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是否也曾经好奇:

“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优秀的?”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你是否也想知道

那个宿舍里最早起的室友

那个为一份实习最拼的同学

那位大家口中“优秀”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欢迎参与今日话题:

你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样了?

“学海无涯”型优秀

有这样一类优秀的人,他们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他们深信:活到老学到老的真理。在求真的漫漫长路上他们永不止步。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说起学霸,不得不说一个我身边真实的例子---二外法学专业的崔云韬学长。

他是收到

哈佛、伯克利等美国知名高校offer的优秀学生;他也曾是大成律师事务所反垄断方向的实习生;他也是2016年国家奖学金得主。所以在没跟他接触之前,我还很好奇,都是肉体凡胎,人家怎么就这么厉害。

我很幸运和学长有过短暂的交流,他所说的一点让我深受启发。他曾经说:“当一件东西对你来说有足够大的意义,你就会有足够大的动力去做这件事。”而学习法律就是他的目标,他的动力。模拟法庭是他的第一次尝试,然后是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比赛。最后他顺利通过了LAST(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法学院入学考试),拿到梦想的入门券。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他对法学的追求和热爱。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他通宵整理模拟赛大量的资料,忍受早上6点到晚上1点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捱过成堆成堆的模拟试题.....这其中种种的酸甜苦辣,只有学长自己最清楚。但我想能做到这些,他一定是心中怀揣着热火,饮冰难凉。

通往未来的道路从来都是坎坷的,对崔云韬是这样,对我们这些正在奋斗的人也是一样。但是,有了目标,我们会跑得更快、更久。最后,用拉罗什福科的一句名言共勉——宿命论是那些弱者的借口。

张胜男,二外学姐,去了哈佛的教育学院,现在在哥伦比亚政府项目中工作。我认识的人里,学霸不少。像她这样的,单用“学霸”二字形容她,不够。

大一的时候,她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第一次自己出国去埃及。原以为是到了世外桃源,现实却让张胜男看到了一个战火中分崩离析的国家。这次埃及之行让她开始思考可能自己正享受着这个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同龄人所无法奢求的、良好的物质和教育资源,她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换做是他人,一次出国不会想到思考这么多,就算想到了,谁又能保证真的去实践呢? 张胜男能。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带着这样的思考,她的足迹开始踏上更多的地方:摩洛哥、印度、越南、以色列,后来又到了欧洲和北美,关注不同地方人群的生活状态并认识世界。她发现当前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孩子创造力以及性格发展的关注,这容易让孩子失去自信并缺乏社会责任感。

张胜男想改变这种局面。说说可以,说了还做了的,做了还做得有成果的,她算是一个。 她和朋友创立了一个叫青年力量的公益组织。

利用大学生的力量扶持高中生公益项目,发展高中生领导力,从而培养更多充满责任感的社会创变者。她创立的“青年力量”至今已经走过了近五个年头。从三个人到上千名成员;从北京到全国20多个城市;从孤军奋战到拥有数十家合作机构,张胜男走过的每一步,都印着筚路蓝缕、无人知晓的艰难和快乐。 有些人优秀,真的是有原因的。

“独树一帜”型优秀

他们总是有勇气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他们总是怀抱着新想法跃跃欲试。他们身体力行地证明着:我就是我,是不一样的烟火。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这些灵动的作品的作者是刘小溪。

她是2010届学西班牙语的学姐, 对于学语言的人来说,进外交部就相当于拿了个金饭碗。她在大二时就通过了外交部人才选拔考试,毕业后就把这个饭碗端稳了。她去过17个国家,接待过很多国领导人的来访。外交部的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只要把工作做好,她的发展会很好。

让我想不到的是,她从外交部辞职了。我不知道她在辞职那一刻想的是什么,毕竟这实在不会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是真的挺佩服的这个不畏惧改变的学姐。

现在的她,是一名独立的摄影师,自己开了个工作室。成为一名外交官曾经是她的梦想,但实现了这个梦想,刘小溪想去尝试更多的可能。 我又想起她辞职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因为不想变得麻木,不想失去对这个世界的感知。"

我要提名2014级英语专业的崔婕学姐。

无论是昔日的体操小花,还是二外学生,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学姐身上的那股狠劲儿。婕子学姐的体操生涯并没有那么顺利。在2009年全运会后,她因为伤病原因不得不退出国家队,南下回省。但学姐并没有因此放弃。之后的岁月里,学姐凭着那股狠劲儿,她成功恢复了自由体操中难度价值0.5分的“阿拉伯团两周”动作,成为了在当时中国女子体操界里唯一一名掌握此动作的运动。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腰椎第三、第四节滑脱,压迫神经。”2013年,学姐因伤病原因遗憾退役。退役后,她没有像其他运动员一样到体育院校进修,二是选择来二外深造学习。来到二外的崔婕学姐,也不忘将那股狠劲儿带进校园。

她曾坚定地说过:“尽自己最大努力,要做到做过遗憾,而不是错过遗憾。”我想,这也就是她为什么会把那股韧劲儿随时随地带在身边的原因吧。

水到渠成”型优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桃李来说发芽、结果再自然不过。对优秀的人来说,成功也从来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标,而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结果。

这个必须要跟一波!!我的亲学长王毅大大,二外的骄傲~!

现在王毅学长是很多二外人的偶像,但殊不知,他当时差一点就与“二外”失之交臂:1977年参加高考的他当时已经是25岁,而学校要求的入学年龄限制刚好25岁,所以学长幸运地搭上了“二外”的末班车。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进入二外后,学长对自己的要求极为严格。在日语班,许多同学对于“每日一考”已经习以为常,就算考不好也并不放在心上。但学长没有,学长会因为一次小测验成绩的不理想而自责,并且会加倍用功学习。下一次一定会考好。

就是在这种点滴积累中,学长在大学期间写出了一些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的文章,其中一篇还发表在《日语学习与研究》上。(ps.据说,能在这本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都是些学者级的人哦。)从此,学长在学校一鸣惊人。同学们都敬佩他的勤奋和努力。

大学毕业时,他的学习成绩位列全年级第一。毕业论文也得到了师长的高度评价,被选为优秀论文。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毕业后,学长进入了外交部亚洲司工作。2013年,王毅学长正式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任外长。在前不久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我们霸气的王毅学长又被表决为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回首这几年,学长在诸多与中外记者的互动中,巧妙应答,霸气侧漏,尽显大国风范!真的棒呆了!

我也来跟一波!

我的同学毋点点,2009届文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位在我看来非常特殊的艺术家。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他出身音乐世家,自幼就师从各大名家,掌握了多种乐器。让人大吃一惊的是,择校时他并没有选择艺术院校继续进一步地深造,而是选择来到二外学习文学。后来,在日常的聊天中,我才得知,他之所以选择了二外的文学院,是为了成为一名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大使。

四年大学,他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了文学上。他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学基础,创作并打磨出了诸多优秀文学作品:论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各类文章应有尽有。

毕业后,在大家都以为他会重新开始他的音乐之旅时,他却选择到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语言文化系继续深造文学,这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是势必要向外国人传播我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节奏啊!

看了这么多优秀二外人的故事,你是不是和小薇一样已经下定决心要在优秀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了呢?

邀请你回答:你在二外认识的优秀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其实“优秀”二字离我们并不远

几年之后,期待你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翔宇东方新闻社

新媒体运营中心

文案 | 宋竺馨 席婧雪

王晶

图片 | 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