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一樣!鐵路職工走進國新辦新聞發布廳

2018年7月9日上午10時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

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

請5位中歐班列鐵路一線職工

圍繞“中歐班列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參加發佈會的鐵路職工都是誰?

先來看看他們的自我介紹

張偉

47歲,中共黨員

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成都分公司重慶營業部工程師、主任業務員

2004年中鐵集裝箱公司成立後,我調任成都分公司重慶營業部工作至今,長期從事鐵路集裝箱運輸與集裝箱物流服務,參與並見證了重慶地區中歐班列開行發展全過程。

李超傑

26歲,中共黨員

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江岸車輛段武漢北南線運用車間檢車員

在這個實行24小時倒班制和露天作業環境的崗位上,在短短的4年中,我檢查貨車車輛近2.6萬輛,無任何不良質量信息反饋。2015年至今,我所在的車間為中歐班列輸送用車共計440多列1.7萬餘輛。

郭三

33歲

中國鐵路烏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阿拉山口站貨運車間副主任

阿拉山口站有38條換裝線,24小時作業,擔負著中國與哈薩克斯坦貨物列車的裝卸換裝任務。汗水獻給中歐班列,青春助力“一帶一路”,我感到很驕傲,很自豪。

胡俊

38歲,中共黨員

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金華車務段義烏西站調車長

2014年11月18日,中歐班列在義烏西站開行,我成為中歐班列的一名調車長。2014年以來,我所在班組共編組中歐班列4000餘輛,實現零差錯。隨著班列開行數量的增加,我每班12小時要來回走10公里路,別人都叫我“鐵路上的神行太保”。

江彤

48歲,中共黨員

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重慶機務段貨運列車司機

2011年3月19日,首趟中歐班列(原“渝新歐”班列)開行。我很幸運地成為首發司機。中歐班列時速達120公里,每列所拉的貨物大約2000噸,以客車模式按點運行,火車司機必須認真履職盡責,按標作業,保證列車運行安全。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Q

A

&

答記者問

Q

在你眼中,中歐班列是什麼樣子的?你覺得中歐班列給我們帶來什麼變化?

張偉

在我眼裡歐班列就像一個孩子一樣,看著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茁壯成長,每當聽到有關中歐班列的信息我都會感到驕傲和自豪。如果說中國高鐵是國家的名片,它改變了人們的旅行生活,那麼同樣作為“一帶一路”名片的中歐班列,改變的是物流的方式,中歐班列通過把中國製造運往歐洲,把歐洲產品運回中國,讓我國百姓的衣食住行得到了進一步豐富。

郭三

在我眼中,中歐班列架起了中國和歐洲、世界聯繫的橋樑,古有絲綢之路,今有新亞歐大陸橋,在這條“新絲路”上,中歐班列往復馳騁,道路暢通了,中國和世界各國聯繫更緊密了。中歐班列的數量每年都在大幅增加,歐亞各國的優質產品也通過咱們的返程班列來到中國,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農產品、蜂蜜,法國的葡萄酒、奶酪,西班牙的火腿、橄欖油,德國的啤酒、牛奶,比利時的巧克力,意大利的咖啡,這些原汁原味的進口食品也走進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價格也可以接受,這都是中歐班列帶來的實惠。

胡俊

在我眼裡,中歐班列是我們精心打造的一件作品。經過我們的勞動,一輛輛車被編組成車列,平安駛出了國門,這是我們的傑作,我們對它更有一種親切感。

李超傑

在我眼裡,中歐班列就是一種貿易渠道,一種能讓國內的優質產品運出去,讓國外的優質產品帶進來的渠道。越來越多的國外優質食品被運回國內,像是法國的紅酒、奶酪,德國的牛肉、啤酒,白俄羅斯的牛奶、俄羅斯的食用油等等你都可以在超市或者商場裡面輕易買到。同時,我們也有很多食品被運出國外,像是湖北宜昌的蜜橘,河南三全水餃,就在前不久,湖北10萬隻小龍蝦通過中歐班列運送到俄羅斯,讓各國的球迷在觀看世界盃的同時,享受啤酒加小龍蝦的美味。

江彤

我覺得中歐班列就是一場接力賽跑,需要沿線各個國家通力協作才能完成這個長跑,我的任務就是跑好中歐班列第一棒。對於我們司機來說,最直觀的變化就是中歐班列開行量增多了,最初我們整個中歐班列班組一週最多開1列,現在一週近10列,人員配置也從最初的20名增加到了現在的50多名,並且拉的貨物種類也越來越多,這說明我們的中歐班列更加受歡迎,在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Q

“萬事開頭難”,中歐班列從無到有,到今天發展迅速,惠及沿線許多國家和民眾,請問中歐班列開行之初,克服了哪些困難?你們都做了哪些工作?

