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產品背後的新邏輯

知識付費產品背後的新邏輯

互聯網知識付費背後的邏輯是信息和知識的極度豐富甚至冗餘,我們稱它是“豐饒”。現在人們需要付費知識產品,是源於互聯網上的信息極度豐富。

過去,知識是稀缺的,你付錢才能買得到,拿稀缺的金錢換取寶貴的圖書。現在,知識是豐饒的,我們用金錢換來對稀缺的時間和精力的節約。

在稀缺思維下,我們考慮的是資源價值;在豐饒思維下,我們考慮的是用戶價值。在稀缺思維下,往好處想,知識產品的生產者考慮的是,儘量用最稀缺的資源;往壞處想,他們故意營造稀缺的氛圍,從而讓自己獲得最大的收益,在豐饒思維下,知識產品的生產者則主要是通過幫用戶節省稀缺的資源——時間和精力,從而創造價值,獲得收益。

作者、講者的角色發生了變化。過去,作者、講者的角色是將知識從一方傳遞到缺少信息和知識的另一方;現在,知識產品的消費者、學習者其實處在信息和知識的極度豐富之中,作者、講者的角色是替身處豐饒之中的他們畫出路線圖,引領他們走向目標。

這一波知識付費,不管事撰寫訂閱專欄的額,還是講課的,別人或許都會尊敬地說“您是老師”。實際上,這些人中最優秀的都是抱著服務的心態:不是因為在知識上我有你無,信息稀缺或有信息差,我能當你的老師,而是信息極度豐富,我在為你提供一種簡化你的學習和生活的知識服務。

知識付費產品背後的新邏輯

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找到幾乎所有的知識和信息,但是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希望有人來做我們的“私人知識助理”。在豐饒之中最重要的經濟提供物,也就是通常說的提供給用戶的東西是體驗。在知識相關的領域當中,信息是初級產品,以圖書封裝的知識產品是商品,以課程封裝的是服務,現在我們想要的是體驗。對當下的付費知識產品,大家關注的還主要是教育類的體驗,未來可能會逐步擴展到其他三個象限。

半成品、互聯網屬性、豐饒,知識產品的這三個特徵對應的分別是學習者、產品經理和知識ip(作者、講者)。知識網紅、知識表演者這些關於知識提供者的說法看起來不那麼嚴肅,與知識和學習顯得有點格格不入,但他們可能是合理的類比,知識產品的體驗是通過這些知識表演者從生產者受眾轉移到我們這些學習者手中的。如果把學習看成旅程,作者、講者可能是導遊,帶我們穿越知識的豐饒之海。

學伴,好用的知識製作與售賣工具。

微學伴是專注於知識付費、教育培訓的工具型平臺,可一站式滿足課程製作、學員管理、付費轉化、營銷推廣、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讓課程的生產發佈、推廣分發、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變得更加簡單,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線教育、付費轉化也可以很簡單。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機構選擇微學伴,店鋪月均銷售額達10萬!用微學伴,與71088家機構一起玩轉知識變現。

知識付費產品背後的新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