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蜀國的滅亡,誰的責任是最大的?

從讀者網評概率來看,似乎西蜀亡國的責任基本上是在諸葛亮身上,有人概括為“成也諸葛,敗也諸葛”。這個說法值得商榷。那其實不是一個人的事兒,該負責人的也不止諸葛亮一位。你想啊,西蜀的開國皇帝劉備該不該負責?後主劉禪該不該負責?關羽丟了荊州是不是讓蜀國開始走了下坡路?諸葛亮之後的姜維是不是也責任重大?所以呀,這個事兒得一鋪一鋪的慢慢說,來不得一言以蔽之。

三國演義:蜀國的滅亡,誰的責任是最大的?

劉備

第一責任人是劉備。他是蜀國的開創者,是蜀國之主。他不聽勸阻,執意出兵伐吳,犯了重大的戰略性錯誤。劉備有個錯覺,以為自己登基稱帝就繼承了漢室大統,可以唯我獨尊想打誰就打誰了。結果,夷陵兵敗不僅傷了元氣,還是蜀國曾經的輝煌成為過眼煙雲。應該說蜀國之敗,正是由此而無可挽回地加快了速度。三足鼎立的局勢被打破了,一下成了一強兩弱,最弱的是西蜀。若不是這一失誤,強大富足的蜀國輕易不會被打敗,還為北伐曹魏攢足了經濟和軍事實力,成為最後的贏家絕不是痴人說夢。所以,應該是“成也劉備,敗也劉備”,君主誤國,神仙也救不了!

三國演義:蜀國的滅亡,誰的責任是最大的?

劉禪

第二責任人是後主劉禪。這位“扶不起來的阿斗”繼位之後,基本上沉醉於聲色犬馬,貪圖安樂享受。胸無大志,沒有徐圖中原的雄心大略。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一國之主是個平庸之輩,累死三軍也於事無補。假如按照劉備的遺囑,廢了這個劉禪,由諸葛亮做蜀國之主,那麼這個蜀主就是雄才大略之人選了。諸葛亮一味地要當忠臣,要“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非真的忠誠,而是一種愚忠。甘願扶保劉禪那樣的庸主,本身就不是一個智者之為。從某種意義上講,是諸葛亮助長了劉禪之昏。

三國演義:蜀國的滅亡,誰的責任是最大的?

諸葛亮

第三責任人才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只是諸葛亮兌現自己對劉備的承諾,儘管給蜀漢的國力造成極大的傷害。他的最大過錯是扶保了劉禪,忠於一個成不了氣候的君主,至少是一個腦殘的行為。其結果是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可能死得其所。如果諸葛亮自立為主,最少不會那麼迅速的就被曹魏亡國。他只重自己的個人名節,卻犧牲了應該改變的歷史進程。文諸葛、武趙雲,這二位的名節觀歷來被人讚頌,但也都因此而因小失大,光鮮背後是一個巨大的陰影。諸葛亮的這個過錯,不但亡了蜀漢,也讓自己三分天下的預言成為泡影。

三國演義:蜀國的滅亡,誰的責任是最大的?

關羽

第四責任人是關羽。表面上看關羽死在劉備之前,蜀漢的滅亡與他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實際上不然,不是因為他傲慢粗心丟了荊州,蜀漢就不會從此走了下坡路。所以客觀地講,蜀漢之亡應該是從關羽失荊州開始的。從戰略意義上來分析,荊州不失,關羽不死,蜀漢輕易不會滅亡,而且也有了戰勝曹魏和東吳、統一天下的可能。還有,赤壁之戰關羽如果不放走曹操,三國鼎立的形成將是另一種局面。關羽的過失可謂大矣!

三國演義:蜀國的滅亡,誰的責任是最大的?

姜維

其他的責任人就不必一一地追究了。譬如姜維的退守之策,導致顧此失彼,守了劍閣,擋住終會,卻被鄧艾出兵奇襲直搗成都。譬如後期的宦官當政,貪圖安樂,排斥正義力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