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行事荒诞还建了豹房,是真的吗?他想做什么?

而知而行


人们常说明武宗是大明王朝众多皇帝中最荒淫的一个,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是明武宗设立了豹房。豹房是什么地方?据《武宗外纪》记载,所谓豹房就是明武宗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在西安门外大兴土木,新修的宫殿,因为殿宇廊夏鳞次栉比,就像斑纹一样,所以称之为豹房。按说皇帝贵为天子,皇宫又富丽堂皇,那么明武宗为什么要大兴土木新建豹房呢?其实住在深宫之中的皇帝,他的一举一动都有随行的中官记录,并不能随性所欲。另外皇帝宠幸嫔妃也有严格的制度,每天皇帝用完晚饭后,由太监送上摆放有十几张绿头牌子的银盘,牌子上写着嫔妃的姓名,皇帝随意翻开其中一张。

明武宗朱厚照图片

然后,由太监拿着牌子去向皇后请示,如果皇后不同意,那么这位被皇帝选中的嫔妃就不得进入皇帝的寝宫。如果皇后同意,嫔妃侍寝也要由敬事太监记录在案,以确保将来嫔妃怀的是龙种。明武宗就是受不了这种限制,因此另设豹房,游戏其中。武宗爱好音乐,因此招徕全国各地乃至西域的歌伎、乐工,供其享受。锦衣卫同知于勇知道武宗喜爱回人女子,因此千方百计搜罗到十名能歌善舞的回人绝色女子,献给皇帝。明武宗见她们个个倾国倾城,便日益寻欢作乐。自从豹房建立后,明武宗便很少后宫,豹房实际上成为了他的寝宫。

朱厚照的豹房图片

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豹房,不过关于豹房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些人认为豹房并不是明武宗寻欢作乐的场所,而是尚武之地。他们认为明武宗对军事有极强的兴趣,有恢复明初尚武之风的雄心。但是明武宗这种愿望却遭到了满朝文臣的反对,他们担心恢复尚武之风会打乱现有的朝廷权力格局,武人势力将会上升。鉴于文臣的反对,明武宗才另选他地,新建机构——豹房,并在其中豢养虎豹,借以培养尚武之风,以此摆脱文臣的干涉。豹房中的随侍人员都由武宗皇帝亲自挑选,这些人都是有名的勇士,他们在武宗的指示下开始训练明朝的官军。豹房实际上成为新的军事和行政中心,从而避开了现有的行政体系。不过由于豹房不被文臣所喜,因此在他们眼中这就是皇帝嬉戏之所。

明武宗


参考文献:

1. 范胜利著. 大明十六帝

2. 杨明著. 极简黄河史

3. 邓雪妍主编. 明史全鉴 7 珍藏版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桂强


个人简介:桂强,季我努学社记者团团长。曾参与学社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项目——“《国外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史料整理与研究之一:李顿调查团档案翻译与研究》。


季我努学社


“皇帝不称朕”答题。

题主对明武宗的评价还算中肯,只说他“行事荒诞”,而未言其荒淫无道。

明武宗名朱厚照,又称正德皇帝,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巡游。明朝皇帝,没他这样的(除了永乐皇帝朱棣)。这十分令人奇怪。为什么这个生于后宫、长于妇寺之手的年轻皇帝,那么喜欢天南海北的玩儿呢?

我在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太白文艺出版社,2014年)一书里做了一些分析。我认为,这是具有叛逆精神的朱厚照,对宫廷的厌恶和逃避。好比明朝皇帝的“正寝”,是乾清宫,这里既是朱厚照历代祖先生前居住的地方,也是他们登天咽气的所在。看官想啊,现代人对房子里死人还颇为忌讳呢,说是“凶宅”,古人会不会更加忌惮?你想大内乾清宫是不是普天之下最大的“凶宅”?朱厚照能在他父祖咽气的龙床上安然高睡?我在《大明王朝家里事儿》里写道——

传说好玩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常在乾清宫里开弓放箭(他,再加上前述之洪武与宣德二帝,就是宫中“三射”了,而所射皆为鬼物)。在我看来,这不是神经发作,他不是为鬼所惊,就是在发泄对古宅的不满。好多人很诧异,正德九年正月的一场宫火,将乾清宫烧得干干净净,朱厚照不惊不恨,反笑道:“好大一棚烟火”。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看官,你若理解了,在朱厚照眼里,乾清宫不过是软禁他的一座地上坟茔,他的表现就再正常不过了。事实上,牢笼焚毁了,第二个月,朱厚照就开始“微行”了。

