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郊區》——一個發生在京郊農村的故事

《美麗的郊區》——一個發生在京郊農村的故事

********************

天壽山,像一條巨龍,綿延將近十公里,面南背北,橫亙於東西。


天壽山的南麓,依次分佈著明朝的十三座陵墓。九座成線,四座靠邊,像一個L形。


以陵墓為中心,大約15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30個自然村,居住著大約一萬五千名居民。


在這個鎮的東南方,有一個美麗的村莊,地勢錯落,農舍緊湊;道路整潔,綠樹環繞。


曾經,在村裡,有一個平房四合院,那是一所學校。


八十年代末,為了支援京郊的教育事業,成績優異、長相帥氣的趙守一,大學畢業後,懷著一腔首都之情,從祖國的大西北,來到了昌平。


在這個風景如畫的景區,宏偉的陵墓,厚重的歷史;滿眼的綠色,方便的交通,深深地吸引著趙守一。


縣教育局把他分配到這所學校後,他暗自決定:一定要融入到這片神奇的土地裡。


他熱愛自己的職業,喜歡當地的孩子。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學到的知識,就像打點滴一樣,滴入到學生們的血液裡。


據說,當地的原居民,大多數,要麼是皇親國戚,要麼是修墓的工匠,要麼是下嫁的嬪妃。因此,在趙老師的心裡,當地人,是那樣地讓他景仰。


執教兩年後,該成家立業了。趙老師毅然決然,選擇了一個當地姑娘,建立了一個幸福家庭。


作為當地人的女婿,他由衷地感到自豪。每當坐在丈母孃的院子裡,每當站在丈母孃的果園裡,在內心深處,他那種背井離鄉、心無所託的流浪感,大大地減輕了。


他深愛著自己的妻子,竭盡所能地幫助丈母孃。只要有空,就會高高興興地為丈母孃家翻整土地、澆水施肥、採摘水果。


幸福地生活兩年之後,他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


趙老師上班後的第五年,他的教研室,來了一個24歲的姑娘——王小麗。她,小巧玲瓏,活潑開朗,是北京某師範學院的實習生。


當時,語文教研室裡,唯一上過大學的趙老師,自然而然,成了小麗的帶教老師。


家住京城的王小麗,聽夠了城市的噪音,厭倦了居室的狹小,受夠了道路的擁擠。


小時候,父母帶著她,來到郊區遊玩。每次,一下車,她都像脫韁的野馬,一路狂奔,害得父母窮追不捨。


她是那樣地喜歡郊區。喜歡那裡的空曠,喜歡那裡的舒暢,喜歡那裡啃著綠草的山羊。


巨大的十三陵水庫,神秘的莽山天壽山,蜿蜒的居庸關長城,遍地的柿子樹、櫻桃樹、蘋果樹等,深深地吸引著她。


畢業實習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郊區學校。


活潑可愛的小麗,從小就喜歡文學。像大多數女性一樣,她多愁善感,喜歡看瓊瑤的小說,喜歡看韓國的言情劇。生活中的弱者,常常是他同情的對象。她的零用錢,絕大多數,都捐給了那些網上求助的人。


另外,她還經常寫詩,經常寫一些感人的故事。這,恰好與趙老師不謀而合。因為,趙老師,也喜歡寫作。


後來,在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後,小麗經常與趙老師一起,討論寫作上的問題。有時,週六、日,趙老師帶著小麗,深入田間地頭,走進陵墓的院子,熟悉當地人的生活,熟悉十三陵的歷史。


三個月的實習就要結束了,小麗的寫作水平,發生一次質的飛躍。她的一篇《充滿幻想的農村學生》的論文,被著名的教學刊物刊載。這,得益於趙老師的悉心指導。


回學校前,小麗向趙老師透露,她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畢業後,想來這裡工作。


趙老師說:“小麗,我是農村人,從小時候起,就習慣了儉樸的生活,習慣了寂寞孤獨;而且,在老家,還有其它兄弟,照顧年邁的父母。而你,就不同了。你是城市人,平時的生活、消費,就豐富多彩。在這裡,短時間停留,覺得很新鮮。可是,時間一長,你就會出現煩惱;因為精神的寂寞、生活的單調。況且,你的父母,只有你一根獨苗。將來,他們老了,還指望你照顧呢!你還是回城裡工作吧!”


小麗回答:“可是,我的愛好,是寫作。這裡的環境,是那樣地優美和恬淡,能激發我的寫作靈感。因此,我想寫一部小說——《美麗的郊區》”


趙老師說:“雖然如此,但是,現在,你還不是專業作家,還需要靠教師的職業吃飯。所以,你必須工作。至於你的作家夢,可以利用業餘時間來實現。節假日的時候,你可以來到這裡,瞭解歷史、體驗生活、熟悉當地的風土人情,為寫作做準備。”


後來,小麗採納了趙老師的意見,回到了城裡,參加了工作。但是,一到節假日,她就開著小車,往昌平跑。而且,在鎮上,她還租了兩間平房,作為收集素材的前哨站。


一晃三年過去了!忙於寫書的小麗,27歲了,該成家了。她不著急,父母著急。


有一次,父母跟著小麗,來到了昌平。他們私下找到了趙老師,讓他幫忙勸勸小麗,趕緊成家。


當趙老師找到小麗,提出這個話題時,她笑了,說:“等我寫完了這本書再說吧!其實,我的歸宿,就在這本書裡。”


聽完這番話,趙老師不知所云。


去年國慶節,小麗又開車奔向昌平了。不幸的是,在京藏高速公路上,她車禍身亡。


聽到這個消息,趙老師心如刀絞。他和小麗的父母一起,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把小麗,安葬到了她熱愛的十三陵。


後來,趙老師收拾小麗租住的屋子時,發現了一個秘密。


其實,小麗寫的那本書,不是《美麗的郊區》,而是《一個外地優秀大學生的京郊人生》。也就是說,小麗,寫的是自己。


在前言中,小麗寫到:我知道,我遲到了。心愛的人,永遠不會屬於我。我衷心地祝願他,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衷心地祝願那位大姐,得到了一位才華橫溢的丈夫;儘管她沒有多少文化,不一定懂得自己丈夫的價值。我與趙老師,有很多的共同點。一樣的專業,一樣的理想。本來,在前進的道路上,由於性別的不同,我們可以取長補短,互相鼓勵、互相促進;但是,我知道,我們,永遠不會超越朋友的關係。這,既讓我失望,又讓我敬佩。儘管得不到他,但是,我要一直關注他,一直伴隨他,直到我生命的終點。我要把我的愛,寫成一本書,在最後的那一天,獻給他。


讀完前言,趙守一悄悄地收藏好了厚厚的書稿。在退租的最後一晚,他躺在小麗曾經躺過的床上,就算是最後的陪伴。下半夜,他起身坐在床旁,扒在桌子上,流著眼淚,給小麗寫信。一直寫到天亮,寫了幾十頁。一大清早,他去了小麗的墳上,把那封信,燒給了她。


至於那封信上到底寫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

《美麗的郊區》——一個發生在京郊農村的故事

《美麗的郊區》——一個發生在京郊農村的故事

《美麗的郊區》——一個發生在京郊農村的故事

《美麗的郊區》——一個發生在京郊農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