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榮光遍桃源

亙古青史丹心鑄,桃源大地紅旗展。永春,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永春的革命歷史,是一幅可歌可泣、壯懷激烈的紅色畫卷,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永春是福建省重點革命老區縣,被確認視同中央蘇區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永春英雄兒女與中國革命緊緊相連,命運與共。從大革命時期到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永春人民前仆後繼,進行了長期、艱苦、英勇的鬥爭,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大貢獻,贏得了“紅旗不倒”的榮譽。

今天,讓我們翻閱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感受慷慨激昂的鐵血榮光。

建黨大業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揭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永春工、農、商、學、婦女各界也紛紛集會,舉行示威遊行,並組織反帝愛國宣傳隊,分赴各地開展宣傳活動,民主革命的思潮在永春不斷湧動。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從1924年開始,一些在外地求學的永春籍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參加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活動,加入當地共產黨、青年團組織。

廣州在當時是全國革命的中心,革命的氛圍非常濃厚。1925年,永春籍學子楊邦彥在上海大夏大學求學時加入共青團,1926年春轉學廣州中山大學,轉為中共黨員。

1926年初,由中共中央派回莆田開展工作的陳國柱,在莆田省立第四師範、哲理中學等校教書,宣傳革命道理,培養進步學生。當時莆田是閩中地區除福州、泉州兩地外唯一有高級中學的縣城,所以在莆田求學的永春籍學子不少,在陳國柱的影響和介紹下,哲理中學的林懷才、餘麗水、李希齡,省立第四師範的李文墨、鄭隆昭、張大材,分別加入共青團和共產黨。

此外,顏步青於1924年進入福州三牧坊中學求學,後來在校加入共青團(後轉為共產黨員);邱廉回於1926年在福州加入共產黨;王子南於1926年在上海大學附屬高中求學時加入共產黨;張大宣於1926年夏在廈門大學求學時加入共產黨;顏江淮(又名顏泗)於1926年在集美學校求學時加入共產黨(後任中共廈門市委和廈門總工會領導成員)。

1926年11月,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北伐入閩,驅逐了北洋軍閥在福建的統治。在此前後,一批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回到永春,活動遍及永春城區和東區,致力於發動和組織勞苦大眾,開展農運、工運、婦運等活動。

1927年1月,中共永春支部在五里街儒林辜氏家廟成立,隸屬於中共閩南特委,同時接受中共泉州特別支部的指導。支部負責人邱廉回,有黨員12人:張大宣、楊文生、王子南、顏步青、邱廉回、餘麗水、林懷才、李文墨、李希齡、陳子仙、吳郅治、賴錫裕。其中陳子仙、吳郅治、賴錫裕為德化人,當時在永春活動。

1927年3月,成立永春縣工會、農民協會、婦女解放協會。省農會派共產黨員張大宣為永春縣農民協會主任,發表《永春縣農民協會籌備處宣言》,號召“革命的先覺者,就要去與農民為伍”。這是永春縣第一個革命的公開宣言。張大宣因不屈不撓地領導永春農運,被反動派視為眼中釘,同年9月在泉州遭暗殺,成為泉州和永春第一位中共革命烈士。同年11月,成立中共永春特別支部,永春成為進入土地革命時期較早恢復黨組織的縣份。1928年2月,成立中共永春縣委。永春特支和縣委建立後,著手恢復和領導工會、農會,特別是成立了東區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2000多人,聲勢浩大。

永春是福建省較早建立共產黨組織的縣份。1928年7月,當時的中央巡視員趙亦松在給中央的報告中特別提到:“永春有黨的組織很久”。中共永春支部的成立,標誌著永春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由此揭開了新的一頁。此後,在22年的民主革命進程中,先後隸屬於不同系統的中共永春地方組織領導革命的武裝隊伍和廣大人民群眾,始終戰鬥在黨的旗幟下,不屈不撓地朝著共同的革命目標英勇奮鬥。