朱厚照对于宫廷的逃避,首先是从逃避乾清宫这个不祥之地开始的。

(乾清宫外景。这里才是正儿八经的“天子正寝”,朱厚照如果不住西内豹房,就得住在这里/皇帝不称朕)

其实,明代皇帝就是躲开禁宫,也没好地方可去,因为他们不像清帝那样会享受,星罗棋布,京城嘶叫,关里关外,到处是离宫别苑,明朝皇帝只有西苑海子一处地方好去(包括今北海及中南海),可仍是在皇城圈圈和高墙之内。

明朝皇帝就是在西内小小的地方,建几座殿阁楼亭,都不免招惹外臣议论,给他戴上各种帽子。而清朝康雍乾三世,用了百年的时间,花了不知几千万两白银,营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圆明园,臣下没半个不字;对清帝修园子,好像只有一桩遭人非议,就是慈禧太后修颐和园,那也是因为据说修园子动用了海军款项,要为甲午之战的惨败负责。两厢比起来,明朝皇帝真要大呼“不公”了!

朱厚照在西内所修的,就是豹房,其实就是一片新的宫殿区,是他日常所居。因为朱厚照好养豹,所以他干脆给自己的居所取了这么一个别致的名字。武宗好“武”嘛,这名字很配他!

(这是现代影视剧里想象的豹房,瞧瞧题图文字,“荒淫享乐,民不聊生”这样的评价随之而生。其实明代西内空间狭逼,没有太大的地盘营建大型的宫殿,武宗建的豹房,也没看到材料说它耗资巨大。主要是皇帝怎么能住土豹的笼舍里呢?豹房这名字大不雅,让大臣们受不了/皇帝不称朕)

朱厚照在豹房居住,不回乾清宫,遭到很大的非议,有一次他好几天没上朝,外廷纷纷传说,说是皇上在戏豹时为土豹所伤。大臣们急了,不断上疏,请求皇上以此为戒,速回乾清宫正寝居住。朱厚照一概不理。但外廷的舆论,不能不让他心烦,结果在正德九年正月灯节时,因为用火不慎,乾清宫竟然被烧毁了。这下好了,再不用担心被大臣们逼着回乾清宫居住了,所以他才拍手叫好,说“好大一棚烟火”。

甚至连整个紫禁城都安不下他了,他开始想着法子出外巡游,乾清宫受灾的第二个月,他就开始往外跑,从此一忽北巡,一忽南征,就是不愿回北京,不愿回紫禁城。

实际上我是很理解朱厚照的。明代皇帝的日子,过得很不舒坦,我在《大明王朝家里事儿》一书里写道:

他们(明朝皇帝们)受着很深的约束,日常只在“高墙里住坐”,与囚徒无异,宣宗之后的绝大多数皇帝,从降生到离世,从未踏出宫门一步。在那小小的空间里,他们精神空虚,百无聊赖,又常为宿鬼所摄,免不了要靠讲道来寻求保护,靠修仙寄托一些幻想,靠吃药来找寻一点刺激;然而药性一发,则免不了大发脾气,杖毙宫女太监,更添许多冤魂厉鬼!

(皇帝不称朕,专注史评与时评)


皇帝不称朕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都是黑明朝的套路。

满清鞑子入主中原以后,将所有的明史全部篡改,连TMD朱元璋相貌都改了。

反正明史里面皇帝全是垃圾,连朱元璋和朱棣也不例外。

首先,萨沙问大家,皇帝能不能好色?好玩?

当然可以了。连我们小老百姓男人都能好色,好玩,皇帝反而不行?

其次,正德皇帝一生诚然喜欢玩乐,甚至还喜欢搞女人,这都是小节。

作为皇帝,正德皇帝是明代颇有作为的明君。

诛杀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多次赈灾免赋,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

甚至他还有一定指挥才能,亲自指挥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

正德皇帝小事随意,好女色,但大事不糊涂,将国家治理的不错,这就够了。

就算是玩女人,也都是玩了就带回宫,封为妃子,绝不是吃干抹净不认账的住。

豹房有3种说法,一种是类似于皇帝私人动物园,这是从元代就有的东西。一种是里面有一些女人,是皇帝风流的地方。还有一种认为,豹房其实就是一个皇帝的办公场所。

不管怎么说,豹房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他把国家治理好就是明君,至于他吃喝玩乐搞女人都是皇帝的自由。

