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可以殺人,一言堂執法,沒證據憑流言就判20人死刑

所謂三人成虎,流言止於智者。有的時候流言是可以殺人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個因為流言所引發的案子,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讓20人被判了死刑。

流言可以殺人,一言堂執法,沒證據憑流言就判20人死刑

在清朝順治十四年也就是1657年,南京科舉放榜的日子,這次放榜之後落榜的考生明顯不同。以往都是唉聲嘆氣一番,可是今天有一些落榜考生,除了唉聲嘆氣之外,還透露出了一絲憤怒。

有一個外省的同考官(閱卷老師)龔勳第一次來到南京,想要好好欣賞一下江南美景,沒想到在遊玩的路上被一些落榜的考生認了出來,結果被群毆了一頓。

更有落榜的考生,到南京最大的孔子廟嚎啕大哭。其實這一切的原因就是考生認為這次科舉裡面有黑幕,一些他們認為的不學無術之人竟然榜上有名,而一些刻苦勤奮之人竟然名落孫山,所有他們認定這次考試肯定有問題。

流言可以殺人,一言堂執法,沒證據憑流言就判20人死刑

這一次的考試中,要求考生根據論語中的一句話“貧而無諂”,來寫一篇八股文。貧而無諂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很貧窮沒有錢,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不要在人家面前去巴結去奉承,需要有骨氣。”

有人在張貼成績的地方貼了一副對聯,上聯是:孔方主試副錢神,下聯是:題義先分富與貧。上聯中的方指的是主考官方猶,錢指的是副主考官錢開宗。把上聯和下聯連起來意見就是:“主考的兩位考官都是要錢的主,只要誰給錢多,就有可能錄取誰。”

還有考生寫了一首詞牌名“黃鶯兒”:“命意在題中,輕貧士,重富翁,詩云、子曰、全無用,切磋欠工,往來要通,其斯之謂方能中,告諸公,方人子貢,原是貸殖家風。”

意思大概就是說:“這一次主考官命的題就已經告訴考生了,如果沒有錢送給主考官,那你水平再高也考不上。”

這就算完了嗎?厲害的還在後頭。他們又寫了一部傳奇雜劇叫《萬金記》,萬金記還有一層意思,萬就是方字去掉上面一點,金就是錢字的偏旁。這個萬金記的內容就是,這次科舉考試主副考官方猶錢開宗大肆收錢。這一篇雜劇寫的非常生動,正因為好看,所以流傳速度非常快非常廣,很快就成為了暢銷書,這本暢銷書也流傳到了北京。

有官員將流言和《黃鶯兒》和《萬金記》都稟報了順治皇帝,皇帝大怒下令嚴查。結果刑部耗時一年時間,也沒有找到科舉舞弊的確鑿證據,《黃鶯兒》和《萬金記》都是文學作品,藝術誇張司空見慣,所以刑部不能拿文學作品作證據。

結果20歲的順治皇帝大手一揮,殺!嚴懲南京鄉試舞弊案涉案人員。

1、正副主考官、同考官共20人全部處死;

2、他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全部流放寧古塔;

3、家產全部充公。

處死所有考官,這也是創了歷史之最。沒有證據只憑流言就這樣處理,這位年輕的順治皇帝怎麼考慮的,反正史料上沒有記載。

流言可以殺人,一言堂執法,沒證據憑流言就判20人死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