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中“空”和“色”分别代表什么?

红尘修行者1129


空即是色,无中生有;色即是空,过眼云烟。(这似乎讲的是人生,但也不全是)

其实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自己就是答案。

想想“我(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是怎么来的,在我之前这个世界上有我吗?是什么造出了我,产生了我,成为了我?想想我从小到大到今天至现在的一路走来,这是不是一种从无到有?我们生活在这个空间中,这个容纳着万事万物、有形无形的空间中,因为有了事物也就有了空间,因为有了空间也才有了事物,空间与事(实)物的关系就像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从字面上理解,“空”指得是空间和时间,“色”指得是事物和实物。有空间必有事物,有事物就一定存在空间,所以空就是色,色也是空;无也是有,有也为无。这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虽然各种事物存在的意义(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大小多少的量是恒定的、是相等的。这就好比一个朴素的物理定律、数学公式――能量守恒,等量代换。

这是我认为的空即是色的其中一个含义。

另外一层含义也可以从我们自身身上找到。在我之前是没有我的,就像在生命诞生之前是没有生命的。但自然的博大之处就在于他不只是诞生了的静止,还创造了运动,万事万物通过互相的运动打破了之前各自独立的静止,在互动之时产生了交合、来往、融汇和化合,这就相当于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这也好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交友结婚之前都是各自独立不相识的,后来通过触碰、交流、交往,再到交汇、交合、交配,原本是各自独立的精子,卵子,慢慢的合二为一,在不断的吸纳日月精华、事物的原理和精髓、食物营养的过程中,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变强,这其实就是一个聚精会神(凝聚精华会产生神奇的效果)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讲得是“生”。

讲“生”自然会想到“死”,而与“生”心有灵犀、默契陪伴一生的也正是“死”,就好像与“聚”相伴的是“散”,与“分”相伴的是“合”,与“悲”相伴是“喜”,相对于“慢”的是“快”,相对于“对立”的是“统一”,相对于“天”的是“地”,相对于“失”的是“得”,相伴也是相对,做个伴儿配成对,这就是我们生活当中人与人、事与物、人与事、人和物在一起的生存和生活状态与人生百态。

生与死的现象都发生在自然,也因此就是自然的发生,是自然规律。

当生为(有)色,死自然也就为空了。随着生命的逐渐逝去,我们的生命活力在走下坡路,这副身体终于倒下了。如果在人为的干预下迅速火化,即使骨灰也会在许多年以后回归到它原本的位置,如果是自然腐烂(土葬),用了几十、上百年攒出的这副肉体的各种成分也都会像“无我”之前的状态一样回归到它们初来的地方,又时刻准备着随时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互动的神奇与神奇的互动),让新生不断,生死接续,生生不息。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是旧死,死是新生;散是旧聚,聚是新散;合是旧分,分是新合(旧的分开可以造成新的合并,新的合并也很可能预示着再次分离,塞翁失马焉知祸福);也因此就不难理解“空”与“色”在我们生命和自然宇宙中的相依相伴、悲欢离合、各式各样、斗转星移、你来我往和形形色色了。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古代佛(哲)学与现代科学也可以看作是先生和学(后)生之间的关系。倘若再明晰或者粗鲁的主观武判臆断一点,我以为哲学是科学的精神,科学是哲学的肉体,他们两个都各自互为对方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和独立统一体,就像这个世上的男人和女子。


圆小言方小语\n


色即是空来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的心得,尤为珍贵。所谓色,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概括。

所谓色即是空,是无常,无自性的意思。举个通俗点的例子,我们眼前的一个桌子,它究竟是什么?只要认真思考,就会知道,桌子是木头做的,木有来自大树,树木来自种子......那将来呢?这个桌子必然会坏,又变成木头,变成泥土。所以这个世界上你看到的任何事物,其实都在无常变化,这个就是空。

那空即是色呢?这里的色指的是因缘际会。再拿刚才的桌子来讲,种子要成为树木,要有土壤和水、阳光,这些就是缘。我们六道众生之所以不停轮回,那也是我们的共业所致,是缘。所以色即是空告诉我们凡是无常,空即是色告诉我们因缘际会,因果循环。观自在菩萨用心经度化大家,望有缘人能明心见性,究竟成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Alfred_Yee