紅軍入永

1929年春,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入閩,開闢了閩西革命根據地,建立各級蘇維埃政權,閩南包括永春被納入閩西革命鬥爭的發展範圍。同年8月,為打破國民黨大軍對閩西革命根據地的“三省會剿”,擴大閩西革命鬥爭區域,朱德率紅四軍第二、三縱隊和前委機關3000多人出擊閩中,攻佔漳平、寧洋一帶,經南溪、楊美,向大田、德化進軍,擬渡烏龍江,向贛浙皖邊遊擊,結果受阻,於8月22日抵達永春縣福鼎(今橫口鄉)。朱德、羅榮桓、朱雲卿、伍中豪、劉安恭、郭化若、譚政、張宗遜等紅四軍將領在這裡開展為期一週的革命活動,召開群眾大會,廣泛宣傳紅軍宗旨和革命真理,推動永春革命鬥爭的迅速開展。

紅四軍駐福鼎期間,在郭氏家廟召開群眾大會,朱德兩次親自到會,站在家廟大門前石階上演講,號召勞苦大眾團結起來,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世界大同”的人民政權。到福鼎的第二、三天的清晨,朱德還不顧辛勞,登上海拔超過千米的鼎山和東尖峰察看地形。

紅四軍在福鼎積極開展革命宣傳工作。郭氏家廟的三間房屋設為紅四軍臨時印刷所,住有20多名女戰士,負責印發宣傳材料,刷寫標語,張貼文告,宣傳紅軍宗旨和革命真理。現在郭氏家廟牆上仍完好地保存著兩條紅軍標語:“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共產黨打倒帝國主義”、“都市是人類的墳墓,鄉村即我們的樂園”,後一條標語反映了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武裝經過血的教訓,深刻認識到只有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的戰略方針,才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真理。另外在福中、環峰和一都黃柏洋的許多房子外牆上,至今仍保存著當年紅軍刷寫的許多革命標語,其內容有:“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農民組織農會,打土豪分田地”、“共產黨是領導無產階級革命的政黨,歡迎勇敢的覺悟的工農分子加入共產黨!”、“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衛士,白軍是土豪劣紳的走狗!”、“工人組織糾察隊,準備武裝暴動!”、“打倒背叛革命的國民黨!”、“設立工人夜校,失業工人免費讀書!”、“成立工農兵代表會議政府!”、“打倒帝國主義!”“革命第一,勝利第一!”等。紅軍張貼的文告,保存下來的有《反對軍閥混戰告工農群眾書》等。

8月28日,朱德率紅四軍離開福鼎,在一都黃坂街(仙陽舊街)住宿一夜,29日離開一都,再次進入漳平,30日再克漳平縣城。9月6日,朱德率部隊開進龍巖城,勝利返回閩西革命根據地。蔣介石發動的“三省會剿”宣告破產。

紅四軍離開永春福鼎時,留下了42名紅軍指戰員和傷病員,以及一批步槍、銀圓。紅軍戰士邊養傷邊開展群眾工作,有的留在當地堅持鬥爭,在永春乃至整個安(溪)南(安)永(春)德(化)地區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朱德和紅四軍留在永春的珍貴革命文物法蘭西大鉛筆、步槍,現珍藏在福建博物院。在龍巖古田會議紀念館內,陳放著朱德同志贈送郭景雲的法蘭西大鉛筆複製件。2010年9月,橫口朱德革命舊址被列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

蘇區血火1928年9月24日,在中共福建省委巡視員吳亞魯的主持下,永春縣委召開中共永春縣第一次代表大會,傳達中共“六大”精神。會議通過的《政治報告決議案》明確指出:“永春革命的前途,是群眾武裝暴動推翻現政權、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的前途。”並指出永春的黨應向西發展到漳平。中共永春縣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及其通過的決議案,不僅為永春縣各級黨的組織和革命鬥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而且為安(溪)南(安)永(春)德(化)蘇區的形成和發展,及與閩西蘇區相連接,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

1928年10月18日,在中共永春縣委領導下,東區農民協會在太平寺廣場舉行有2000多人參加的民眾大會,當場公審並槍決兩個破壞農運的豪紳爪牙,這是永春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向反動派打響的第一槍,聲勢震動閩南。同年11月,反動派對東區農會進行“圍剿”,東區農運陷於低潮。

1930年2月下旬,中共永(春)德(化)縣委召開工農兵代表會議,貫徹省二次黨代會的決議精神,成立吾峰蘇維埃政府,發動群眾進行抗捐鬥爭,準備武裝暴動。同年5月,地方軍閥陳國輝糾集千餘兵力對吾峰蘇維埃政權進行殘酷鎮壓,黨領導下的吾峰農民武裝奮起反擊,終因力量懸殊而失利。

