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后的西康王,解放前夕差点活捉蒋介石,建国后官至正部级

在民国时代的四川,刘氏家族可谓显赫一时。最具代表性的刘湘、刘文辉叔侄俩更是被看作先后两任的四川王。他们执政四川长达二十年之久,期间做过坏事也做过不少好事,但无论谁在面对家国大事的大是大非面前总能从全民族的大义出发,维护国家利益。

他是最后的西康王,解放前夕差点活捉蒋介石,建国后官至正部级

刘湘的名字伴随着“川军团”享誉全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英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他们家族的另外一个人,此人曾一度在川军中的势力超过刘湘为其最大对手,后来兵败,龟缩在西康被刘湘委任主持西康政务,此人就是人称“西康王”的刘文辉。

说起刘文辉我党历史上有一关键事件还多亏了他的手下留情,“飞夺泸定桥”是当代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革命历史故事,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四川大渡河,蒋介石追兵尾随将至,红军命悬一线。关键时刻红四团二连22名官兵顶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横亘的铁锁,历尽艰辛最终成功夺取泸定桥,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中央。然而时过境迁之后,有一个问题一直让我们诧异,为什么国民党军当年不索性连泸定桥上的铁链一并毁去,而是仅仅拆掉了桥上的木板呢?

他是最后的西康王,解放前夕差点活捉蒋介石,建国后官至正部级

泸定桥虽然不起眼,可在当年却是连接四川和西藏的最重要的通道,而据守此地的地方军阀正是号称西康王的刘文辉,要说当年刘文辉有多么深明大义那是不切实际的,他虽然在此之前也与中共有些接触但那最多也就是为自己留条后路做打算的,真正让他不拆除泸定桥的原因其实还是他担心大桥一旦拆除,必定引起当地藏民的民愤,而且蒋介石绝对不会帮他在修一座大桥,而为了加强对河对岸的控制以及安抚当地藏民,修桥都是必须进行的,刘文辉还是爱惜民力的,他不想为百姓再添负担。

后来刘文辉的后代回忆,当年蒋介石曾通电话让刘文辉将铁索桥砍断,但刘文辉回应说那是康熙大帝御批修建的,趁蒋介石思考的间隙,刘文辉表示:没关系,我把铁索桥上的木板拆了就行了。事实上,木板也没有全拆,就拆了几块。正是这样的决定,红军在最后关头才有了突出重围的一线生机,没有重蹈当年太平军失败的覆辙。

他是最后的西康王,解放前夕差点活捉蒋介石,建国后官至正部级

当然我党也并没有忘记刘文辉,1941年周恩来与刘文辉在重庆秘密会晤,期间就多项主张达成共识,其实在此之前刘文辉的思想已经渐渐发生了转变,在刘湘死后,蒋介石势力迅速伸进四川,反蒋未成的刘文辉感觉岌岌可危,,认为国内可与蒋家王朝抗衡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为图生存,刘文辉明智地决定走“亲共”的道路。

1938年4月,刘文辉因张群初度主川被拒、川局动荡以及西康建省之事赴武汉见蒋介石。中共派吴玉章与刘文辉会晤于汉口四明银行楼上。同年夏天,中共董必武、林伯渠、陈绍禹(王明)等去武汉参加国民参政会,路过成都,与刘文辉进行了短暂的会晤。1939年夏,刘文辉又与王若飞、董必武和林伯渠在重庆潘文华公馆里会晤。不久,吴玉章受中共中央委派来川与刘文辉商量救亡图存。刘文辉表示:“以后我一定按照尊意努力。”

他是最后的西康王,解放前夕差点活捉蒋介石,建国后官至正部级

正是有了这样的契机,国共内战之时,蒋介石一度想依靠四川云贵为基地,重整势力再与解放军一决雌雄,但我党早已与刘文辉等川军高层取得共识,在蒋介石亲赴成都不久刘文辉便通电全国起义,而在此之前,他已经出兵准备活捉正在成都军校下榻的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变得十分狼狈,他的秘书甚至建议其从后门逃走。

虽然刘文辉最终也没能活捉蒋介石为共和国献礼,但蒋介石却心有余悸,事后他命令留守四川的嫡系杀掉刘文辉全家。但刘文辉也事先早有准备,家人平安只是损失了部分财产而已。

他是最后的西康王,解放前夕差点活捉蒋介石,建国后官至正部级

建国后,刘文辉原属部队与解放军合并,原部下也在解放军中任要职,而刘文辉本人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后来又成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林业部部长为中国林业的发展鞠躬尽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