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

春节越来越没意思已经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对不同年龄层的人来说都有这种感觉,可见对于春节感受的变化,原因不止一个。但在分析原因之前,还是要说一句:愿天下所有人,都能在逆水行舟的时候,有怡然自得的心态。

物质丰富,满足感降低

拿放鞭炮这种小事来说,小时候放鞭炮是拆开一个个的放,随着那啪的一声紧张的心也马上舒展开来,其乐无穷。甚至因为放鞭炮炸伤手都会成为一些人童年挺珍贵的记忆。以前物质不丰富,偶尔满足一下就有幸福感。

现在,满足感的获得成本要远比之前低很多。过年添置新衣服的这种仪式感不再重要,因为添置衣服这件事已经再容易不过了。从前过年才能得到的幸福感,现在变得轻而易举,满足感的缺失是导致年味不足的一大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

生活压力骤增,过年力不从心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现在除了钱,精神上越来越缺少信仰。

对于中产以下的人来说,谈生活尚早,更适合谈生存。他们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不稳定,就业没方向,打工讨工钱,中年失业,晚景凄凉,哪有过年的心情?

对于中产以上的人来说,股市的动荡可能令他们阶段性忐忑不安,公司的资金链时刻让他们担惊受怕,再大的公司也担心明天就死掉,好不容易各方面没那么多事情,还得担心子女的成长,在孩子什么时候出国合适的问题上各种纠结。

对于中产,不上不下的焦虑时刻折磨着他们。

过年仿佛成为了一种临时的休息,但与其说休息,倒不如说是休战,脑子里的一根弦始终还是没有松弛下来。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

互联网爆发,新鲜感缺失

从前,春晚小品的一些金句在春晚之后会开始流行,成为大家相互调侃或开玩笑的谈资。可是,不知是从哪一年,大家在看春晚小品的时候,不知不觉就会冒出一句:这是网上的段子,老梗了。

互联网的空前爆发,让大家对于信息的获取成本几乎降低到了0。春晚不知不觉成为了互联网暴力的受害者,搞得春晚的导演每年都感觉压力山大。也难怪,怀着期待的心情看和怀着批判的态度看,评价自然天壤之别。

逐渐,春晚已经无法给大家带来精神上的新鲜感,春晚节目已经是流程化的观看,而不是期待性的欣赏。新鲜感的缺失让年味越来越淡。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

金钱至上,情感淡薄

现在,多数生活的追求全被金钱取代了,以上欺下,以富嫌贫,金钱至上,利益至上。连以前纯情的同学会都变成了种种不可描述的场合,甚至有人会刻意诋毁这种同学情感。

这种情感上的日益淡薄,也是年味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

家庭成员越来越少,家族概念流失

对于很多80后而言,独生子女的概念再熟悉不过了。从这代人开始,兄弟姐妹大幅减少,很多家庭都是三口之家,他们已经不知道“热闹”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一大家子”的过年方式,要么一去不复返,要么根本就没有体验过。

以前家族式过年时,兄弟姐妹四五块钱就可以买一堆糖果、鞭炮,分着大家玩一个下午。现在一个孩子可能玩着几千块的玩具,但只能自己一个玩。

楼宇之间的隔阂让邻居之间充斥着无形的屏障,曾经有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如今可能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邻居家有几口人,更不用说邻居叫什么了。

以往过年那种生活在氛围里的感受,逐渐变成了生活在盒子里的感受,怎能不越来越没意思呢?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

春节还是那个春节,并不是它越来越没有意思,而是我们少了那种赏识生活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