郭三

中歐班列開行之初,每個月從阿拉山口出境的只有1趟班列

,也沒有統一規範的規章制度,完全是按照普通貨運列車開行辦法組織中歐班列運輸,通關和與哈薩克斯坦鐵路部門的溝通協調都不是很順暢。

哈方鐵路部門由於裝卸設備有限,剛開始的時候把中歐班列當成普通列車來組織,將一列中歐班列拆解成兩三組車體進行換裝,影響了中歐班列開行效率。隨著中歐班列越開越多,哈方鐵路部門也越來越感受到中歐班列帶來的實惠。我們和哈方鐵路部門有定期會晤機制,協調雙方鐵路部門在換裝作業、過境手續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現在哈方對中歐班列非常歡迎,明確了所有的貨物列車都要給中歐班列讓路,中歐班列優先換裝,壓縮了中歐班列在途開行時間,簡化了中歐班列換裝手續。

現在的口岸通關時間由12小時壓縮至6小時內,通關效率較班列開行前提高了一倍,中歐班列的運輸時間由原來的25天縮短至13-14天。在中哈兩國的密切配合下,中歐班列開行越來越順暢。

張偉

記得在2013年4月13日,

惠普公司首次使用鐵路集裝箱發運,為了滿足客戶運送高附加值產品的要求,我們專門為客戶打造了專用集裝箱,到達廠家裝載貨物時,客戶要求加裝實時跟蹤數據盒,但是發現加固箱體的箱門門柱阻擋了數據盒的安裝。同時,客戶表示該趟班列因為已經和國外代理商和收貨方簽訂了運輸保證協議,不能違約,必須準點開行。我立即同客戶到達工廠,並向上級相關部門反映情況,最終確定了切割一小部分門柱加裝數據盒的安裝方案。按照班列流程安排裝箱時間為4個小時,這時,時間已過大半,為了加快進度流程,我們聯繫拖車公司,調集了附近所有的集卡車將41個集裝箱運到工廠等待處理,經過各個部門的聯勞協作,終於保證了班列順利開出。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Q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黨和國家事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作為鐵路人,這些年來,你們的工作生活發生了哪些變化?

李超傑

給我感觸最大的是我們作業方式的變化。原來我們檢查貨車車輛全部是手拿檢車錘,鑽到車底下看一處敲一處,全靠眼看手摸,現在我們檢查車輛運用了很多高科技設備,如TFDS鐵路貨車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系統,通過高速數字攝像頭採集車輛運行中各個部位的圖片,在室內電腦上判別車輛故障,現在不僅列車安全運行保障性更高了,而且工作強度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胡俊

具體到我們這個崗位,一是調車作業量加大

。一個班12個小時的調車量,由原先的200輛左右,增加到了現在的500輛左右,作業量翻番,也從側面反映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二是作業效率較大幅度提高。鐵路不斷加大科技投入,設備更加先進智能,調車作業由手信號變為無線電指揮;鐵路運輸組織的進步,提高了運輸生產力。三是運輸安全更有保障。調車作業安全控制由過去人盯人,轉向了“人防+物防+技防”保安全的新模式。

郭三

阿拉山口是全國四大風口之一,這裡有句順口溜:一年一場風,從春吹到冬。剛來這裡的時候,由於整天颳風,很不適應,我大哥是一位鐵路人,他說,你待的地方是國門,你代表的是鐵路人的形象。就是這句話,讓我堅定了留在這裡的信念,今年已經是我在阿拉山口的第12個年頭了。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阿拉山口打通了中國與歐洲的陸路大通道,經由阿拉山口出入境的中歐班列佔到中歐班列開行總數的70%左右

。我們的作業配套設備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們的換裝線由33條增加到38條,原有的40噸正面吊由1臺增加到4臺。這裡的發展越來越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阿拉山口從戈壁風口變成了黃金通道

張偉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作業條件從簡單的手工操作到信息手段的全面運用。記得剛參加工作時,我擔任集裝箱調度,那個時候都是手工填制“運貨五”(運貨五就是一張包含鐵路集裝箱分佈和動態情況的表格),來掌握管轄區域辦理站集裝箱運輸情況。隨著鐵路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現在已經實現了貨票和運輸組織的信息化,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電腦前面點一點鼠標和鍵盤都可以實現,大大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

還有一點感受,就是我們集裝箱運輸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以前是國內集裝箱的運輸量大於國際集裝箱運量,現在重慶地區的國際集裝箱發送量佔了總髮送量的80%

,重慶地區的中歐班列從2011年單向開行17列到2017年雙向開行629列,今年預計雙向開行能達到1500列。可以說,這些都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特別是擴大開放的成果

江彤

反映國家發展鉅變最直觀的標誌之一,就是我國機車裝備的變化,從蒸汽機車到現在的“復興號”,中國鐵路走出了一條自強自立的發展道路 。我駕駛過蒸汽機車、韶山3型電力機車以及現在的和諧型重載機車。當年的貨車運行時速只有40至50公里,只能拉動2000噸以下的貨物,現在的和諧型重載機車時速最高可達120公里,很輕鬆地就能拉動5000噸的貨物,鐵路貨運的運輸效率大幅度提升