吾峰武裝抗捐鬥爭失利後,永春黨組織及時將革命力量轉移到安(溪)南(安)永(春)邊區。1930年7月,省委派許依華擔任永春縣委書記,整頓黨、團組織。同期,李南金(永春達埔人)從上海回到永春,擔任縣委宣傳委員(後代理縣委書記),以達埔巖峰為活動中心,建立黨團支部和農會、婦女會、兒童團,培養鍛煉出一批骨幹。同年冬,永春黨的組織從達埔、夾際向安溪縣東溪、佛仔格、南安縣山城一帶發展,建立中共安南永特支,這是跨越安溪、南安、永春三縣的第一個黨組織,以此為起點,永春縣委領導了安南永邊區的遊擊鬥爭。

1931年12月,李南金在安溪佛仔格召集黨、團骨幹會議,以永春縣委成員為主體,組成中共安南永臨時中心縣委,當時中共廈門中心市委在報告中曾提到“安溪的工作是由永春搬過去的”。同時擴大黨、團和農會組織,發動群眾鬥爭,開展打土豪籌款,建立了安南永遊擊鬥爭基地。

1932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省蘇維埃政府先後成立,標誌閩西蘇區進入鼎盛時期。毛澤東在致中共蘇區中央局書記周恩來的電報中兩次提到“直下漳泉”、“直搗漳泉”,安南永德地區列入毛澤東和中央紅軍拓展中央蘇區的戰略意圖。上級先後派出陳鳳伍、李實、黃鴻英(3人均為海南人)、蔡振奎(廣東人)、唐光華(上杭人)、範國華(永定人)等二、三十名蘇區幹部到安南永開展工作。4月上旬,永春、安溪游擊隊整編為閩南工農游擊隊第二支隊(1933年5月正式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簡稱“紅二支隊”)。4月底分別建立中共安溪縣委和永春特支。在毛澤東率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的勝利形勢下,中共安溪縣委和二支隊領導安南永人民深入開展打土豪、分糧谷鬥爭,安南永德革命鬥爭迅猛發展。1932年11月,安溪縣委升格為安溪中心縣委,統一領導安南永德四縣革命鬥爭。永春作為安南永德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重要組成部分,設立特區委。當時安溪紅色區域遭到國民黨十九路軍“圍剿”,中心縣委和紅二支隊轉移到永春特區,此後,常駐於舟山山麓的岱山、圳古、新溪等地,推動永春革命戰爭的發展。1933年永春特區領導建立了特區特務隊、赤衛隊和大批群眾武裝。

1933年8月25日,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在安溪東溪召開有500多名代表參加的安南永德工農兵代表大會,選舉成立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李劍光(永春達埔人)任主席。此時的安南永德蘇區,東起永春湖洋,跨越南安的詩山、金淘、碼頭,西至安溪的長坑,南至同安的梧峰,北達德化的三班、蓋德,方圓近7000平方公里,成為空前發展的紅色區域。紅二支隊發展到四個大隊,500多人槍。在永春境內先後建立了特區(達埔、仙夾)、蓬玉錦區(蓬壺、玉斗、坑仔口、錦鬥、桂洋)、北區(蘇坑、吾峰、介福)、中區(石鼓、五里街、桃城)、東區(東平、湖洋)、詩山區(岵山)等6個區,蘇區範圍分佈於全縣現有22個鄉鎮中的16個,佔全縣總面積的四分之三。紅色政權建立後,黨領導人民群眾廣泛開展抗還租債、抗納錢糧、抗繳捐稅,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婚姻自由,反對包辦婚姻;打土豪劣紳,實行土改分田。