再退一步说,就算正德皇帝是一个道德楷模,不吃不喝不玩女人,但把国家治理的一塌糊涂,也是昏君。


萨沙


关于豹房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豹房不是明武宗首创,宫中蓄养猛兽由来已久,而且之后仍旧有延续。嘉靖朝伊庶人进贡了一对豹子,还经常用笼子关着,拉到宫门口站岗了。

第二,豹房旧址位于西华门附近,而非今日报房胡同。

第三、豹房并非是明武宗的私人会所,而是宫中一个吃空饷的机构。据万历朝大学士朱吴兴在《涌幢小品》对于豹房的记录,则从史料上佐证了豹房开销的大而无当:

“西华门狗五十三只,御马监狗二百一十二只,日共支猪肉并皮骨五十四斤。虎三只,日支羊肉十八斤。狐狸三只,日支羊肉六斤。文豹一只,支羊肉三斤。豹房土豹七只,日支羊肉十四斤。西华门等处鸽子房,日支绿豆粟谷等项料食十石。”

如果说这还是正常开销的话,那紧接着这一句就让豹房的本质彻底暴露了:

“西苑豹房畜文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

要明白,明清时期很多大衙门也养不了这么多人,这些人基本上就是吃闲饭。而这种情况至少明世宗嘉靖初期仍然存在,在《万历野获编》中有如下记录:

“嘉靖十年兵部勇士张升奏,西苑豹房畜土豹一只,至役勇士二百四十名,岁廪二千八百石,占地十顷,岁租七百金。”

朱吴兴的笔记就是得自于张升的奏折。

第四,有人认为豹房二字是被儒家士大夫为了抹黑明武宗,利用历史“语言差”混淆概念,把阿拉伯文的(音)”BAFON“新寺谬写为”豹房“,而”BAFON“阿语的大意为”呈现信仰”,并认为“BAFON”新寺为男、女大殿的礼拜功修场所,并得出明武宗甚至是之前的大明天子们都是另有信仰之类的“高论”。 但这都是胡说八道。因为历史上历代大明天子对待所有宗教都是“大哥大嫂过年好”的态度,就是这位明武宗在给自己取了一个速檀苏莱曼的名头同时又自称大庆法王,并派人至西番迎活佛为帝师。从这点就可以看出豹房和BAFON根本无关。


报房胡同

现代人复原的明武宗御真。

根据黄仁宇的描述明武宗是一个个人素质很优秀的青年才俊,黄仁宇认为明武宗追求自由---远离紫禁城,居于豹房;个性放纵---嗜武,自封威武大将军;勇敢---亲自带军还击鞑靼小王子;善良---因地上泥泞,免去臣僚的磕头礼;这些优秀品质其实前人史书已经早有定论,但黄仁宇认为明武宗戏弄迂腐的臣僚是出于“有趣”的观点却未免隔靴搔痒。(具体可见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大明朝自成祖靖难以来一直是由开国元勋和靖难功臣组成的勋府世卿与科举出身的齐民文官共天下,至明英宗时,因土木堡之役,勋府一系几乎灭顶,而留守后方文官却守住了大明天下。后夺门之变,英宗复辟,文官首领们虽遭到清算,但士大夫一统内外的形式却无法逆转。到武宗为止,历代大明天子都满足于在士大夫的指挥下处理朝政。

明武宗宸翰

正德一朝,明武宗虽与士大夫关系基本融洽,但是富拥山海的宫中已经不愿意再对以由士大夫组成的府中唯马首是瞻,刘瑾江彬的先后乱政、明武宗的放浪形骸其本质都是对一百年来精英政治的反动,而这种权力游戏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君臣争意气”(孟森语),此种情形始自明武宗,成于明世宗,穆宗一朝和神宗初期曾经缓和,但却由张居正的专权而再度激化,以至于发展成万历怠政、三大案、魏忠贤乱政和崇祯朝的一败涂地。

影视剧中的明武宗(朱一龙饰)


陳大舍


明武宗朱厚照这个人其实还可以了,相对于明朝众多的奇葩皇帝来说,朱厚照这个皇帝当的还是比较好的,至少他这个人明白自己当的是皇帝,既没有去干木匠活也没有去炼丹,而自己应该去干什么他还是知道的。而这朱厚照唯一一大亮点,就是好色,做为皇帝,其实好色很正常,但是这朱厚照可不是一般好色。



