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具子龙肝胆,千古仰南八英名

一身具子龙肝胆,千古仰南八英名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载,安禄山被宦官李猪儿刺杀,其子安庆绪以尹子奇为节度使率领大军进犯河南,此时河南诸镇纷纷陷落,惟有军事重镇睢阳还在大唐朝廷手中。时睢阳太守许远向宁陵张巡告急,考虑到睢阳是战略要地,故张巡率兵三千自宁陵入睢阳,临危受命与许远合兵一处。叛军尹子奇全力攻城,张巡率领将士,昼夜苦战,一天之内打退叛军二十余次,连续战斗半月有余,共俘获叛军将领六十余人,斩杀士卒两万,守军士气倍增。许远因张巡智勇兼备,于是自己守城,将作战指挥交张巡负责,自己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两人密切配合,使叛军久攻不下,只能围而不攻。

一身具子龙肝胆,千古仰南八英名

时张巡手下有一猛将名叫南霁云,因排行第八,所以人称“南八”将军。南霁云以箭术称奇,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先前安庆绪派尹子奇统兵攻睢阳,南霁云张弓搭箭,正中尹子奇左目射瞎了他的左眼。虽然屡挫敌军,但是睢阳城中粮草已尽,在古代“战争”这两个字,背后往往有着极端的心酸与残酷,军粮不够,就吃城中的麻雀、老鼠甚至弓箭铠甲上的皮。等到这一切能吃的东西都被吃光后,开始杀马,等到战马也吃完了,只能人肉相食。南霁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受命出城求救,南八先到彭城(今徐州)的御史大夫许叔冀求援。可是安史之乱后,朝廷散失威严,乱世之下人人只想佣兵自保,许叔冀对睢阳的军情无动于衷挥手作罢。

一身具子龙肝胆,千古仰南八英名

无奈之下,南八又带领自己仅剩的三十余骑到了临淮向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求救。可是贺兰进明害怕叛军,担心出兵救睢阳会引来报复。南霁云见他无意出兵,便言明睢阳与临淮唇齿相依,一旦睢阳有失临淮危在旦夕。贺兰也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两地相距三百多公里,按照骑兵的行军速度四天左右便可到达。他钦佩南霁云忠勇无敌,召集手下设宴招待南霁云,想让南霁云留下为自己所用。等到了酒宴,南霁云看到桌子上的美味佳肴,悲愤地说:“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说完便拔出佩刀自断一指,拿着自己血淋淋的手指给贺兰看。史书记载“一座大惊,皆感慨为云泣下”。

一身具子龙肝胆,千古仰南八英名

那一刻,唐人的灵魂深深地震颤了。他们泪流满面,唯有贺兰进明,心硬似铁,依旧不肯出师。南霁云用自己的手指,淋漓的鲜血来表达未能完成使命的愧疚,未能扫平叛兵的愤憾,还有誓与睢阳城共存亡的决心。随后他上马出城,但心中愤懑之气仍汹涌难平,于是他拉满弓,让一支羽箭挟着他的怒气,直射南城的高塔。南八大声喊道:“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当然,所有人包括南八自己与贺兰都知道,他这一去便再也不可能回来了。后来驻守真源的李贲援助战马百匹;宁陵守将援助兵三千。南八知道带着些部队回去无异于以卵击石,因为围困睢阳的叛军最多达十几万。但他还是回去 了,明明知道回去只有死路一条,没有粮食、没有希望,但他到底还是回去了,援军士兵由南霁云率领杀开层层敌围进到睢阳城后,只剩下一千多人。

一身具子龙肝胆,千古仰南八英名

最后山穷水尽之时,有将士曾提议弃城东奔,得粮食后,再与敌军决一死战,南八认为,睢阳是豫东门户,江淮屏障,如若叛军占据,战火必将引向江南,大唐从此便失去粮饷供应。更何况城中将士被饥病、战争折磨得无力逃奔,不如坚守孤城,以待朝廷援军的到来。之后城里所有的将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无希望,也没有一个人叛逃。 到十月中旬,在疾病和饥饿又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守城的将士们完全丧失战斗力,眼睁睁地看着叛军翻墙入城,却没有力气起来抵抗,睢阳城终于陷落。

一身具子龙肝胆,千古仰南八英名

当时,大唐朝廷仅剩下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支撑,睢阳位于大运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镇,如果失守,运河阻塞,后果不堪设想。睢阳保卫战,兵力最多时也不满七千,前后四百余战,歼灭叛军十二万人。睢阳坚守十月之久,在此期间朝廷不断地得到江淮财赋的接济,才有实力反败为胜。睢阳城破三日后,唐朝廷新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张镐率军赶到,大败叛军,重新夺回睢阳。睢阳坚守十月之久,唐朝天下才得以保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