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跨三省,明清一條街,遊客卻沒幾個


我國上下五千年歷史,遺留下數不盡的文明財富,現在也逐一開發成為現代人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食糧。在我國中部,有這樣一座擁有兩千年年歲的村莊,地處豫、鄂、陝三省結合部,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三省荊紫關"之稱。但是這樣一座年歲名鎮遊客卻寥寥無幾。

這座小鎮就是河南的荊紫關鎮,在公元前304年就存在於此了,當時還歸於楚國管轄。荊紫關古鎮年歲悠久,有著豐厚的商業文化和絢麗的古建文化遺存。

自古水陸並通,為南北交通之要塞,古時水運有“丹江通道”,陸運有“商淤古道”,明清時期商業高度繁榮,有“小上海”之稱。

荊紫關鎮地跨三省,因此這裡三個省均設有基層政府,就是不知道鎮上的村民戶籍都在哪個省?小鎮子上全面發展旅遊業,經濟水平也很發達。

這裡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有名的明清一條街全長5華里,700多間明清建築錯落有致的分佈在街道兩側,古香古色。

在整條街道的最南端,跨街矗立古老的關門,門楣“荊紫關”三個大字赫然在目。荊紫關古街道南北走向,分南、中、北三街,都帶有不同的風格。

悠長的街道上木牆灰瓦,翹簷雕飾,但整體冷冷清清。只有光滑的青石板上跑著當地追逐打鬧的小孩子,當地的婦女們閒坐在門口閒談。

荊紫關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一度特別的繁華,但如今已經被廢棄了,沒有了當年繁華的商業氣息,村民們的生活質量也下降了不少。根據媒體的調查,基本所有的村民都是希望開發當地的,而且願意配合工作,希望這個古村鎮能重現當年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