永春為鞏固中央蘇區和配合中央紅軍長征做出重要貢獻。在安南永德蘇區革命鬥爭時期,永春是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和中國工農紅軍閩南遊擊隊第二支隊的重要活動區域。永春地處中央蘇區最前沿,與閩西蘇區的革命鬥爭互相呼應,從1933年至1935年10月先後牽制了國民黨中央軍宋希濂第36師、王敬久第87師、李延年第9師以及新編師和安南永德地區的反動民團、保安團等反動武裝累計十數萬人次,沉重地打擊了敵人,極大減輕了敵人對中央紅軍的壓力,為配合中央紅軍勝利實現戰略轉移起到重要作用。永春人民的優秀兒女李南金(中共安南永臨時中心縣委書記、安南永德蘇區創始人)、李劍光(中共安溪中心縣委書記、紅二支隊政委、安南永德蘇維埃政府主席)、李世全(紅二支隊支隊長)、李永康(中共安溪縣委宣傳部長)、吳國清(中共永春特區委書記)、林多奉(中共安溪中心縣委宣傳部長)、李素明(團安溪中心縣委宣傳部長、團永春特區委書記)等為革命灑盡最後一滴鮮血。

抗戰烽煙

935年10月,安南永德蘇區革命鬥爭陷入低潮,但也鍛煉出一批堅強的革命鬥爭的骨幹。其中林士帶(永春蓬壺人)堅持到鬥爭的最後關頭,輾轉到達延安,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於1938年被派回泉州,擔任中共泉州中心縣委委員,在永春桃場建立了中共永春支部,宣傳抗日救亡,又開始新的革命鬥爭。

1941年7月,林士帶以德(化)永(春)黨的特派員身份,到永德邊界活動,同年11月在戴雲山麓的長基村主持成立中共德永特支,領導兩縣的鬥爭,開闢戴雲山區遊擊根據地。林士帶在山區、農村做了大量宣傳發動工作,特別是在毛厝村打下堅實的革命基礎,後來發展成為中共閩中特委、中共福建省委機關的駐地。林士帶不幸於1942年秋被捕,1943年春犧牲。

抗日戰爭時期,中共閩中工委書記林大蕃到永春一都開展活動,在黃沙村建立了遊擊中隊和黨支部。1944年,中共閩中特委派洪瑞英到永春雲峰、石城一帶開闢交通線,建立秘密交通站。閩中游擊隊小分隊30多人在閩中特委委員蔡文煥帶領下,從仙遊進入永春石城、雲峰建立武裝鬥爭據點。

抗日戰爭期間,永春華僑紛紛回國參加抗戰。其中馬來亞麻坡永春會館徵集汽車機工數十名回到廣西、雲南,在新開闢的滇緬公路上搶運軍用物資,在這條運輸戰線上堅持至抗戰勝利。梁靈光參加新四軍,擔任蘇中第四分區專員兼軍分區司令員,身先士卒,浴血奮戰,戰功赫赫。1938年3月,毛澤東為抵達延安的永春華僑辜俊英(“南洋華僑戰地記者通訊團”領隊)揮毫題詞:“全體華僑同志應該好好團結起來,援助祖國,戰勝日寇。共產黨是關心海外僑胞的,願意與全體僑胞建立抗日統一戰線。”

勝利解放

解放戰爭時期,永春黨組織分屬閩浙贛邊區和閩粵贛邊區兩個組織系統,習慣稱為“閩中”和“閩西南”黨組織。

閩中和閩西南黨組織在永春成立黨的組織,分別成立閩浙贛邊縱隊晉南永遊擊大隊第四中隊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八支四團三營,並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廣泛發動群眾,開展反“三徵”運動。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後,永春的游擊戰爭迅猛發展,曾三度佔領縣城,繳獲敵人大量槍支彈藥,瓦解和消滅國民黨地方武裝數百人,兩次截擊流竄過境的國民黨九十六軍,接受九十六軍少將副軍長蕭續武的起義投誠,抗擊國民黨三二五師九七五團、新五軍一○四八團一部和股匪林青龍等的進擊。閩西南黨組織領導的永春人民遊擊大隊還先後攻佔德化和大田縣城。

1949年8月23日,黨領導的武裝力量進入永春縣城,宣告永春全境解放。9月會師後,中共永春縣委和永春縣人民政府成立。“一旦雲開復見天”,永春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永春歷史翻開了新的篇章。

回顧永春革命鬥爭的歷程,都是處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之中,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革命先輩和革命先烈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老區精神、蘇區精神,永遠激勵一代代後人奮發圖強,不斷前進。

新時代開啟新發展,新思想引領新徵程。讓我們感受永春的紅色榮光,傳承永春的紅色根脈,從中汲取催人奮進的動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為譜寫永春綠色崛起新篇而努力奮鬥。

□ 通訊員 林聯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