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在身邊!不止秦瓊,雞、狗、桃符、神荼鬱壘也做過門神

提起門神,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恐怕是尉遲恭和秦瓊。但是,元朝以前,中國門神的形象並不是這二位猛將。

我們從門神起源開始說起。

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就已經出現"門神"。不過,這時的門神,只是一個器物,或者"牲人",並且不是在門上,而是埋在門下。

這是一種祭祀門的方式,稱之為"門祭"。到春秋戰國時期,這種門祭活動還成了禮法,從國君到士大夫都要進行門祭。

非遺在身邊!不止秦瓊,雞、狗、桃符、神荼鬱壘也做過門神

不過,這是"門祭"的方式變了,具體來說,要分兩種情況。

百姓祭門,主要是在門左側設一牌位,這個牌位就代表門神。然後,在案板上擺著動物的肝臟、心肺,在牌位的南面祭祀。(這段話源於下面一段文字,翻譯不準確,高手可以翻譯下)

祀門之禮,北面設主於門左樞,乃制肝及肺心為俎,奠於主南,又設盛於俎東,其他皆如祭灶之禮。

國君祭祀門的時候,要把動物"磔",就是分解動物,並讓動物的血濺到門上。所磔之動物,一般是雞、狗和羊。

用羊祭門,因為羊就是"祥"。此外,羊在古代是正直的化身,傳說中的獬豸就是神羊,有一角,見到壞人就會用角抵倒。因此,明清官服的補子上,還有獬豸形象。

非遺在身邊!不止秦瓊,雞、狗、桃符、神荼鬱壘也做過門神

用狗祭門,先秦到漢代一直有。

今人殺白犬以血題門戶,正月白犬血闢除不祥,取法於此也。

還有殺雞,掛桃符的。

劉(殺)雞於戶,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連灰其下,百鬼畏之。

狗本來就是人們馴化用以看門守護的,所以殺狗祭門好理解。可是,為什麼雞和桃符能讓鬼害怕呢?

因為"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以類感也。"是的,雞叫之後,天就亮了,太陽就出來了,鬼自然就害怕而消失了。

用雞來祭門的活動,後來演變為在門上畫雞,或者掛用木頭雕刻的雞。

非遺在身邊!不止秦瓊,雞、狗、桃符、神荼鬱壘也做過門神

《山海經》有云: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間東北曰鬼門,萬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鬱壘,主閱領萬鬼。惡害之鬼,執以葦索,而以食虎。於是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兇魅。

所以在門上掛桃符、葦索甚至畫虎以趨避鬼怪的風俗,都是源於此。

不過,葦索和虎並不多。多的是桃符,掛桃符的習俗,從漢代一直延續到唐末五代。當然了,最多的還是畫"神荼"和"鬱壘"在門上,這兩位萬鬼之神是實實在在的門神。

為了方便,人們還把桃符和神荼鬱壘合二為一,在桃符上畫神荼鬱壘像,似乎這樣,就更能治鬼辟邪了。

非遺在身邊!不止秦瓊,雞、狗、桃符、神荼鬱壘也做過門神

其實漢代門神有很多,桃符、狗羊雞虎、桃符、神荼鬱壘都有。除此之外,武將門神的雛形也出現了。

《漢書》記載:廣川惠王去疾,殿門有古勇士成慶畫像,短衣大長劍。

當然,這只是孤例。更為確信的說法,武將門神是從神荼鬱壘轉變而來。

神荼鬱壘,起初都是面目猙獰,捉鬼食虎的恐怖駭人形象。到了南北朝時期,這兩位大神的形象,開始轉變為披甲執戟(鉞),最終成了武將門神。

至於秦瓊和尉遲恭,雖然是唐朝武將,但是作為門神的形象,是在元朝以後才確定的,這裡面還有故事。

非遺在身邊!不止秦瓊,雞、狗、桃符、神荼鬱壘也做過門神

唐太宗李世民做了噩夢,被嚇到了。然後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後來秦瓊和尉遲恭兩人來守夜,李世民從此再沒有做噩夢。但李世民也愛惜這兩位猛將,所以讓宮廷畫師把他們模樣畫下來,貼在門上,也很有效果。從此,秦瓊和尉遲恭就作為門神了。

這個故事後來還被吳承恩用在了《西遊記》中。

到了明清以後,因為地域等文化差異,各地門神都不同。河南一帶的門神多為趙雲、馬超;陝西一帶的門神則為孫臏、龐涓等。其他地方還有用岳飛、關羽、張飛、穆桂英等作為門神。如此一來,還能普及一下歷史人物,倒也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