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爲什麼結婚三天要回娘家嗎?

我不是上D


你們知道為什麼結婚三天要回孃家嗎? 在農村現在還遵循著這個習俗,但如果女兒嫁的比較遠,那基本上就沒有三天回門的說法,總體來說,三天回門是父母對女兒的掛念,補空女兒出嫁後心理的落差感。那麼為什麼會有三天回門的說法呢?



1.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嫁人之後再回到孃家那就是客人了,這裡對女兒來說是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而再次回來之後女兒要帶著很多的禮物回來,一是表示對父母的感謝,一是表示自己的客人身份,這樣一來雙方的心結也會隨之消失。

2.常回家看看

農村一般都是女兒給孃家送禮,而三天回門意思就是讓女兒多回家看看,不要有了婆家之後就忘了自己的父母,要多回家看看,多孝順自己的父母。同時剛結婚的時候父母一般心情都比較低落,而這時候女兒回家能夠讓父母心裡的空寂緩和很多。而平時的逢年過節女兒都要給孃家送禮,送親情,為的是不要忘記這個家。



3.女婿認門

三天回門的時候,女婿要回到家裡給各位親戚敬酒,而這時候和孃家的親戚之間有了新的稱呼,小姨子、小舅子等等,這樣一來雙方的關係更加親切。而女婿認門之後那雙方就是親戚關係,以後相互之間要有所照應。 當然在民間還講究女兒回家可以對祖先有一個交代,告訴他們自己已經出嫁了,讓他們能夠安心。

所以說三天回門還是非常重要的,是親情和習俗的雙重體現。


三農圈子


“回門“是女兒女婿第一次以真正意義上的夫婦回孃家,為什麼要選擇第三天回門呢?這方面的說法很多,但最流行最合乎邏輯的是這麼兩層意思:一是,讓女兒帶著女婿認孃家。大家知道,在古代,婚姻不是男女個人能決定的,而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夫婦兩人在婚前甚至連面都不曾見過,更別提認識彼此家門了。所以新婚三天回門既是女兒婚後第一次回孃家,也是讓女婿認岳家門。第二層意思是藉此讓女兒女婿放鬆一下。新婚頭兩天,洞房花燭,鸞顛鳳倒,人馬勞頓,第三天回孃家,調理調理身體,也是很有人情味的一件事。



當然,也有六天、八天、九天和一個月回門的,但大多還是選擇在三天回門。

回門日是女婿的節日,這天岳家一般都會準備豐盛的宴席好吃好喝地招待女婿,也是女婿最春風得意的日子。

時光轉換,今非昔比。隨著社會的發展,觀念的變化特別是工業信息化時代人們流動幅度大,有些婚姻就不能按常俗三天回門,如女兒遠嫁等。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新婚夫婦們百年好合。



誰憐一燈影


第一、不能問公婆積蓄。

有些女性朋友一結婚就想著把公婆的積蓄拿到手。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如果公婆他們願意給也不用你主動去要,如果公婆不願意或者他們根本就沒有,即使我們主動要他們也不會給。

公婆養大兒子對我們兒女來說已經是最大的恩情了。即使他們有儲蓄,我們做兒女的也應該讓父母留著自己花。如果我們把父母的積蓄騙到手或是搶到手,這些行為都是對父母的不尊重。連父母的錢都要拿到手,更別說以後父母無法養活自己時還能做到贍養父母、孝敬父母了。

第二、不能越俎代庖。

許多女性朋友在第一次回孃家表現得很勤快。她們的想法是對的,可是她們這樣的做法又是不對的。我們剛到婆家,對婆家人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不瞭解。如果我們主動下廚做飯或是做其他家務,會因為不知道而讓自己很窘迫和做錯事。例如,我們第一次到婆家廚房做飯,我們不知道大米、油鹽醬醋,碗筷等物件放在哪裡,或是我們做完飯後按我們的習慣重新擺放廚具。這些會讓婆婆對你有看法。

我們可以幫忙做家務,我們只做婆婆的小幫手就可以了。這樣婆婆既不會覺得我們搶走了她女主人的位置,又認同我們是一個勤快的兒媳婦。這樣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

第三、不要因小失大。

有些女性朋友第一次回婆家是因為在婆家辦婚席,婆家宴請親朋好友,禮錢肯定收到一些。我們不應該在接待賓客時鬧情緒。即使我們想得到禮錢,我們也不能直接向公婆要,我們可以通過老公去和公婆溝通,實在要不回來就算了。別因為一點小事把一家人的和氣都鬧沒了。

第四、要對婆家的小孩子好一點。

在每個家庭裡,孩子都是家人的心肝寶貝。如果我們對哥嫂的孩子、弟妹的孩子或是姐妹的孩子表現出很喜歡,很投緣的話,我們在婆家人的印象會很好。即使不是婆家的孩子,我們也不能用置之不理的態度對待孩子。因為公婆會時刻關注著我們的行為舉止,這樣的態度會讓公婆誤解為我們不喜歡孩子。

第五、不要表現得太大方。

居家的女人講究的是勤儉持家。如果我們第一次回婆家就大手大腳花錢或是提著大包大袋的禮物。那公婆會認為我們是個不懂得持家過日子的人。即使婆家人很樂意看到我們這樣大方,也未必是好事哦!也許以後他們會讓你吃大虧的哦!

