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的命是糯米饭给的

很多人对温州的印象是遍地都是有钱人,吃得也是山珍海味,鲍鱼当饭,燕窝漱口。不得不说,脑洞可比虫洞还要神奇!

温州人的“天光”

温州老板也是人,他们吃的也是普通的一日三餐。但是,温州人的“天光”总有一样必不可少,依旧光辉的早点——糯米饭。一口饭,一口豆浆,肚子和心都是暖的。一天的奋斗也从这碗糯米饭开始了。

温州人的命是糯米饭给的

在《本草纲目》对糯米有记载:脾肺虚寒者宜之。糯米香润粘滑,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温州的猪油糕、松糕、永嘉的寿桃,自酿黄酒,都离不开糯米。温州人的生意布局全球,其中内在对成功追求的韧劲,也跟糯米的特质出奇一致。

温州人的命是糯米饭给的

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显示,温州市常住人口为912.2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5.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41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温州市常住人口的31.16%。在温州市这一庞大的流动人口中,相当一部分迅速接纳了糯米饭甚至爱上了糯米饭。

温州人的命是糯米饭给的

温州味,还是温州根

在饮食版图上,温州的糯米饭不像沙县小吃,需要绝境逢生。20世纪80年代,当时沙县“标会”崩盘致使一批人破产,为了躲债,很多有小吃手艺的沙县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异地寻生路。不过糯米饭还是随温州人的个性,它也走出温州了,开到了香港。由朱彤、刘宇丰、朱可夫、吴怡芳这四位80后温州人,一起在香港开出了首家温州糯米饭店StickyHouse。一时间,“80后温州青年放弃高薪把温州糯米饭卖到香港”的故事成了坊间的热门话题。“除了温州的本土媒体,《人民日报》后来也报道了,讲的是内地生在港创业的故事。一些美食家也登门拜访。有了多方关注之后,不乏一些慕名前去的在港温州老乡,甚至有慕名前往的温州人。

温州人的命是糯米饭给的

但是,食物也是有一种特定属性在的,特别是当地人的口味,尤其会有偏重。况且餐饮创业,异常辛苦,最后这家店无疾而终。

一饭一味,皆是心思所在

相较而言,在80/90年代,温州以小规模的夫妻店为主。这些店会开在菜场里、学校附近、居民区旁边,有些则是推着板车出来。他们要在凌晨2、3点起床,由于糯米质地坚硬,不易煮烂,要提早浸泡2个小时,还要生煤球。肉燥和肉汤是糯米饭的魂灵所在,要猪前腿肉,不肥不瘦,不腻不柴,调味比例,无他唯手熟尔,恰到好处,岁月沉淀而来;糯米的选择的关键:颜色呈乳白色,不透明,椭圆形。一饭一味,皆是心思所在。

有些小店一开就是十几年,自己干不动了,就交给自己的儿女,继续维系着街坊们的早餐需求。

有时候,你会觉得,同样一种食物,出走这座城市在其他地方吃,感觉就是不一样,那是我们的味蕾的记忆,还是在执着于熟悉的味道。其实,这就是一种依赖。

温州人的命是糯米饭给的

2014年夏天,正在吃大排档的温州人

就像我,如果放在糯米饭上的油条碎末,如果不是“二次炸过”,之后每吃一口,我的心里都会犹疑这碗饭的“真伪”。还有,如果糯米不是新米,饭香味和口感更是大打折扣。不要问,为什么我嘴这么刁钻,因为我熟悉的口感,是对食物最好的念想。

还记得,你在哪里吃到人生中的第一碗糯米饭,留言区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