明武宗时期修建了豹房,这个豹房其实就是皇帝玩乐的地方,而这明武宗贪玩好色是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的。朱厚照的父亲叫做朱祐樘,他在当皇帝的时候就比较宠爱张皇后,而这朱厚照便是张皇后的儿子,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朱祐樘对朱厚照是非常宠爱,在少年时期,这朱厚照便有着八位太监跟班。



这八位太监跟班便是日后明武宗时期以刘瑾为首祸国殃民的“八虎”,而这刘瑾会玩啊,朱厚照做为皇帝,其实少年时期比较单纯,懂的东西也不多,而这刘瑾便抓住朱厚照的这个特点,为他是进贡各种新鲜玩意,给他出一些玩乐的主意,并且带着朱厚照是四处荒淫玩乐。在当上皇帝后,武宗师乐此不疲,而刘瑾也是权势越大,并且给朱厚照进言修建豹房。



随着刘瑾的飞扬跋扈,朝中很多大臣对其不满,后来在一些大臣的进言后,朱厚照猛然醒悟,最终处死了刘瑾,而且是凌迟,共七千多刀。而这豹房究竟是干什么的,在历史上还有争议,有的人认为这是供朱厚照纯粹玩乐的,但是又有很多人认为这朱厚照其实很聪明,建立的豹房不过是一个治理朝政和军事的中心,是加紧了皇权,至于这武宗究竟他的目的是什么,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


历史之绝唱


正德皇帝之所以完全不顾祖训祖制、前宫后寝、朝仪朝议等典章制度,毅然决然的入住豹房,并且至死也不离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正德帝要摆脱祖训与祖制的限制。

按照祖训,他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举一动都要遵照祖先制定的规矩,不得放纵自己。按照祖制,他必须居住在乾清宫,除了读书及处理文件之外,还要听经筵官宣讲圣人文章;不但要到前廷去面见群臣,处理各种各样的事务,而且要冠冕加身,没有半点自由。

正德帝既是一位放荡的少年,又是一位神圣的皇帝,放荡使他不愿意接受祖训与祖制的束缚,神圣使他感觉自己应该是唯我独尊。想要我行我素,却要受到祖训与祖制的限制,他不能够改变,也不能够完全不遵,却用自已的独特方式离开这座充满神秘的皇宫,在不公然反对祖训与祖制的情况下别开新面。

第二,正德帝要摆脱群臣的束缚。

按照制度规定,皇帝要接受群臣的朝见,要处理各种政务,而群臣,特别是内阁那几位顾命大臣们的频繁说教,使其有动辄得咎的感受。在宦官刘瑾的帮助下,正德帝成功地将两位顾命大臣驱逐,大批朝臣成为“奸党”。宦官已经成为他利用起来最方便的政治势力,权力中心转向内廷,当然也要随着皇帝的所在而转移,迁住豹房而构建新的权力中心也就不成问题了。

上图电视剧中的正德帝和刘瑾

第三,正德帝厌恶宫中人际关系的狡诈。

正德帝生母之疑,使他了解到皇家的恩仇变幻,以及宫内骇人听闻的权诈阴谋。他与张太后的母子关系,乃是建立在利害和仇怨交错的基础之上,他不愿意面对这样一位母亲,也没有孝顺、侍奉的意愿。张太后对他也不敢强求,听任他出住豹房也是顺理成章的。

第四,正德帝在豹房可以为所欲为。

没有了礼法约束,不但可以恣行淫乐,而且还可以广收义子,任意胡为,竭尽娱乐之能事,这在宫中是万万不能的。

最后,豹房成为政治中心。作为豹房公廨,宦官刘瑾与朝臣中的焦芳、刘宇、张彩,锦衣卫指挥使田文义,还有刘瑾的心腹谋士张文冕、徐正等人都是重要的成员。遇有重大政事,刘瑾往往召集他们在此商议,组成处理和裁决政事的黑班子。正德帝通过这套班子,发号施令,控制着外朝机构,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政务,使之成为真正掌握实权的地方。


古道犀风


大家好!我是“老纳不走”!😊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历史就是这样记载!