總之, 第一次去婆家,我們應該做到謙虛謹慎、細心大度、自然得體!


凡凡談籃球


結婚三天,女兒女婿要回孃家行收腳禮。

何為收腳禮?就是女兒出嫁時,一般都請陰陽先生算好吉日吉時,也就是新娘子出嫁當天,還有出門的時辰。出門的時辰要到時,新娘子要去堂前燒紙,跪拜祖先。通告祖先:小女子即刻出嫁,望請祖先神靈保佑祝福新婚幸福美滿,百頭偕老。禮畢後要放鞭炮歡送新娘走出大門。新娘子出了大門,是不能回頭進屋的。有事只能差人跑腿,她只能在門外等候。與送親隊伍一同向婆家出發。

為什麼出門後就不能再進屋?一是出門的時辰已定,二是出門時已經驚動了祖先神靈。祖先們要看的是夫妻攜手同進,如果單人進出,是對祖先的不尊重。根據道家的言詞,驚動了的神靈要留世三天,三天後就會返回。所以,新娘子結婚後,必須要在三天內,帶著新郎返回孃家,向祖先神靈告別。

新娘新郎回門後,首先要去堂前跪拜祖先,表示夫妻攜手回家,見祖宗最後一面,從此很少進這個家門,望請祖宗見諒。回門又意味是收腳禮。新娘子沒出嫁時,出門早遲都回這個家。現在結婚成家了,要回這個家只有論日論時了。意味收腳步。收了踏進這個家門的腳步,必須當天返回。因為在婆家剛入住的洞房不能三日為空。這就是要三天回門的意思。



手機用戶疑解



用戶6112867403


這是朱元璋定下來的規矩!據說,朱元璋的公主嫁給駙馬以後,隔天就要回孃家,結果引來朱元璋大怒,因為朱元璋覺得這是在仗著皇家威儀欺負人家。而朱元璋最討厭的就是以上欺下。所以,他就給女兒下旨,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人嫁到婆家以後必須以婆家為主,婚後第一件事必須先去拜婆家。而拜完婆家後的隔天才可以回孃家。所以,婚後第二天回孃家還是第三天回孃家就沒有很大講究了,這個風俗也延續到了新年,大年初一必須先去拜公婆,大年初二才回來拜孃家。

而隨著習俗的演化,像我們廈門這邊的,有婚後第三天回孃家是為了請客!這邊嫁女兒那天是不請客的,只有回門的時候才請客。這是有區別的,因為出嫁這一天,婚還沒正式結,新郎還算外人。結婚後回門的時候新郎就是自己人了,這個時候請親朋好友就是一個大聚餐。


優己


這是一種古老的風俗,是傳統儒家所倡導的禮儀,一直流傳到現在,很好的傳統,可惜,百姓日用而不知。

其一:這是對新郎新娘的呵護,新婚時,乾柴遇烈火,很多人一夜好幾次,太過於傷身體,所以,聰明的古人就通過這一回孃家的禮儀,讓新人得到充分的休息,恢復體力。這主要由於古代的傳統,婚姻大事都是父母說了算,男女雙方基本沒見過面,說過話,拉過手什麼的,畢竟按照古代禮俗,男女授受不親嘛。現在大不一樣啦,男女平等,天天見面,戀愛一談好幾年,隨著觀念的開放,好多人還同居,男女乾柴烈火的問題,父母想管也管不了,只好聽天由命了。

其二:通過回孃家這樣的禮儀,讓你知道,除了性愛和愛情,還有親情,不能忘本,親戚多走動,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親情互動,享受天倫之樂。

其三:讓女婿深入瞭解妻子父母兄弟,聯絡感情,留下美好時光,以便以後相互幫助。

好處多多,仔細體會吧,老祖先的智慧比比皆是,大愛不言,大愛無聲,只要你用心體會,用心感悟,再讀點經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你就會返現,你真的與眾不同:別人浮在事物表面,淺嘗輒止;你深入學習和思考,體味到的奧妙;別人只看到事物的正面,你卻能看到似的反面,就像諸葛亮舌戰群儒一樣,揮灑自如,自由自在……呵呵,妙不可言。


一封家書名店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而結婚更是人生大事,自然有一套流程了,其中有一項比較特別是在結婚三天要回孃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實際上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對新婚夫妻的一個保護,另一個是對女方父母的一個感恩,充滿了古人的智慧。