其含义就是虚无和真实之间的转化,心是万境的桥梁,就像有和无一样,认为没有的却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认为有的却可以忽略不计就像质点,这是个人理解,不管空相或是实相,凡事作用于自身的便即为真,心魔困惑即为假,假不仅不能逃避还要面对,所谓无限幻化,借假修真,越是畏惧,越会发生,假的会有可能成真,就好比鬼本存在于创作人,然后到书中,作用于人的思想,面对黑暗的本能恐惧,于黑暗中的风吹草动,都会由假而幻化成真,不是真有,而是有替代物,仿若出现脑海的视觉里,所以必须面对。


文定天下武荡乾坤


空,就是“佛”的意思;空门,就是佛门

出家做和尚,就是为了寻找佛门,那么佛门在那里呢?

这个色,就是人间,有声有色的真实生活

真实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你能用智慧去化解,就是“化缘”――就是化解恩怨,渡化世人,就是“佛”

所以,色即是空的意思是;佛门在人间,人间是佛门





手机用户丐帮帮主


我的理解可能有点不一样,这句话出自心经。色代表物质,空就是代表佛教中的空,意思是物质的本质是不存在的,是空的,我们看到的都是假象,虚幻的。这是现在的主流观点。色是物质没错,空真的就是空吗?宇宙本身就是由物质与暗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我们看得见摸不着的,暗物质是我们目前还观测不到的,像能量一样,我们看不到摸不着,但它的确存在。物质就是能量,能量就是物质。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这个宇宙是很多空间并存的,有物质世界就有能量世界。人可以把物质转换成能量。神可以把能量转换成物质!!


红尘修行者1129


色即是空,因为色无固定的相,因色无常性,所以说是空,空即是色,因为从不固定的相回归到自己,自己的相,即是色了,即从万千六道中回归到自性,就是空即是色了。这两句就是观音菩萨的境界。


庐山百龙霸1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门心经里的名句,色指器世界,就是物质世界。空即是色,是说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中含有物质世界的一切本源信息,物质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控。这个空是实相,实相无相,它是物质世界的本源,基础。包括我们人类,我们人类的生命本源不是基因,是心内含藏的信息,称之为心性。我国古人留下的“阴符经”就说到这个问题,,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佛门唯识论,把眼识,耳识,鼻识,舌(味觉)身“触觉”称之为五贼,所谓賊就是污染五尘了,如果不染尘,五贼清净,就是见到本源了,所以阴符经所说的与唯识论如出一辙,见之者昌,就是见到清净无染的本源了,昌盛大吉,得了大智慧了,施行于天,与宇宙沟通了,个人理解就是超出了人类活动的三维空间,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超出这个范围。仍然是在色界,就是物质世界里。


心勤12


空既是色,色既是空

空的本意并不是空,就象我们呼吸的空气,它是摸不着,看不着,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说空并不是真的空啦,

色是我们肉眼所见的物体,及有形之物,空和色合起来,就象一只空杯装满水,我们所看到的谓色像,如果我们把杯子里的水倒掉,是不是空了,但是,不管它空与不空杯子里的水都是存在过,所以色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空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过!


开心就好138213865


色是相,空是性。

相就是我们的五感感觉到的东西,本质上受到肉体感官的限制。但这些相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万物本性在我们的感官中的反映。所以相和性是一体的,我们可以通过相去理解性,也可以通过性去感知相。

就像我们用眼睛看,眼睛依赖可见光,同时视觉锥细胞支持三原色,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才是那个样子。如果我们的视觉依赖的不是可见光,或者视觉依赖的不是三原色,那么看到的就是另外的样子。

但不管我们看到的样子如何不同,这些样子都是我们看到的事物本性的反映,并非是凭空产生的幻觉。


Intercalaryland


不要在文字相里打转转,一转就又转迷了,空即是色即是空,这就不得不说四大:地大、风大、水大、火大,所有的物体,不论有情或不有情,这里的有情指的是:触、受、想、行、识、半有情指的是:触、受、行、识。因为,牵扯到很多,需要问主自行探知,佛法这个东西,问主这个入门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不难,经文里面的描述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想起电视里面的东西,因此,问主的正知、正思维、正念、正见的,加上社会观的沉淀,很容易让你分不清什么是正法、邪法、非法、非非法,什么是邪知邪见、邪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