但我个人一直认为明武宗他应该不是历史记载的那样“荒淫暴戾、怪诞无耻”的人!首先我们看看他的简介:

明武宗朱厚照(1491年10月26日-1521年4月20日),明朝第十位皇帝(1505年-1521年在位),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是孝宗唯一长大成人的儿子,两岁被立为皇太子

他的父亲明孝宗朱佑樘,也是我最敬重的一个皇帝,他也是我国历史唯一一个封建王朝中只娶一个女人(张氏)!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为孝穆纪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言路大开,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虽末年宠信宦官李广,但是立刻改过自新,历代史学家对他评价极高,朱国桢就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葬泰陵,庙号孝宗!

他们的儿子朱厚照,从小天资聪慧,军事天赋极高!而且也广受群臣爱待!同时因为朱厚照是当时他们唯一的儿子,他在两岁就被立为皇太子,可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两岁的幼童从那么小就要接受各种训练,只因为他是唯一的皇储,只因为将来他是做皇帝的,他根本就不可能选择他想要的童年,只因为他将来是皇帝!但大家有没有想过他想不想做皇帝,我甚至怀疑他压根就不喜欢做这个皇帝,但是他有得选择吗?就因为他是当时明朝唯一的皇储将来是要做皇帝的,他没得选!他没有兄弟姐妹,没有小伙伴,只有那八个从小陪伴的他太监!

再说原本他可以安心做一个皇储(皇二代)就好了,但天意难违呀!他父亲明孝宗英年早逝!弘治十八年(1505年),朱祐樘驾崩于乾清宫,在位18年,享年36岁!可以说是天妒英才!😭😭😭。小王子朱厚照再也不能像其他小孩子一样有爸爸疼爱了,因为他要做他内心很反感的皇帝,他15岁那年登基了,年号正德!15岁一个正在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却还要处处受限制,大家都知道明朝中后期大群臣是很疯狂的动不动就死谏,皇帝是可以被朝臣骂得狗血淋头的!所以心里的郁闷也只能向那八个太监诉说!

刘瑾、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八个太监号称八虎

而这个八个太监可以说是最了解他个性的人了,自然是想尽办法让他开心、快乐了!可以手段无其不用!而他自己也厌倦了皇宫的生活,因为那不是他追求的生活!他只是想过过皇宫以外的生活!那样才活得像自己!

但史书上是有记载过他有极高的军事才能的,而且他很热衷军营生活,他甚至封自己为兵马大将军,在他在位这些年发生的几场境内外战争中, (应州大捷、平定宁王叛乱、平定安化王叛乱)都展示了他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而且每次都御驾亲征的!可以说身先士卒!这点不管正史野史都不敢抹杀他的才能!只不过在战损方面记载却极巨争议!如“应州大捷”

正德十二年十月(1517年),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朱厚照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亲征。其时距土木堡之变不到七十年,朝臣听到“亲征”二字不禁神经过敏。于是又是一轮的规劝、教训,甚至威胁,但朱厚照决不愿意放过这次实战机会,终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作为惩罚,他不给任何一个文官随驾的荣幸。 双方大战几天,朱厚照亲临前线同敌人战斗,据说还亲手斩敌一人,不过也险象丛生,“乘舆几陷”。朱厚照亲自指挥的这场战斗,取得了杀敌十六名,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战绩!


两军对垒,双方士兵加来数兵马万🐴之多,而且明军是打胜了的,才杀敌十六,已方阵亡二十五人!我想就算两军数万人马🐴冲锋光踩死的人都不只这么少吧!所以史书上记载的战绩让人很是质疑呀!

最后他在一次出游途中意外落水,被救起之后染病不久就驾崩了!享年31岁!在位16年来,批评他的声音永远是最多的,估计也没多少会客观的去评价这位极具个性色彩的皇帝!

对明武宗,我想到了星爷《唐伯虎点秋香》里一句台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出穿”


老纳不走


明武宗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能骑善射,自幼在大太监刘瑾的误导诱惑下,不认真读书,成天的与鹰犬、豹子为伍,尤其对男欢女爱倍感兴趣,每天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他15岁登基后,花巨资修建“豹房”,专门用来玩乐,这“豹房”比那后宫好玩多了,后宫里面死气沉沉,规矩又多,玩不出兴趣来。对于明武宗来说是个巨大的束缚。