現在,我們的工作環境也改善了,白襯衣、藍領帶、黑皮鞋、拉桿箱已成為我們的標配,每一次值乘都是令人舒心的,這也增強了我們對企業的歸屬感,提升了個人的幸福感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Q

提問李超傑先生,作為一名貨車檢車員,你的工作是確保班列安全的重要環節,剛才你也講到“幾年來檢查貨車車輛近26000輛”,一路走來,你認為從事班列工作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李超傑

我的收穫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關於工作責任心。中歐班列車輛挑選工作剛開始時,有一天我挑選了12輛車,我的師傅對車輛進行復查時,發現有一輛車閘瓦厚度不符合要求。我跟他說:“這塊閘瓦估計薄了一兩毫米,應該不要緊。”我師傅一聽,當時就炸了。他非常嚴厲地對我說:“閘瓦就相當於汽車的剎車片,閘瓦太薄就相當於汽車剎車失靈,開著一輛剎車失靈的車出去會有什麼後果你心裡沒數嗎?中歐班列跑得那麼快,開得那麼遠,還要開出國,路上要是出了什麼問題你擔不擔得起這個責任?馬上給我換掉!”這是師傅第一次對我發脾氣,我也從來不知道我師傅發起飆來這麼可怕。這讓我真正認識到了我們肩上的

擔子有多重,責任有多大,也讓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有了更多的責任心。

另一個收穫是得到了女朋友的肯定。我女朋友跟我是高中同學,我大學畢業到武漢上班的時候她在重慶大學讀研究生。其實開始她是不同意我到武漢工作的,尤其是當她對我的工作性質和工作內容有所瞭解之後。她不理解我們為什麼沒有節假日,也不理解我們為什麼要常態化上夜班,最不理解的是為什麼我辛辛苦苦上了大學之後去做了一個“修車工”,她覺得我的工作沒有意義,實現不了人生價值。所以那時候我們經歷一次很嚴重的情感危機。而這次危機的化解恰好就跟中歐班列有關。有一次,我們在武漢的商場逛街時,她看上了一支口紅,我看到那個櫃檯上有一個寫著“‘一帶一路’境外直採”的牌子,我心中一動,指著那塊牌子說:“你總說我的工作沒有意義,你看,這些東西,包括的你手上的口紅,都是中歐班列運回來的,我們的工作不僅有意義,而且帶給我們的變化都是實實在在的。”也還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她的思想慢慢開始轉變,去年她也來到了武漢,而且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現在她對我的工作非常認同和支持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Q

提問張偉先生,作為一名長期直接溝通貨主、客戶的班列一線服務人員,咱們的客戶和當地企業對中歐班列的態度這些年有什麼變化?

張偉

記得在2011年開行班列之初,從重慶到阿拉山口整列運行時間一般都是在100-140個小時之間,當時,客戶對班列開行的時效性存在很大的疑問。因為

鐵路運輸與海運相比較,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和速度,而當時的班列日行只有500公里,國內段開行96個小時,到達歐洲全程約16天,所以,客戶只是把一小部分高附加值的貨物,例如電腦筆記本、打印機等通過我們鐵路運輸。現在,中歐班列速度發生了質的變化,通過中國鐵路總公司科學的調度組織,現在中歐班列日行已達到1300公里,國內段開行僅58個小時,全程約12天,大大提升了時效性,壓縮了客戶的時間成本。現在惠普、華碩等企業客戶已將大部分產品通過我們的班列運往歐洲。

然後還有就是當初我們在組織開行中歐班列的時候,客戶因為對鐵路的不瞭解和對海運模式的運輸習慣,對鐵路運輸是很不信任的。通過了解情況,我們深入客戶之中,為客戶講解鐵路運輸的運轉細節,並瞭解客戶內部貨物的運轉情況,為客戶量身制定了專業高效的物流方案,並專門為中歐班列開闢了綠色專用通道,只要有中歐班列標誌的集卡車,全部無條件放行,減少中間環節,確保沒有時間卡頓。貨物運輸期間我們做好各環節間的無縫銜接,最終將站到站變為門到門服務,為客戶解決了“最後一公里”問題,獲得了客戶信任。現在客戶已經將大部分的貨物全部轉為鐵路運輸模式。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五位鐵路職工的身影

也出現在

7月9日晚的《新聞聯播》中

讓鐵路人倍感自豪

我们不一样!铁路职工走进国新办新闻发布厅

自2011年3月首次開行以來

截至今年6月底

中歐班列累計開行已突破9000列

運送貨物近80萬標箱

國內開行城市48個

到達歐洲14個國家42個城市

運輸網絡覆蓋亞歐大陸的主要區域

厲害了,中歐班列!

厲害了,中國鐵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