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朋友”的理解

我出差到上海,得知朋友也到上海出差,我在忙碌中还是敲开了朋友的门。朋友也是忙碌,但还是抽时间赔了我。一杯清茶,每人各坐在一张凳子上,只是家长里短,又到外面走了一会儿,便告辞了,因朋友有事。

我心满意足地走了,朋友心满意足地有事去了。是头天晚上彼此知道两人都到上海,但没有那种即刻想聚的激动,但又明了上午是非去拜访不可,否则心里会不安,朋友也心生疑惑。这就是朋友,是分别后要相见,但又不是那种刻骨铭心;见面时没有轰轰烈烈,只是一杯清茶,彼此各端坐在一张凳子上,但却有一份情义。

回来后,我便因事情忘记了朋友,午饭后闲下无事,只是影片一闪忆起了上午见面,不想却被他上午一句话感动:“老兄,经济有困难,特别是你那快八十岁的老父亲生病时急需用钱,打个招呼就行。”我当时是点了点头,此刻却印出了曾经的一幕。几年前,父亲毫无征兆地生病住院,腰里钱用完了,只是给他打了个电话。电话那头朋友什么也不问,直接说:“要多少钱?老父亲状况如何?”半个小时后,钱到卡了。我没有感谢,也没说什么时候还,他也没要什么时候还。但是那种无法言语的感激之情已深深地埋在我心里。这就是朋友,是患难时鼎力相助却不计较感激。我在心里默默地念道:“此生,这个朋友交定了”。

又忆起一个序幕。朋友参加证书考试没过关。复考时,他只是说缺某资料,我是请假当天给他弄好,当天送给他。他在吃惊之余,楞了一会儿,只是说:“这么快?”但我看到了他脸上的喜悦,只是不表达。我心里怅怅的,但却是满足的。他要交一份报告,不会写,知道我擅长笔杆子,跟我打了个招呼。我比他还急,连夜赶写完,连夜发给他。怕他没收到,打个电话过去,他正睡得迷迷糊糊的,气得我挂了电话心里直骂他“可恶”。第二天一早,朋友来了信息,夸我材料写得好时,不忘补充解释原因。所有的怨恨全消了,感到为朋友干事应该实实在在,不要拖拉、马虎。这就是朋友,视他人的事比自己的重要。

我不知道“朋友”这个词怎么解释,我也不知道怎么去交,纯粹是性格使然,是在彼此尊重的情况下又没有尊重。但朋友能在关键时候拉一把,而不是推一下。我见过太多的“朋友们”,刚刚还在酒桌上称兄道弟,一转背便是一副狗脸,不屑地说:“他这人,不行,~”。每每听到此话,我总是一脸的茫然:“怎么会是这样呢?刚才还在称兄道弟地”。我在心寒的同时,不免为他人同情和惋惜:刚才的一场酒白喝了,还冤枉花了时间。更有“朋友们”,笑眯眯地呼朋唤友到一起去赌博,是那种跟工资收入不相符地赌。出来时,有人是“富翁”,有人是“穷光蛋”,但还笑眯眯地出去喝酒了。我在想:都是朋友,都是迷迷地望着对方笑,但我总感到那笑里有凶光。

我没在官场上混过,我不知道官场上有没有“朋友”。但我想,在当今的社会,官场还是要多一些信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信仰,把人民群众当朋友待,也许为官之路走得更畅更远。而不是官场里互相称朋道友,或者狼狈为奸,或者明争暗斗。如此,“朋友”的定义又上升到更高一个层次,那就是正能量的为人民办实事的官场。

朋友,小到两个人,延伸到一群人,之后是整个社会,便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