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和屈原無關

雖然端午還要等兩天,但是各大小商店早已經在賣粽子了。是的,過端午要吃粽子,這是端午節習俗。可是,為什麼端午要吃粽子呢?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屈原無關

祭祀屈原?說對了一半,的確是為了祭祀,但不是祭祀屈原。至少,在魏晉之前,粽子不是為了紀念屈原。

黍崇拜到以黍祭祀

早在先秦乃至更早的時候,人們的主食有黍、稷、稻和麥等。這些主食中,黍不僅可以做飯,還能釀酒,做糕點等。在當時人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此也產生了農作物崇拜,即用祭黍和用黍祭祀先祖、鬼神等。

先秦文獻中,多次提到過用黍祭祀的事情。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屈原無關

《禮記·月令》載:仲夏之月,農乃登黍,月也,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這段話怎麼翻譯,有爭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天子祭祀先祖的時候,用到了黍。這裡的黍自然不是生黍,肯定是煮熟後的。

角黍為何是牛角狀?

煮熟後的黍飯,要用菰葉或者其他葉子裹成牛角形狀,稱之為"角黍"。為什麼要做成牛角形狀的呢?

原來,古代天子祭祀的時候,要用牛羊豬三種動物。這三種動物在準備祭祀前,要放在牢中養著,所以也稱之為"牢"。但是天子和諸侯的牢,有區別。諸侯只能用豬羊,稱為少牢;天子用牛羊豬,稱為太牢。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屈原無關

但是,大家也都知道,牛在古代一直都用於耕地,如果殺牛太多,那麼用來耕地的牛就會少了。而中國又一直是農耕國家,耕地種地太重要,為了保護牛這種生產力和生產工具,歷代皇帝都禁止殺牛,如果偷偷殺牛或者吃牛肉還會被懲罰。

又不能殺牛祭祀,又必須用牛,怎麼辦?

古代聰明啊!他們用代替物,比如牛角狀的東西來代替牛,這樣既能表達祭祀之禮,又沒有真的殺牛,一舉兩得,完美!

於是,黍就被做成了牛角狀。

南北朝時期,隨著南北方飲食交流,角黍和南方筒飯的結合,形成了粽子。

為何要在端午吃粽子紀念屈原?

最初的時候,是夏至日吃粽子,這個在《荊楚歲時記》中有記載,當時和屈原還沒有關係。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屈原無關

早在漢代的時候,端午至少紀念過介子推、曹娥、伍子胥、陳臨和屈原等人。但是因為紀念屈原的地方多,而且屈原愛國的思想偉大,逐漸形成了屈原獨勝的局面,到南北朝時期,基本上大家都在紀念屈原了。

那為什麼要吃粽子呢?

《襄陽風俗記》中記載: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其妻每投食於水以祭之。原通夢告妻,所祭食皆為蛟龍所奪。龍畏五色絲及竹,故妻以竹為粽,以五色纏絲之。

翻譯過來就是說:屈原投江自殺後,他的妻子經常把食物投入水中祭祀他。後來屈原託夢給他妻子,她投的食物都被蛟龍搶去吃了。龍怕五彩絲和竹子,然後他妻子就用竹子做成粽子,纏上五色絲,這樣投入水中,蛟龍就不敢吃了。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和屈原無關

同樣的故事,在《續齊諧記》中也有記載。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忽見一士人,自雲三閭大夫,謂曲曰:'聞君當見祭,甚善。常年為蛟龍所竊,今若有惠,當以楝葉塞其上,以彩絲纏之。此二物蛟龍所憚。'曲依其言。

《續齊諧記》是南朝梁時吳均所寫的一部神話志怪小說。吳均和屈原,無論是所處的時代,還是理念都很像。這種小說很受人們喜歡,從此這個說法便流傳了下來。

從此以後,逐漸興起了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習俗。

不管怎麼說,端午吃粽子紀念屈原都屬於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