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车补已凉凉,与公务员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这!

如果说最近两三年,有什么一直牵挂着事业编单位人员,不用想,无疑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影的事业单位公车补贴了。

很多机关下属事业单位人员被长期借调至机关各处(科)室中,与公务员同事们混编混岗,可却无法一直享受与公务员同样的车补,光这一块每年的差距就在六千至九千不等。广大事业编制人员一边自掏腰包跑着腿干着活,一边对传说中的车补翘首盼望不已。

最近终于尘埃落定。各地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实施意见陆续出台,中心思想非常一致:

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参改人员采取报销公务交通费用、发放公务交通补贴或其它方式等保障其公务出行。其中,省级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以及省级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允许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的岗位和人员,原则上仅限实际取消配备公务用车的副厅级及以上负责人。

事业单位车补已凉凉,与公务员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这!

以上政策性文件,让我们用通俗语言来解读:大多数事业单位也没公车可用了,然而发放车补的范围仅限极少数领导职位,至于广大普通人员,可以根据工作实际报销公务交通费用,但要想像公务员那样每月领取几百块车补,是绝对不可能的。

许多人看完文件都表示大失所望,心拔凉拔凉。两三年来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却终究是车补泡了汤的坏消息,同工同酬已是遥远的梦想,冷冷的冰雨在脸上胡乱地拍,拍灭了最后一线希望。

于是乎在网络和其他地方,见到了很多事业编制人员们发泄心中的不平和委屈:

“只有公务员是好干部,事业编制人员靠边站。”

“公务员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事业编制人员就配打杂。”

“事业单位就是要低人一等,呵呵呵。”

事业单位车补已凉凉,与公务员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这!

在机关中,不管是公务员身份还是事业编,一有急事大家上,一有任务大家分,论工作量、论加班频率、论跑腿速度,事业编制人哪里差公务员了?冲锋陷阵时从不按身份来区分,可当有好事时就只有公务员没有事业编制的份,换谁还不能有点情绪了?

而这问题出在哪?这不公平性到底来自何处?接下来笔者给大伙分享一波数据就懂了。

来看一组权威数据:据人社部《2016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共有公务员约716万人;而根据中央编办于今年5月25日在《人民日报》上公布的数据,我国共有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000多万人。粗略一算,事业单位人数是公务员的4.5倍!

这意味着,如果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全部以同样的标准来领取车补,财政会再多4.5倍的压力!如此一笔庞大支出,财政就算是有心,也只能表示深深无力。

除车补外,全额拨款的事业编制人员在年终绩效、社保养老等方面也一直与同单位的公务员有着一定差距。一方面机关人手不足导致事业编长期借调至机关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公务员车补的横空出世更是进一步增大了收入差距,这林林总总,已经成为事业编制人心中不能触碰之痛。

事业单位车补已凉凉,与公务员差距越来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这!

这几类人领不到车补

1、已经退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类人没有已经退休,只有退休之前享有的一些福利,不能领到车补;

2、没有编制的合同工、临时工;这类人不属于真正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只能算是雇来的“临时工”,享受不到车补;

3、超编人员、非在岗人员;超编人员本身就没有多大的福利,基本都是临时性的,没有得到政府认可的,往往没有财政保障,国家财政是不会拨款的,一般是单位解决,或自行解决;

4、身份不符合的人员:比如公务员单位中的未过渡人员,违规调入人员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