明武宗是个独立特行,我行我素的人,豹房的生活远远满足不了他旺盛的欲望,他还实地体念“窑子”的世界,甚至不惜强闯民宅强抢民女,做出许多出格的事情,也算蛮奇葩的。他的独立特行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长住豹房,久住淫窝;二,喜欢打仗,以边防重镇宣府为“家”;三,违背祖规,数次出京巡游。其中最差劲的当然是豹房,常年沉迷于此,荒废了社稷,搞垮了身体,年仅31岁就“嗝屁”了,实属可惜。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荒淫无度,离经叛道,但也不是一无是处,他喜欢打仗,曾经大败蒙古小王子,在应州大捷战役中,曾亲手杀敌一人,他大事从不怠慢,体恤民情,赈灾免赋,对下属官员宽松仁厚,比起明朝的其他几个奇葩皇帝,他还算是一个明君,有点矛盾了,人嘛,包括君王都不是圣人,都有缺点,都是矛盾的,呵呵就可以了。


遗产君


有明一朝,自仁宣之后,尤其是土木堡之后,文官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朝堂中的大小事都有文官的插手,皇帝一言九鼎几乎成为一个过去式的名词。这也是为什么明朝皇帝都会重用司礼监,其目的就是为了利用宦官与朝臣争权,即使没有完全掌握主动也要保持势均力敌,这样皇帝才有话语权,说的话才有人听。

所以,王振也好,刘瑾也罢,乃至后面的魏忠贤都是皇帝推出了负责和朝臣打擂台的工具。

我们综合来看武宗的一生,他信任刘瑾等八虎,提拔江彬等武官,甚至亲自上阵砍人,其目的无非是想从文官把持的权利中分得一杯羹,不至于做一个傀儡做一个泥塑菩萨。然而从结果上来看他失败了,毕竟文官掌握者话语权,掌握的舆论权,他们可以在武宗或者的时候就将十几万人的战斗描写成只死了一个人的街头斗殴,因此在武宗死后随便抹黑也不成问题了。


岩上无心云相逐


豹房是明武宗为了摆脱文官的牵制,重新建立自己的宫殿和行政机构,以此来恢复明朝初年尚武的传统。

明武宗其实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正史《武宗实录》中的明武宗是一个无能而又奢侈荒淫的君主。但是,在很多的民间传说之中,他却又摇身一变,成为了传奇性的英雄,惩治贪官污吏、保护老百姓。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明武宗肯定是有很多缺点的。比如他和明朝的大多数皇帝一样,喜欢玩乐,喜欢和道士一起炼丹。但是,明武宗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对军事非常有兴趣,非常希望恢复明朝初年尚武的传统。这便侵犯了大部分文官的利益,毕竟武宗如果这么干,那些文官岂不是要丧失自己权势。现在关于武宗皇帝的记载,很多都是把他的军事计划和行动当做愚昧的爱好来嘲讽。

最有名的就是关于武宗豹房的记载。大多数的人可能会觉得明武宗的豹房和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一样,是他和随从们醉生梦死的场所。当然,豹房肯定有娱乐的目的,但是有的人却有意掩盖一些历史的真相。

前面说过,明武宗是希望恢复明朝军事实力的,因此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受到文官牵制的。这个时候,他便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紫禁城外重新建立自己的宫殿和行政机构——豹房。豹房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外国人和武夫,明武宗便用这些人来重新训练明朝的军队。比如里面有很多蒙古人及西域人的后裔,王世贞的《正德宫词》中称他们为“ 回鹘队”。

正德元年的时候,明武宗就开始重新训练朝廷的军队,并把这作为自己的大事来办。正德六年的时候,明英宗重新选择了四万两千人来进行操练,以保卫北京城。明英宗甚至还亲自带着人训练,据说早晚操练,火炮之声不绝于耳。正德十二年的应州之役,这是十六世纪中明军唯一使用骑兵消灭蒙军的战役。不够《英宗实录》中却只是记载了明军伤亡较重。


武宗的这些做法对大臣来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为当时文官心目中的帝王,是不应该亲自暴露在任何有危险的场合,即使是狩猎,也是不适合皇帝用来娱乐的。所以明英宗的很多活动在大臣看来都是应该被禁止的。比如当时明英宗亲自练兵的时候,一些大臣甚至写诗批评他。比如:

万寿山前擂大鼓 , 褚袍将军号威武。三边健儿猛如虎 , 左提戈 , 右张弩 , 外廷言之褚袍怒 。 牙旅闪闪军门开 , 紫葺罩甲如云排 , 大同来 , 宜府来。

其中的褚袍将军便是指的明英宗,用来讽刺来做的事情不切实际,没有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