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具子龍肝膽,千古仰南八英名

一身具子龍肝膽,千古仰南八英名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載,安祿山被宦官李豬兒刺殺,其子安慶緒以尹子奇為節度使率領大軍進犯河南,此時河南諸鎮紛紛陷落,惟有軍事重鎮睢陽還在大唐朝廷手中。時睢陽太守許遠向寧陵張巡告急,考慮到睢陽是戰略要地,故張巡率兵三千自寧陵入睢陽,臨危受命與許遠合兵一處。叛軍尹子奇全力攻城,張巡率領將士,晝夜苦戰,一天之內打退叛軍二十餘次,連續戰鬥半月有餘,共俘獲叛軍將領六十餘人,斬殺士卒兩萬,守軍士氣倍增。許遠因張巡智勇兼備,於是自己守城,將作戰指揮交張巡負責,自己擔負調運軍糧,修理戰具等後勤保障工作,兩人密切配合,使叛軍久攻不下,只能圍而不攻。

一身具子龍肝膽,千古仰南八英名

時張巡手下有一猛將名叫南霽雲,因排行第八,所以人稱“南八”將軍。南霽雲以箭術稱奇,能左右開弓,百步之內箭無虛發。先前安慶緒派尹子奇統兵攻睢陽,南霽雲張弓搭箭,正中尹子奇左目射瞎了他的左眼。雖然屢挫敵軍,但是睢陽城中糧草已盡,在古代“戰爭”這兩個字,背後往往有著極端的心酸與殘酷,軍糧不夠,就吃城中的麻雀、老鼠甚至弓箭鎧甲上的皮。等到這一切能吃的東西都被吃光後,開始殺馬,等到戰馬也吃完了,只能人肉相食。南霽雲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受命出城求救,南八先到彭城(今徐州)的御史大夫許叔冀求援。可是安史之亂後,朝廷散失威嚴,亂世之下人人只想傭兵自保,許叔冀對睢陽的軍情無動於衷揮手作罷。

一身具子龍肝膽,千古仰南八英名

無奈之下,南八又帶領自己僅剩的三十餘騎到了臨淮向御史大夫賀蘭進明求救。可是賀蘭進明害怕叛軍,擔心出兵救睢陽會引來報復。南霽雲見他無意出兵,便言明睢陽與臨淮唇齒相依,一旦睢陽有失臨淮危在旦夕。賀蘭也不是不明白這個道理,兩地相距三百多公里,按照騎兵的行軍速度四天左右便可到達。他欽佩南霽雲忠勇無敵,召集手下設宴招待南霽雲,想讓南霽雲留下為自己所用。等到了酒宴,南霽雲看到桌子上的美味佳餚,悲憤地說:“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餘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嚥。”說完便拔出佩刀自斷一指,拿著自己血淋淋的手指給賀蘭看。史書記載“一座大驚,皆感慨為雲泣下”。

一身具子龍肝膽,千古仰南八英名

那一刻,唐人的靈魂深深地震顫了。他們淚流滿面,唯有賀蘭進明,心硬似鐵,依舊不肯出師。南霽雲用自己的手指,淋漓的鮮血來表達未能完成使命的愧疚,未能掃平叛兵的憤憾,還有誓與睢陽城共存亡的決心。隨後他上馬出城,但心中憤懣之氣仍洶湧難平,於是他拉滿弓,讓一支羽箭挾著他的怒氣,直射南城的高塔。南八大聲喊道:“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當然,所有人包括南八自己與賀蘭都知道,他這一去便再也不可能回來了。後來駐守真源的李賁援助戰馬百匹;寧陵守將援助兵三千。南八知道帶著些部隊回去無異於以卵擊石,因為圍困睢陽的叛軍最多達十幾萬。但他還是回去 了,明明知道回去只有死路一條,沒有糧食、沒有希望,但他到底還是回去了,援軍士兵由南霽雲率領殺開層層敵圍進到睢陽城後,只剩下一千多人。

一身具子龍肝膽,千古仰南八英名

最後山窮水盡之時,有將士曾提議棄城東奔,得糧食後,再與敵軍決一死戰,南八認為,睢陽是豫東門戶,江淮屏障,如若叛軍佔據,戰火必將引向江南,大唐從此便失去糧餉供應。更何況城中將士被飢病、戰爭折磨得無力逃奔,不如堅守孤城,以待朝廷援軍的到來。之後城裡所有的將士和老百姓明知道守下去毫無希望,也沒有一個人叛逃。 到十月中旬,在疾病和飢餓又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守城的將士們完全喪失戰鬥力,眼睜睜地看著叛軍翻牆入城,卻沒有力氣起來抵抗,睢陽城終於陷落。

一身具子龍肝膽,千古仰南八英名

當時,大唐朝廷僅剩下長江、淮河流域的賦稅支撐,睢陽位於大運河的汴河河段中部,是江淮流域的重鎮,如果失守,運河阻塞,後果不堪設想。睢陽保衛戰,兵力最多時也不滿七千,前後四百餘戰,殲滅叛軍十二萬人。睢陽堅守十月之久,在此期間朝廷不斷地得到江淮財賦的接濟,才有實力反敗為勝。睢陽城破三日後,唐朝廷新任命的河南節度使張鎬率軍趕到,大敗叛軍,重新奪回睢陽。睢陽堅守十月之久,唐朝天下才得以保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