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點讚常山:垃圾分類 農村更美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近年來,浙江省常山縣積極推行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將垃圾分為可爛垃圾和不可爛垃圾,通過“老驥常青”志願者宣講、積分登記兌換日常用品等辦法,吸引了全縣6萬多農戶參與。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7月3日,志願者正在幫助村民朱菊花(抱小孩者)將可腐爛垃圾集中到回收桶。

常山縣實施“123”工作法

破解農村垃圾分類推進三大難題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常山縣圍繞“3全6有”目標,探索實施“123”工作法,著力破解農村垃圾分類推進難題。

“123”工作法,就是以“1元統籌、2分處理、3定機制”為主要內容,落實舉措,強化責任,確保農村垃圾分類工作快速推進,並實現常態化和規範化。

人民日报点赞常山:垃圾分类 农村更美

“1元統籌”解決主體參與難題。針對部分群眾垃圾分類意識薄弱、部分村保潔資金短缺等制約長效管理問題,以增強垃圾分類全民參與、成果共建共享的主體責任意識為主線,抓資金統籌和工作監管。

一是以份子錢強意識。

以村為單位,按在冊人口,每人每月繳納1元保潔經費,於當月10日前交村級治水帳戶,變以往政府買單、社會損資“外圍助力”模式為政府補助、社會捐資與村民統籌相結合的“外助內生”資金籌措模式。村民繳納保潔經費納入村規民約,確保長效保持。按照村民繳納的保潔費數額,常山縣鄉財政再按1:1進行配套,資金專項用於垃圾分類工作。

三是設專管員抓落實。為方便日常保潔工作的有序推進、被聚焦的環境問題能及時整改到位,各行政村均成立農村“雙治”專職小組,按1名兩委幹部配1名保潔員”的標準,推進村域環境網格化管理,對聚焦的環境問題落實限時辦結制度,定期對村莊垃圾保潔、垃圾分類、垃圾兌換超市等工作進展情況進行督查,督查結果與保潔員福利、農戶垃圾分類獎勵相掛鉤。

“2分處理”解決分類繁瑣難題。針對農村生活垃圾種類多、雜、亂及農戶自身素質水平不高的客觀原因,以鞏固農村垃圾“戶集、村收、鄉鎮中轉、常山縣處理”的轉運機制為前提,推廣垃圾分類“2分+”,計劃新增終端設備26處和覆蓋面擴大至92個村,加快實現垃圾治理有技術和設備,可消納。

一是源頭分類。從便於理解、操作的角度,將農村垃圾粗分為“可爛垃圾”(剩菜剩飯、果皮瓜殼、爛果菜葉、動物內臟等會吸引蚊蠅的廢棄物)、“不可爛垃圾”(除“可爛垃圾”之外的其他所有垃圾)兩大類,再根據鄉域產業的差異,制定堆肥、制沼等科學化處理模式。給每戶分發2個垃圾桶(1個收集“可爛”垃圾,1個收集“不可爛”垃圾), 為農戶“二分”提供戶內分類設置保障。

二是定點指導。在鄉村主幹道、人口集聚的自然村,每10戶左右為一區塊,設置1處景觀化垃圾箱放置點,農村“雙治”專職小組不定期到放置點開展分類質量巡查,對垃圾分類不到位的區塊,開展上門宣傳和指導,表揚分類優秀戶,幫扶分類不到位戶。如新昌鄉創新“紅娘子”模式,以精準和服務到戶為“千層底”,發揮“巧婦”在“鞋幫上鞋”的傳幫帶作用,吸引300多名婦女自願參與,指導垃圾分類均戶2次以上,村民分類水平和環境意識明顯增強。

三是進站消納。為防止保潔員“一車混裝”的偷懶和不負責做法,落實保潔員再次分揀收集培訓和分類運載承諾,不可爛垃圾再次分揀後,統一用密閉式垃圾清運車分類清運、分線運輸;可爛垃圾根據所覆蓋的垃圾處理終端類型,進行機器處理、陽光房堆肥、沼氣生產等消納;可回收垃圾集中到鄉鎮回收點運送至廢舊物品回收站;廢料垃圾由鄉鎮統一運送至中轉站進行“壓縮--填埋”處理;建築垃圾運送至指定堆放地用於填坑造路。如長風漁家樂廚餘垃圾,通過機器堆肥處理,全部送往現代農業園區作基肥,供不應求。

“3定機制”解決長效管護難題。針對部分村階段管理到位,長效管理乏力的問題,以建立健全垃圾治理管理工作保障機制為落腳點,確保人有事做、活有人擔,為垃圾分類處理工作“保駕護航”。

一是定效——實行主體考評機制。制定保潔員報酬績效考評辦法,形成保潔員隊伍“優獎差換弱扣”的激勵獎懲格局。以垃圾兌換超市為依託,落實差異化運行模式,通過一定的物質獎勵加快群眾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

二是定標——探索市場運維機制。在常山縣在集鎮率先推行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市場化運作,引入專業保潔公司參與農村垃圾運輸,如球川鎮通過招標,引進溫州一家保潔公司,實現定時保潔、垃圾日日清,在芙蓉村等村探索垃圾處理終端“第三方”管護機制,引導有資質、有能力的第三方企業運行、管護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終端,鄉鎮主要是制定標準,負責對第三方的考核。

三是定補——建立產業聯動機制。

按照可爛垃圾“戶→堆肥站→種植基地”的消納渠道,搭建有機垃圾堆肥產品與振興“常山三寶”等農特產業聯動機制,一方面明確堆肥站定向服務,為企業提供價廉物美的有機肥料,進一步改良土壤結構,提高農產品品質;另一方面出臺“先購後補”政策,為堆肥終端設施正常運轉分擔部分運維資金,基地以消納量獲得定向補貼,加快形成堆肥站與基地良性互動共贏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