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 · 鄉愁

醉美仁懷

日晷、耕牛、亭臺、樓閣,五穀樓、摩天嶺、環湖步道、荷塘月色、漂亮的小洋房、寬敞的大馬路……走進魯班隆堡,一步一景,美不勝收。可是,今日隆堡的繁華與熱鬧,又有幾人能想象昨日隆堡的模樣呢?

俯瞰隆堡——依山傍水,新農村建設,百姓展笑顏。

隆堡風景,美不勝收!

————

隆堡發展自提上日程以來,信訪維穩一直是讓人頭疼的工作。風貌改造、徵佔租用土地等事項引發的矛盾糾紛及信訪問題較多。部分群眾思想上的偏執,竟不是信訪幹部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能讓其心服口服的。群眾與政府的矛盾、群眾與群眾之間的矛盾,此起彼伏,讓投入精力到隆堡工作的幹部殫精竭慮,可仍舊毫無怨言的重複著枯燥無味的工作,仍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繼續為群眾排憂解難。

隆堡群眾楊某因風貌改造一事上訪,經相關部門調查核實,該戶房屋不在風貌改造區域內,他固執的認為別人得到的他也必須擁有,一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並揚言要赴省訪、進京上訪。魯班信訪幹部立足當事人實際情況,耐心傾聽其牢騷和苦水,全面分析其訴求始末,實事求是解決其困難,以此不斷提高魯班信訪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窮山惡水出刁民”,這或許是一種社會發展滯後、群眾思想迂腐的真實寫照,也或許是站在對立面的雙方對彼此的偏見。無論怎樣,都無法阻撓魯班領導幹部為隆堡人民謀幸福的決心。哪怕今日隆堡的發展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我仍堅信明日之隆堡定是一個繁花似錦、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也堅信明日隆堡之後人定會對今日不離不棄堅持發展隆堡的領導幹部心生感激。

因為無論是誰,無論因為什麼,對抗都不是本意。與這一切有關的是一種情懷,一種鄉愁。

淺說 · 鄉愁

魯班街道辦信訪接待室

百姓的鄉愁——剪不斷,理還亂

在隆堡走向外界的大門被打開時,這裡的人們還在沉睡中不知所然,或許是他們早已習慣了炊煙裊裊、雞鳴狗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不喜外人打擾。他們被時代的發展裹挾著向前,不能更好的適應外界的步伐時,他們的潛意識裡便會產生牴觸情緒。於世代生活在這方水土的人而言,這是獨屬他們的鄉愁!

遊人的鄉愁——山一程,水一程

當走進寧靜的快樂林、充滿樂趣的採摘園、先進技術與傳統種植完美結合的蔬菜保供基地樂不思蜀時;當開著車行駛在蜿蜒盤曲的小康路上一路風景美不勝收、一路歡聲笑語時,當“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感和好奇心讓遊人流連忘返時……這種將城市的喧囂和內心的苦惱寄情于山水的情感,是異鄉遊人的鄉愁!

幹部的鄉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作為一名信訪幹部,務必始終堅持“群眾虐我千百遍,我待群眾如初戀”的工作態度,從講感情的高度抓好信訪工作的貫徹落實,從講責任的高度落實好信訪工作責任,踐行好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把群眾觀點、群眾路線貫穿到信訪工作全過程,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增強為民情懷,真正把信訪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於魯班信訪幹部而言,這何嘗不是信訪幹部的另種鄉愁!

因為有信訪幹部日以繼夜、不辭辛勞的與上訪人、鬧事者分析利弊、講解政策,打開他們頑固的思想,說服他們從大局出發,才有效避免了阻工造成的工程滯後、工期拖延。在隆堡發展的戰場上,信訪幹部竭盡全力貢獻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每一個工程項目的順利實施保駕護航。而看似與隆堡總體發展無關的“父子反目、兄弟失和、夫妻陌路、鄰里成仇”的“雞毛蒜皮”小事,信訪幹部也從不推辭,本著“百姓事無小事”的工作態度,堅持“三到位一處理”工作原則,不遺餘力的耐心開導勸說、協調解決——這些家庭就像是隆堡的造血細胞,如果沒有他們,再美的隆堡最終都會變成一座空城,死氣沉沉、無人問津。所以,在建中的隆堡少不了信訪幹部這支“後備軍”,建成後的隆堡更少不了信訪幹部這支“維和部隊”!

每屆領導在隆堡發展上投入的心力也已證明,把隆堡打造成既能與外界接軌,又不失淳樸本質,還能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新農村是符合魯班實際、符合時代發展、符合隆堡人民利益的選擇。即使心力交瘁,哪怕赴湯蹈火,就算身心疲憊,只要看著群眾的日子一天天好了,想著群眾的明天與中國夢近了,那會心一笑如此動人。而作為一名信訪幹部,有幸歷經隆堡在發展中的陣痛與掙扎,見證隆堡社會治安的明顯好轉,所有努力與委屈都不值一提。或許在未來某一天,那些在集體利益面前絲毫不肯退讓半步、一副視死如歸模樣的群眾,看著這個繁華、和諧、美麗的隆堡,都會由衷的說一句:還是共產黨好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