带作用,吸引300多名妇女自愿参与,指导垃圾分类均户2次以上,村民分类水平和环境意识明显增强。

三是进站消纳。为防止保洁员“一车混装”的偷懒和不负责做法,落实保洁员再次分拣收集培训和分类运载承诺,不可烂垃圾再次分拣后,统一用密闭式垃圾清运车分类清运、分线运输;可烂垃圾根据所覆盖的垃圾处理终端类型,进行机器处理、阳光房堆肥、沼气生产等消纳;可回收垃圾集中到乡镇回收点运送至废旧物品回收站;废料垃圾由乡镇统一运送至中转站进行“压缩--填埋”处理;建筑垃圾运送至指定堆放地用于填坑造路。如长风渔家乐厨余垃圾,通过机器堆肥处理,全部送往现代农业园区作基肥,供不应求。

“3定机制”解决长效管护难题。针对部分村阶段管理到位,长效管理乏力的问题,以建立健全垃圾治理管理工作保障机制为落脚点,确保人有事做、活有人担,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定效——实行主体考评机制。制定保洁员报酬绩效考评办法,形成保洁员队伍“优奖差换弱扣”的激励奖惩格局。以垃圾兑换超市为依托,落实差异化运行模式,通过一定的物质奖励加快群众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二是定标——探索市场运维机制。在常山县在集镇率先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引入专业保洁公司参与农村垃圾运输,如球川镇通过招标,引进温州一家保洁公司,实现定时保洁、垃圾日日清,在芙蓉村等村探索垃圾处理终端“第三方”管护机制,引导有资质、有能力的第三方企业运行、管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终端,乡镇主要是制定标准,负责对第三方的考核。

三是定补——建立产业联动机制。

按照可烂垃圾“户→堆肥站→种植基地”的消纳渠道,搭建有机垃圾堆肥产品与振兴“常山三宝”等农特产业联动机制,一方面明确堆肥站定向服务,为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有机肥料,进一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出台“先购后补”政策,为堆肥终端设施正常运转分担部分运维资金,基地以消纳量获得定向补贴,加快形成堆肥站与基地良性互动共赢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