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報個專注力培訓班?其實有些事家長自己就能做

最近,吉哥聽說一位朋友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專注力培訓”的課程,現在的課外輔導班,可真是千奇百怪呀。

但其實,孩子的專注力是天生的,只要父母給予恰當引導,就可以發掘、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根本不需要家長去專門培養。

給孩子報個專注力培訓班?其實有些事家長自己就能做

專注力也很容易被破壞,孩子的專注力經常還沒機會培養起來,就被大人有意無意地破壞掉了。因此,家長與其想方設法訓練孩子的專注力,不如用合適的方法保護孩子的專注力。

家長容易有哪些破壞孩子專注力的行為?

1.要孩子做的事太難或者太容易

舉個例子來說,孩子已經5歲了,還給孩子看兩三歲時的繪本,孩子就會覺得過於簡單,沒有吸引力;而在孩子12個月時,要求孩子用勺子去吃飯,孩子也無法做到,多半是做了一下就不會做了;

2.大人用語言或者行動突然打斷正專注在某事上的寶寶

如寶寶正在自己讀繪本時,突然被大人塞了水杯喝水;再如,寶寶對水有很大的好奇心,正準備伸手去碰,突然大人一聲大叫“不可以”,寶寶嚇得睜大眼睛。

給孩子報個專注力培訓班?其實有些事家長自己就能做

3.環境過於混亂,雜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小朋友站著工作的時間要比坐著工作的時間要短很多,因為站著不舒服。再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在玩玩具,一心二用,注意力不集中。

保護孩子專注力的幾個要點:

1.給孩子準備值得專注的、適齡的活動

首先,我們要明白”專注“是一種什麼狀態。專注力,是指孩子專心投入做一件事的能力。專家認為,此時的孩子應該是安靜的、腦子是平穩思考的。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做到看兩個小時電視,玩兩個小時電腦不帶挪窩的,或者玩兩個小時遊戲不停,但是這種狀態下,大腦是停滯的,或者因外界刺激是過度興奮的,並不是平靜思考的。

因此,家長應該儘可能提供給孩子讓孩子思考的開放遊戲或玩具。比如說,玩積木時,儘管只是單純地觀察、觸摸、移動,但此時孩子地大腦也是在感知和思考。

另外,為孩子選擇玩具不能太超齡,太超齡會給孩子極大的挫敗感,要符合或者超出一點點孩子當下的能力即可。太容易或太難都容易讓孩子提前放棄,中斷遊戲,專注力自然也得不到鍛鍊。

給孩子報個專注力培訓班?其實有些事家長自己就能做

2.在適當的時機介入

孩子玩耍時,父母應在一旁扮演觀察者的角色。

在活動開始之前,儘量用簡單的語言活行動來引導孩子。不要在孩子玩耍時一直和寶寶說,你要這樣做,你這麼做不對等等;

無論孩子從事的活動在大人看了有多麼無趣,都請不要隨意打斷。那正是他們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實際,更不要隨意中斷孩子做所謂“沒意義“的事,拉他去玩某些有意義的事。

家長應該在孩子真正需要時再去幫助孩子。譬如說,孩子在搭積木時遇到了困難,突然開始發脾氣了。這個時候,家長不如不要急著去幫忙,如果孩子發完脾氣,自己還能重新投入,靜下心來研究,家長就不需要幫忙和插嘴。孩子如果非常沮喪,或者主動請求家長幫忙,把爸爸媽媽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完成組裝。

家長的職責是,及時發現孩子的需求,並幫助孩子避免因為情緒的波動提前結束活動,同時要給孩子獨立思考、琢磨的機會。

給孩子報個專注力培訓班?其實有些事家長自己就能做

3.給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這是很多家長會忽略的一點,很多爸爸媽媽認為,玩的環境難得還需要有什麼講究嘛?但是孩子玩耍的環境,如果周圍雜亂或玩具太多,則大大增加了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可能性。

有位寶媽說:“孩子面前有10本書時,她非常的不專心,一邊聽我講,一邊用眼睛去掃其他的書,其實她是在心裡盤算,下一本要聽哪個。

當下這本也不併不投入,因為眼看著還有那麼多將要讀的,她也著急忙慌的趕緊看完這個去看下一個。 但是如果手邊只有2、3本的時候,她就能很專注的跟我的思路走。”簡則精,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另外,這個區域,應該要沒有任何的安全隱患,不然媽媽一會一句“不可以亂動”、“小心磕著”,孩子哪裡有多餘的精力去專注呢?

給孩子報個專注力培訓班?其實有些事家長自己就能做

4.提高孩子專注力的小建議

首先,可以堅持交替學習的方法。孩子如果長時間做同一件事,身心都會產生疲憊感,不妨讓他放鬆一會兒,進行一些其他活動;其次,大聲朗讀可以提高孩子專注力,這是因為大聲朗讀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大聲朗讀時,精力自然會高度集中;最後,可以豐富孩子的感官操作,滿足孩子的感官需要。比如,嘴巴咬各種材質的東西,手抓各種沙、豆子、米等,撕書、報紙、衛生紙等,踩水、拍水,這些活動都能讓孩子產生極大興趣。

培養孩子專注力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家長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原則,就能讓孩子的“專注力”自然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