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車補已涼涼,與公務員差距越來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這!

如果說最近兩三年,有什麼一直牽掛著事業編單位人員,不用想,無疑是隻聞其聲未見其影的事業單位公車補貼了。

很多機關下屬事業單位人員被長期借調至機關各處(科)室中,與公務員同事們混編混崗,可卻無法一直享受與公務員同樣的車補,光這一塊每年的差距就在六千至九千不等。廣大事業編制人員一邊自掏腰包跑著腿幹著活,一邊對傳說中的車補翹首盼望不已。

最近終於塵埃落定。各地事業單位公車改革實施意見陸續出臺,中心思想非常一致:

各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對參改人員採取報銷公務交通費用、發放公務交通補貼或其它方式等保障其公務出行。其中,省級黨委、政府直屬事業單位以及省級部門所屬事業單位,允許發放公務交通補貼的崗位和人員,原則上僅限實際取消配備公務用車的副廳級及以上負責人。

事業單位車補已涼涼,與公務員差距越來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這!

以上政策性文件,讓我們用通俗語言來解讀:大多數事業單位也沒公車可用了,然而發放車補的範圍僅限極少數領導職位,至於廣大普通人員,可以根據工作實際報銷公務交通費用,但要想像公務員那樣每月領取幾百塊車補,是絕對不可能的。

許多人看完文件都表示大失所望,心拔涼拔涼。兩三年來盼星星盼月亮,盼來的卻終究是車補泡了湯的壞消息,同工同酬已是遙遠的夢想,冷冷的冰雨在臉上胡亂地拍,拍滅了最後一線希望。

於是乎在網絡和其他地方,見到了很多事業編制人員們發洩心中的不平和委屈:

“只有公務員是好乾部,事業編制人員靠邊站。”

“公務員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事業編制人員就配打雜。”

“事業單位就是要低人一等,呵呵呵。”

事業單位車補已涼涼,與公務員差距越來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這!

在機關中,不管是公務員身份還是事業編,一有急事大家上,一有任務大家分,論工作量、論加班頻率、論跑腿速度,事業編制人哪裡差公務員了?衝鋒陷陣時從不按身份來區分,可當有好事時就只有公務員沒有事業編制的份,換誰還不能有點情緒了?

而這問題出在哪?這不公平性到底來自何處?接下來筆者給大夥分享一波數據就懂了。

來看一組權威數據:據人社部《2016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共有公務員約716萬人;而根據中央編辦於今年5月25日在《人民日報》上公佈的數據,我國共有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000多萬人。粗略一算,事業單位人數是公務員的4.5倍!

這意味著,如果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全部以同樣的標準來領取車補,財政會再多4.5倍的壓力!如此一筆龐大支出,財政就算是有心,也只能表示深深無力。

除車補外,全額撥款的事業編制人員在年終績效、社保養老等方面也一直與同單位的公務員有著一定差距。一方面機關人手不足導致事業編長期借調至機關工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公務員車補的橫空出世更是進一步增大了收入差距,這林林總總,已經成為事業編制人心中不能觸碰之痛。

事業單位車補已涼涼,與公務員差距越來越大!不公平性原因在這!

這幾類人領不到車補

1、已經退休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這類人沒有已經退休,只有退休之前享有的一些福利,不能領到車補;

2、沒有編制的合同工、臨時工;這類人不屬於真正的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只能算是僱來的“臨時工”,享受不到車補;

3、超編人員、非在崗人員;超編人員本身就沒有多大的福利,基本都是臨時性的,沒有得到政府認可的,往往沒有財政保障,國家財政是不會撥款的,一般是單位解決,或自行解決;

4、身份不符合的人員:比如公務員單位中的未過渡人員,違規調入人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