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遇險怎麼辦,清朝廷如何進行對皇帝和紫禁城進行保衛

早在清初,朝廷就制定了完備的紫禁城應急響應方案。皇帝下旨在北海的白塔山和內城的九門各設五門火炮,稱為信炮。並且分別豎起旗杆和燈籠,遇到緊急情況,就鳴炮報警。鳴炮後,旗杆上懸掛黃色圖案條旗,提示發生險情的方位,夜晚則懸掛燈籠發出警報。

紫禁城遇險怎麼辦,清朝廷如何進行對皇帝和紫禁城進行保衛

白塔和九門鳴信炮,需要見到書有奉旨鳴炮字樣的金牌,或是鳴炮信牌才可以放炮。發信炮信牌材質為象牙,長24.5釐米,上面雕刻一條升龍,周身圍繞如意雲紋。聽到信炮響,所有的官員都要按預定方案開始行動,所有士兵全部披甲備戰。

據《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文武官員聽到信炮聲,需到八旗指定地點集合聽令。比如親王以下,貝勒以上者,必須要午門外集合待命。而外城七門聽到信炮聲,八旗士兵都要按事先固定的防衛區域,到指定的城門集合防守。

紫禁城遇險怎麼辦,清朝廷如何進行對皇帝和紫禁城進行保衛

比如八旗軍的鑲黃旗居安定門內,正白旗居東直門內,鑲白旗居朝陽門內,正藍旗居崇文門內,該四旗成為左翼。正黃旗居德勝門內,正紅旗居西直門內,鑲紅旗居阜成門內,鑲藍旗居宣武門內,該四旗成為右翼。另外聽到信炮響後,還會由專人以令箭的形式,通傳火器營等部隊。

比如接到指令後,外火器營官兵向阜成門進發,健銳營向西直門進發以備調遣。外火器營和健銳營都屬於清八旗禁衛軍中,具有特種部隊性質的部隊。尤其是健銳營,它由前鋒營和護軍營中,挑選年壯勇健者,多為雲梯兵。即使城門被敵人控制,仍然能迅速攻城。

紫禁城遇險怎麼辦,清朝廷如何進行對皇帝和紫禁城進行保衛

此外還有一隻神秘部隊神機營,初建於明永樂年間,是世界上最早的火器部隊。清咸豐年間選清軍諸營的精銳,組建神機營,官兵一萬四千多人,負責守衛紫禁城及北京北海、中海、南海和隨皇帝出巡等安全保衛任務。通常情況下,內城九門由滿洲八旗防守,外城七門由漢軍八旗看守。

內外城十六門,除正陽門 由八旗軍輪流值守,崇文門等內城其他八個城門,均按八旗駐營位置。每門分別設70名士兵,外城七門每門派駐50名士兵,所以通常總共有守城門的士兵970人。守城門的士兵要嚴格查驗合符才能放行,合符是一種信物,製成後一分為二,供持有雙方相互印證。

紫禁城遇險怎麼辦,清朝廷如何進行對皇帝和紫禁城進行保衛

合符由陰陽兩片組成,每片裡冊分別鑄有陰文和陽文的聖旨二字。陰文合符由負責守城的官員掌管,陽文合符藏於大內,夜間有緊急事務需要出門者,必須從大內領取陽文合符。經過大門時,由守門的護軍將陰陽兩片合符合在一起,完全符合才能放行。

另外清朝還實行門禁制度,腰牌是人員進出的通行證。清代的腰牌用木製成,為長方形上面刻有持牌者的姓名、年齡、面貌特徵和編號,並註明製作年代及該人所屬衙門。

紫禁城遇險怎麼辦,清朝廷如何進行對皇帝和紫禁城進行保衛

清代時負責京師的警衛治安的官員是步軍統領,也就是九門提督。為從一品,其統領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且都是精兵,裝備當然也是最好的。清朝初年,清政府就建立了完備的紫禁城防衛制度,如果嚴格執行,京城將固若金湯。

然而到了清朝後期,隨著國家的衰落,很多制度形同虛設。信炮等裝備也年久失修,無人看管。隨著清王朝的滅亡,這些制度也隨之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