一是出於新婚夫婦的一種保護措施,在古代,新婚夫婦大多不懂男女之事,突然洞房花燭夜,一場巫山夜雨之後,難免會不能自拔,不僅使女子受傷,而且也會因為沒有節制而傷了男子的精元,就得不償失了。而結婚三天後回孃家,既可以給新婚夫婦一個養傷的機會,而且女方的母親也會讓自己的女兒勸解自己的夫君為了細水長流,要節制,萬不可過度而灰飛煙滅了。

二是新婚夫婦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之情,結婚三天回孃家,新婚夫婦可不是空手回去的,一般會帶四色禮物,既有新女婿拜會女方親屬,表達對岳父岳母大人的感謝,也有表達女方結婚之後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意味。

總之,結婚三天回孃家,不僅僅是一種禮節,更多的是蘊含了古人的智慧。各位,有什麼回孃家的趣事,可以在留言區分享一下。


密探零零發


1、迷信的說法

新娘子出嫁時,要去堂前燒紙,跪拜祖先,祈求祖先神靈保佑祝福新婚幸福美滿,百頭偕老。被驚動了的神靈要留世三天,三天後就會返回。所以,新娘子結婚後,必須要在三天內,帶著新郎返回孃家,向祖先神靈告別。

2、通俗的說法

中國傳統婚禮禮儀的規定:從迎親開始,到女婿回門,婚禮禮儀整體結束。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孃家,拜謁妻子的父母及親屬。

3、羞羞的說法

春宵一刻值千金。少男少女初嘗禁果,其歡愉可想而知,但為了讓女孩有時間恢復身體(破瓜之痛),也避免男孩縱慾過度,設定禮儀,規定新婚三天要回孃家看望父母。

4、古老的習俗

遠古時期的走婚制度。婚前發生性行為,雙方滿意之後,男方拜訪女方父母,確定親事。現代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還保留這一傳統。有點類似購買產品前的試用,跟現代歐美的先性後愛也相似。後來制定禮儀,變得更加文明。


師說歷史


新婚夫婦結婚三天回孃家是漢族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婚俗禮儀,俗稱“回門”,“回孃家”、“雙回門”、“回頭趟”、“換姑爺”、“三朝”、“三朝回門”等,禮儀上大多稱為"歸寧"、“省親”,稱為回門的地方最多,之所以稱為回門,多是指對應結婚來說的,因為結婚拜堂稱為進門,比如說把新娘子娶進門,這代表著新娘子進入了男方家裡,成為了男方家的一員。

在時間上,大部分地區都是在新郎新娘結婚後的第三天回門,有些地方是第六天,或者第七、八、九天,也有滿月回門的。


在我國傳統婚姻禮俗中,新娘子從孃家出去稱為出門,在男方家稱進門,這是最重要的儀式,而回門則是僅次於進門的婚俗儀式,在夫妻二人的整個婚姻過程中屬於新婚夫婦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回孃家省親,夫婦二人雙雙對對,參拜女方父母,自然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在古代講究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所以古代的男女結婚時,常常誰也不認識誰,新娘子結婚拜堂成親入洞房,之後是要拜見男方家裡的親屬的,這一遍下來,新娘子就和男方家裡人相互都認識了。但是新郎官和女方家裡人還不認識,所以要回女方家裡拜見其家人以及親屬,因為新娘子要領著新郎回孃家門兒,所以俗稱為回門。

回門在儀式上也有一些講究,夫妻雙方要備好必要的禮物,稱為回門禮,回門錢,在數量上講究為雙數,寓意成雙成對,進女方家門的時候,有的地方要女方先進門,意為領著新郎回孃家,有的是男方先進門,意為男方來登門。

這一天,女方家裡通常要舉辦隆重的回門宴,規模僅次於結婚那天的宴席,因為和新郎新娘一同回女方家裡的還有不少男方的親戚朋友,新郎官通常還要帶上一群兄弟朋友等,這些人主要是來陪喝酒的,就是有人請新郎官喝酒,這些人要注意擋著替他喝,防止新娘子孃家人把新郎灌醉,在這個新娘子家裡人要多勸酒,讓新郎家裡人盡興而歸,這樣雙方的親屬關係才有個開始的好兆頭,在宴席上,新郎官要坐最上座,通常這都是男人一生中第一次坐最上座。

回門這天,新郎新娘通常並不留宿,而是回到新郎家裡後住上兩三天,然後由新娘子家裡人來接新娘子回去,這樣新娘子才會在孃家住上一段時間。

這樣的婚俗如今已經受到了大量異地婚姻和西式婚姻的挑戰,西式婚姻自不必說,規矩和我們的傳統方式不一樣,單說異地婚姻,因為新郎新娘如果不是一個地方的話,通常就難以實施,比如現在很多跨省婚姻,回門無法在一天內完成,所以在時間上就沒法講究了,不過在禮儀上大致也都遵循這樣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